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加坡学者王润华借用西方后殖民话语,把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新文学经典看成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殖民者",暴露出后殖民视角的偏颇与狭隘.本文通过批驳王润华的后殖民文学观,引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双重文学传统"问题,而鲁迅经典在东南亚华文文坛的传播与接受,正是中国文化/文学传统与本土文化/文学传统结合后的表现,也是东南亚华文文学完成本土性建构以区别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所以说,鲁迅并不是"殖民者".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华文文学透视——余光中、骆明、庄钟庆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从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传统、东南亚华文文学活动与创作、国内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现状三个方面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了探索,希望能给研究者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视野中的海外华文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跨国别、跨地区的世界文化视野中考察海外华文文学。认为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必须把跨文化的理论和方法投射于海外华文文学这个特殊的空间 ,在文化的层面上诠释海外华文文学所蕴涵的内在丰富性。从而为比较文化和海外华文文学提供一个共同的文化与文学相结合的研究新视点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本土文学的发生学基础不同,文化背景、表述策略、史料系谱等诸多方面决定相关研究必须体现出契合自身特征的学术话语和规范。提升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学术品质问题近年来颇受学界关注,由于研究对象存在世界性与跨越性的交织,决定了研究视野应当保持开阔和开放。海外华文文学既是"语种的华文文学",也是"文化的华文文学",有着和而不同、自足自立的内在意义与特质。恰当的切入点就是指向问题的关键所在,自觉融会新知既是对人类已有学术成果的尊重和借鉴,也是推动研究本身走向新境界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5.
"华人文化诗学"意味着华文文学批评重心的转移,即从重视中国文化/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到突出华人与华文文学主体性的转移,从中国视域为主导的批评范式转向以华人为中心的"共同诗学"与"地方知识"双重视域的整合."华人文化诗学"主张从纯审美研究视域转向文化政治阐释.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变更、转型,使创造主体是文人、作家的华文文学得以产生和发展,也同时决定了华文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依附关系;而众多现当代作家兼有的华文文学作家身份,又派生了两种文学之间的交叉关系。但华文文学在自身话语体系的构建中也日益显出独立的品格与价值,所以,前瞻未来,华文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的关系,应是并存关系。  相似文献   

7.
“身份意识”对于海外华文文学的“生存”思索有其重要而有效的价值意义。全球化语境带来“中心与边缘”边界的模糊固然在一定的层面上给长期处于“边缘状态”的海外华文文学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文化突围”,但陷入新一轮的“被误读”的可能也同时存在。文化身份的价值理性及其历史建构有助于我们保持应有的警觉。北美华文作家张翎的创作无疑对此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美华文文学的文化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错或并行于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北美华文文学 ,有着独具的文化特征。如果把中国旅美学人在游学期间所创作的作品 ,都视作中国域外的华文文学的一部分 ,则本世纪北美华文文学有三个时期特别活跃而重要。这就是本世纪的 2 0年代前后 ,60年代前后和 90年代前后。这三个时期的华文创作 ,从不同角度展现的文化主题 (从伦理层面的文化冲突 ,到转向政治和经济层面的文化冲突 ) ,都对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均与华文报刊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五四至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文艺运动伴随着中国和东南亚文化传媒的交流、两地人员的往来而跨界传播、影响到东南亚地区。在以中国南下文人为主体的东南亚华文报刊编辑的传播和倡导下,东南亚华文文艺界依托华文报刊这一重要的文学载体和传播媒介,使东南亚华文文学实现了从旧体文学向白话新文学的现代转型,并先后推动了东南亚新兴文学(革命文学)、南洋色彩文学和抗战救亡文学运动,促进了现代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壮大,由此联结起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紧密的历史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中西遭遇的历史,决定了海外华人的生存经验具有天然的流散性和跨文化特性。因此在多元文化时代,积极地倡导华文文学研究的诗学理论建构,寻求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重新确立学科目标、学术话语和学术规则,建构一种能动适应于多元文化时代华文文学研究需要的灵活而丰富的、带有开放性和交融性的学科理念和学术范式,显得相当迫切。有鉴于此,驱使我们有必要站在更为宏阔的视野中,探寻海外华文文学的关键性问题、整合东西与内外资源及寻求解决问题的理想途径,并把海外华文文学纳入到世界移民潮和移民史视野中,即抓住作为问题的历史图景,逾越中西与文明进程,展开一番新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语文现代化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而进行的语文改革.100多年来,中国语文现代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修辞学研究随着文体的演进而发展",这是一条被无数次历史事实验证过的规律。