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惯法是一个具有确定含义的法律概念,少数民族权利是支撑习惯法的核心内容,国家现行立法对少数民族习惯法持支持态度。习惯法作为乡村治理的一种本土法治资源,是传统乡土社会构建和稳定社会秩序的纽带,也是乡村社会治理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乡村治理中必须坚持习惯法的基本法则,凸显习惯法在乡村矛盾纠纷处理中的基本功能,彰显习惯法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法治功能。必须依据《民法总则》订立和修改习惯法,制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村规民约,国家法的施行应当与习惯法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宗族与墟市关系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宗族具有控制和影响基层社会的功能 ,其深深地介入地方政治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中 ,发挥着重要的控制与支配作用。宗族通过对农村墟市的控制 ,达到对地方政治经济的控制 ,并在地方文化创造及有关活动中发挥着影响。通过对宗族与墟市关系的探讨 ,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中,少数民族习惯法具有正式规范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它对于少数民族群体及其成员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习惯法依然具有传承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持社会秩序、规范个体行为等重要价值.在以法治为标志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习惯法表现出与法治理念的价值断裂、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价值递减和民族社会发展中的个体价值认同弱化等问题.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应努力实现国家法体系的功能和习惯法价值的协调适应、加快习惯法在法治进程中的价值适应性、发挥社会转型中习惯法的独特价值、以群众的广泛积极参与增强习惯法的法律实效,使习惯法逐渐适应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湘西苗族传统社会中存在着一张权力的“文化网络”,它由民间精英、社会规约、民间仪式、民间信仰等多种文化因素组成,在历史上这些因素相互协调、配合,共同规范着苗族的礼俗秩序. 当前,面对国家现代化和乡村法治建设的推进,湘西苗族的“文化网络”进行了相应调适,仍然发挥着维护乡村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卯轩  管艳萍 《民族学刊》2020,11(4):32-42, 125-126
以法制政府建设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转型是民族区域社会治理的新常态,将极大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川主寺镇的“法治示范镇”建设工程实践包括以书纪挂帅的组织体系建设、以会前学法和法制宣传为中心的法治思想建设、以依法行政和“权力清单”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政府规范建设、以平安社区和“三调联动”为基础的和谐社会建设。川主寺镇法治国家建设生动的基层案例,为了解民族地区基层法制政府建设工程及社会治理转型提供了客观依据,也奠定了这一实践解读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现代法治论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包含着法律至上、权力制约、权利保障和司法独立等基本理念,强调法律在实现社会治理和国家管理中的权威性,要求依据法律原则处理国家的各项事业,使法律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守法,尤其是官员守法则是实现法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或民族传统文化仍然不失为国家或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主体和核心,藏传佛教所特有的文化属性无疑影响着藏传佛教寺院治理.从藏传佛教寺院治理制度演进轨迹来看,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环境、组织、形式和内容.但在当下藏传佛教寺院治理中恰恰忽略了藏传佛教及寺院所具有的文化特点和属性,更多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因此,建立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藏传佛教事务社会治理体系,须从藏传佛教及寺院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特点,审视藏传佛教事务社会治理,构建起与当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的基层治理直接运行于各民族构成的草根社会,是国家政治贯彻的最后环节,也是民族群众与国家互动过程中最主要、最具有操作性的场域,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中的认同整合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具有突出的基层特色.从实际情形看,认同问题已成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因而民族地区的基层治理必须高度重视认同整合,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政治工程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9.
