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心理咨询,即心灵平等对话的过程,它通过剖析心理失衡的病因,以缓解个体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实现自身的和谐、同一,其特征主要有:平等性、民主性、主体性、解剖性、和谐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心理咨询,既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性、民主性和创造性,又深化了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规律性认识,同时也为建构和谐社会提供了实践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族学界对民族一直存在很多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民族并非真实存在,甚至出现了“去民族化”的思潮.民族概念争议的焦点在于“民族”与“族群”概念的对话以及是否用“族群”取代“民族”概念等问题,原因在于中西语境下的民族概念的歧义、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特性差异、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的重要影响,因此,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把握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势,抓住民族发展的基本特点,揭示民族概念的一般内涵,探求民族概念的研究路径来化解其困境.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民族认同"问题的困境是如何实现既不能通过民族的"同质化"来强化"国家认同",又不能因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削弱"国家认同".为此,本文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入手,分析"民族认同"问题困境的原因,思考建构公民化国家(社会),探索"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的路径,即在承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依据我国的国情,通过诸如:深化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改进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整合民族意识、提升民族素质;不断发展民族地区文化和教育等途径来达成.从而,实现发展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缩小民族之间的事实上不平等的差距,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强化"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重点介绍特劳姆曲线、选粉机对水泥成品粒度的影响、循环负荷L与选粉效率E曲线三种科学的评价方法.对选粉机进行比较时,首先看特劳姆曲线的形状,曲线越徒峭越好;而后再分别计算切割粒径、分级清晰度和旁路值.不同料气比对特劳姆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有一定的影响.此外,从L—E曲线上看出,L—E呈反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多元文化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政治思想,在如何看待文化、政治和民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少数民族遭遇多元文化主义,将在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民族自治与国家治理、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的关系等问题上产生认同困境.何以应对?核心理念是坚持“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原则.本文以中国为例尝试了深入的剖析.具体而言,党和国家需注重中华文化的内涵发展、自治权利的法律实践和公民身份的科学构建等议题的探讨,通过消解少数民族认同上的困境,提升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国政治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加强社会凝聚力、民族向心力和国家统合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回顾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国际国内背景,并探讨了其实践价值,分析了其困境原因,又围绕是否要继续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争议问题,针对目前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思路,即坚持集体主义,还是秉持个人主义?国家民族构建,抑或"超民族国家"?等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族作为一种人们共同体,既有文化属性,又有政治属性,基于此可将民族划分为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于是,学术界由民族属性衍生了关于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纠结的话题。伴随西方"族群"概念的引入,我国部分学者将文化民族等同于族群和将政治民族等同于民族,并主张以族群替代民族的观点,其实质上就是通过民族的"去政治化"或"文化化"而人为地实现政治民族转向文化民族。本文认为,在中国,提倡民族的"政治化",未必会强化民族认同而削弱国家认同,对国家的稳定、统一与发展形成挑战;同样,主张民族的"文化化",也未必能够淡化民族色彩,模糊民族意识,有效地解决当前存在的民族问题。显然,只有客观地看待民族属性,科学界分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才能促进民族的自身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普遍推广,文化多元主义的不断兴起,世界霸权体系的去中心化和政治分裂的碎片化,多民族国家出现了诸如多元文化认同、多元价值认同、多元政治认同和多元身份认同等多样化认同形式,导致多民族国家面临严峻的国家认同危机,这主要缘于异质文化的互斥、民族认同的强化、经济发展的失衡和国家构建的滞后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通过民族的“同质化”来强化国家认同,也不能因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削弱国家认同.建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的路径是在承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依据我国的国情,通过强化各级政府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引领、整合民族意识,不断发展民族地区文化和教育等,逐渐形成一体化的结果,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强化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