白话修辞学百年来随着文体变革而发展的历程,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白话文体、白话修辞学与文言文体、文言修辞学的竞争分为三个阶段:(1)"新文体"倡导阶段;(2)"白话文"运动阶段;(3)"大众语"运动阶段。建国前白话文、大众语运动存在着不足,建国后白话语体、白话修辞得以发展。白话修辞学随着白话文体的成长壮大而成长壮大。白话文体、白话修辞学在与文言修辞学竞争中渐成主流。白话修辞学的诞生与成长,与引进国外修辞学说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已经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新理念,成为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动力。中国梦不仅是当代中国人的富民强国梦,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救国救民梦,还是整个人类的共同发展进步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处理好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好中国梦与"世界梦"之间的关系;必须处理好中国梦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写不好汉字日益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中存在多种原因:汉字构造的复杂性是人们写不好汉字的本源性客观原因,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是人们写不好汉字的场势性客观原因,个人努力上的欠缺则是人们写不好汉字的决定性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现行<现代汉语>教材汉字章节存在着概念不统一、古今混讲、标准不一致、缺乏理论创新等问题,与其他章节相比还存在内容失衡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可将"规范汉字"章节从<现代汉语>教材中分离出来,建立与汉语"普通话"相匹配的"规范汉字学"学科.  相似文献   

16.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拼音"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汉字确实存在许多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汉语拼音在信息时代的适用性和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7.
汉语传播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扩散行为,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更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意义。本文立足于现实,分析了汉语传播的意义,探讨了汉语传播的途经。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我国语文课程建设的重大创新。它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注重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重构课程内容,试图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线性模式,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虽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是从相关描述和实践中体现出它作为课程标准、教材形态和教学方法三个不同维度的价值取向,具有情境性、整合性和实践性等特征。语文学习任务群受杜威教育哲学、课程统整、项目化学习、任务型语言教学、大语文教育、后现代课程等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同时存在着概念模糊、理论笼统、实施茫然等问题,且在实施条件方面存在诸多困难。语文学习任务群作为一个新概念或一种新的理论,其理论机制和实践路径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对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新生事物,如何从学理上阐释澄清,从实践中加以验证,将课程理念切实转变为课程实践,这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新时代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重在基础理论研究中进一步深耕,关注课程研发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在促进语文学习任务群“落地开花”方面下更大功夫,推动语文课程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19.
诗界革命是多元发生的汉诗改良运动。社会的动荡造成文人生态的恶劣,政治与文化上的大转型和大动乱导致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的大变化,文人由中心地位沦落到边缘地位。文人的生存境遇的巨变导致诗歌的巨变。文人的优越地位被颠覆后,格律诗成为文人身份的象征,导致汉诗僵化保守。文坛及诗坛的保守势力严重影响了汉诗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影响着汉诗适应新的时代。晚清诗坛的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既对抗更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保守改良性质。诗界革命产生的是古代汉诗范畴中的近代诗歌而不是现代汉诗范畴中的现代诗歌。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古文英译的历史、古文英译的难处、古文英译的技巧和古文英译的原则。笔者认为,古文英译的理论不应看作高深莫测、高不可攀的东西,不应局限在翻译的原则和标准的狭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