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于要教学生“会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读,在自我感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其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正确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学语文,不单单是能读懂文章,还要学会写文章。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单纯依靠课本上每学期八次的习作训练,是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如何既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又使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同志也说过:“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这些年,我开始在教学中进行读中学写的尝试。我为每篇阅读课文找到一个“读写结合训练点”,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造练说、练写的机会,力争每节课都让他们练练笔。实实在在,轻轻松松坚持下来,还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由“怕文”到“乐文”,习作水平明显见长。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读写结合中的“写,”无论是写词句,写片断,还是写全篇,都具有开掘文本内涵,想象丰富情节,迁移语言表达的功能。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提出了“写作本位”的新读写理念,如何让学生写得有效,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能读书”是当今社会对人们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中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语文教师要着力培养这种能力。笔者认为 :多方激趣 ,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 ;联系已知经验 ,培养学生的阅读信心 ;设疑质疑 ,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 ;扎实训练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上是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叶圣陶指出:“语文教学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点乃教学之成功。”又说:“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能力。”“养成了自改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可见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作文教学中,我为追求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进行了互批互改的有益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大纲”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读书。要让学生反复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语言的熏陶。历史上的语文教学都强调“读”的作用,都把“读”作为训学的规则。唐代韩愈说过:“手披目视、口诵其言、心惟其义。”古人说:“好书不厌百回读。”朱熹在《训学斋规》中也说:“余谓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以说,中国历史几千年的语文教学都是把“读”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它凝聚着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常常用到的方法。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虽然常常用到引读方法,但对它理论上的研究认识明显不足。笔者以为,过渡性引读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写作特点,提纲挈领,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发学生由前一个阶段的学习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学习的过程,从而收到口诵心传的朗读效果。这种教学过程,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教学过程转化的纽带。精妙的过渡性引渡,犹如一台组歌扣人心弦的“间奏”,会给学生带来“山路忽然一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朗心态,唤起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探索精神。从教师...  相似文献   

7.
语文如阿效?它有法却无定法。语文教学方法必须依据语文的本身特点而定.它虽然和其它学科一样,在教学上有一个共性,即“抓双基”的要求,但在教学手段上更应重视其个性,应着眼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的“听”、“读”能力较“说”、“写”能力要易于培养一些。前者,外界的条件能起相当大的作用,学生能通过外界的条件获得易于“说写”能力的初级能力,但、也不能忽视这初级能力,因为它是“说写”能力培养的前提,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读”能获得一种“语感”,这种“语感”就是“说写”能力的基础。后者,即…  相似文献   

8.
课文分“讲读”和“白读”两类。这是语文分科型教材《阅读》编排的特点之一。安排一部分课文为白读课文,意在通过自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如何教好自读课文,提高自读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语文教改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充分利用“自读提示”和“阅读练习” 自读课文有“自读提示”,它介绍了必要的知识,适当地提示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读课文有“阅读练习”,这些练习,吸收了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教改成果,多采用中考高考的题型,侧重语言思维、阅读能力的训练,给教师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一直比较欣赏“埋头苦干”的实干型的人.对于“能说会道”往往不屑一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说”越来越重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中学语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束缚.许多教师只重视书面语的阅读和写作,即考试中所涉及的.而严重忽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回答起来疙疙瘩瘩,语无伦次,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却一个字或一个词都重复了好几遍.说话有头无尾,颠三倒四.罗嗦重复,有的学生甚至说话没有中心,语病严重,口头禅不断,还有的学生不敢在公开场合发言,一站起来就额头冒汗,手足无措。这些状况都是由于说话训练不足造成的。这样下去不但会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而且会压制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作文的灵魂,作文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诱导,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烛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呢?笔者在创新写作教学研究的实践中进行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每每几个同事在办公室一起批改作业时,都会听到部分老师发出感叹:“我愿意改一次试卷,不愿改一次作文,错别字多,句子不通顺,改着头就痛。”当前,素质教育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修订大纲》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居然这样,我们何不让学生自改习作呢?学生能自改习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减掉了老师的一大苦差事,何乐而不为呢?但在让学生自改习作时,还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势必事与愿违。学生习作的修改也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修改方法,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修改,逐步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专语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具有一技之长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鉴于此,本文提了迥专语文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读"是理解的基础,"读"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会学生如何读,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注重课堂阅读训练:一、以听激读;二、以读启读;三、以说带读;四、以写促读。  相似文献   

14.
说话能力是新时期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听说能力在现代生活中日益需要,也应加强训练。”并对说话训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说普通话;当众说话,语言清晰,音量适当,态度自然;说话语句连贯,意思完整明白。”语文学科要让“受教育者不仅应该能够读,能够写,还要能够听,能够说。”过去的语文教学重视读写,轻视听说,这对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是不利的,语文教学需要听说读写互相兼顾、相辅相成。新时期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面向二十一世纪,注重培养能说会道的高素质人才。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5.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创新。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快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广大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新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及这两年的高考考试说明,都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培养和考查“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作文的教学和考试方面,这一点要求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的读、写两个方面,写是主要矛盾。学生进入三年级写作阶段后,“写”就体现在作文上。要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的教学,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上下功夫。由于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三年级作文教学就要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学语文教学大纳》也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都不能忽视。语文教学中不能没有朗读。然而,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不重视朗读的现象教师舍不得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能直接风效的朗读方面.结果不少学生的语文水平始终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与生活交互融合的过程中,需以一些操作性强、易被儿童接受的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或模拟生活中的某一情境.或交融于儿童的生活中,能综合各种文体的读写,具有极大的游戏性质。学生不仅要在这些活动中有效进行连环说写活动。还要进行一定的组织、协同、合作活动。仿佛一个读、说、写、做的“原子反应堆”.这就是所谓的生活作文“套餐”。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搞好朗读教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攻克的课题;教师可从“感知”、“品味”、“引读”三个方面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语文教学却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新基础教育以“以人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理念,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让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展示它的魅力,我们必须营造语文课堂浓郁的人文气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有的教学设想都应紧贴学生的生活与需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文,提高认识,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和展示个性及自身发展的广阔天地。下面,我就以如何在自读自悟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来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