在新常态背景下,以传统文化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成为一个重大课题。社会治理中的道德建设,需要文化软实力。本文以社会治理为视角,探究彝族尔比文化中遵纪守法与廉洁奉公、文明礼貌与诚实守信、团结和谐与勤俭致富的价值观念,对彝区社会规范、道德教育和维护生态具有现实意义,对提倡、维护、建构彝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到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和阐发尔比文化的时代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古为今用,引入尔比文化精髓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以及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尔比文化的现实价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有效地为彝区社会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丰富的和谐思想和文化资源.近年来,湖北佛文化得到政界、教界、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从全国佛教文化先进地区的发展现状来看,以及与佛教文化发展比较兴旺、佛教文化作用发挥比较正常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湖北佛教文化资源远未充分开发和利用,佛教文化产品和成果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迫切的需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传承、弘扬湖北佛教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相关工作者认真思考,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多元文化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政治思想,在如何看待文化、政治和民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少数民族遭遇多元文化主义,将在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民族自治与国家治理、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的关系等问题上产生认同困境.何以应对?核心理念是坚持“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原则.本文以中国为例尝试了深入的剖析.具体而言,党和国家需注重中华文化的内涵发展、自治权利的法律实践和公民身份的科学构建等议题的探讨,通过消解少数民族认同上的困境,提升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国政治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加强社会凝聚力、民族向心力和国家统合力.  相似文献   

12.
民族习惯法作为民族地区适用的民间法具有丰富的生活意蕴和伦理内涵,并表现出鲜明的生活伦理特性.主要体现在:与习惯法主体的民族性相对应,民族善恶观念表现出生活化多元性;与民族法渊源的习惯性相吻合,习惯法规范作用模式呈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与民族习惯的法律化相联系,民族习惯法体现了丰富的道德生活属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论述了现代设计在当下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探讨了现代设计与传统手工艺的亲缘关系,并论述了从现代设计的角度保护少数民族手工艺的可能,重点阐释了从现代设计的角度保护少数民族手工艺的观念与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少数民族手工艺的保护提供更多观念上的启示和方法上的借鉴,目的是探寻少数民族手工艺的现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兴起的网络政治参与对于增进少数民族政治表达、优化民族治理决策、强化少数民族政治监督、涵育少数民族政治文化等具有积极效应.然而过度的、激进的、非常态的网络参与也会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利益冲突与治理危机.因此政府必须正确处理网络虚拟民族民主与现实维稳、少数民族自治与政治秩序的关系;重视并促进少数民族通过网络进行的政治参与活动,使之成为中国民族政治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文章以少数民族网络政治参与为研究对象,以其对中国当代民主政治的影响为基本线索,深入分析了影响少数民族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发展困境及有效扩大少数民族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国家认同问题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就存在的民族政治问题,在社会转型与利益分化的进程中进一步凸显.边疆治理面临着民族矛盾上升、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流失、跨界民族问题增多等方面的挑战.为了化解利益分化时期国家认同与治理危机,需不断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提高驾驭民族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民族地区的中介组织以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达到善治.  相似文献   

16.
概览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利益保障和维护相关研究领域,笔者发现,一些研究者著述中存在易于混淆“民族利益”“民族地区利益”的观点.鉴于“民族利益”“民族地区利益”等相关问题往往是引发民族矛盾冲突的主要因素,也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分子进行蛊惑煽动、制造民族冲突、实施民族分裂的切入点,因此,在切实保障和维护我国少数民族利益的同时,明确认识“民族利益”与“民族地区利益”,正确引导社会民众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民族教育的发展存在诸多系统内不和谐以及与外部生态系统不和谐的方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民族教育,以培养和谐社会需要的人才,如此,方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是一切舞蹈艺术的源泉,原生态民族舞蹈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贴近时代脉搏,不断向艺术化舞蹈迈进是支撑原生态民族舞蹈发展的动力所在.原生态的民族舞蹈向艺术化的舞蹈演变是大势所趋,而艺术化舞蹈的形成是以原生态舞蹈为基础的.本文就原生态民族舞蹈到艺术化舞蹈的演变以及对它们的保护对策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民族村寨文化是新一类文化遗产,民族村寨文化保护的法本位观大致可以归结为国家本位、集体本位和个体本位三种情形,法本位溯源中民族村寨文化保护显露出前立法阶段难以自洽的三大困局。以法本位进路考辨民族村寨文化保护更深层次的本质问题、权利位阶问题、法律定位问题,指出民族村寨文化保护的公私权混合属性及公私权的平行关系,决定了民族村寨文化保护的公私法混合式法律选择模式。最后基于集体本位的思维基点,呈现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公法和私法双向系统展开的法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