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艾米莉·狄更生是现代美国诗歌的创始人之一 ,也是二十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开山鼻祖。她的诗歌不仅自身泛着美玉般的色泽 ,而且也为诗歌的美设立了标准。她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塑造出各种鲜明的意象 ,使她对人生的感悟和反思跃然纸上。她是一位用灵魂歌唱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莎拉·蒂斯黛尔是20世纪初美国诗坛独具风格的女诗人。她的诗歌继承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诗歌的“夜莺传统”,兼具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之特点。她所开创的“恋歌体”别具一格,为她赢得了很高的声望。由于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诗歌在美国兴起,蒂斯黛尔的声望很快被以庞德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人遮蔽,她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位“被忽略的”诗人。蒂斯黛尔的诗歌在全世界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她对中国新诗发轫时期的诗人,特别是对胡适、闻一多等,都产生过显著的影响。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对蒂斯黛尔诗歌的翻译很不系统,对其诗歌的研究更是近乎空白。本文试图以传记批评的视角全面探索蒂斯黛尔的诗歌创作生涯,兼论她对发轫期中国新诗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王立春是中国新生代儿童诗界一位十分惹人注目的诗人.在创作儿童诗的道路上,她以朴实亲切、轻盈灵动的诗歌语言书写着她独特的童年生命体验和她对童年时代的深情眷顾.与此同时,诗人也用充满深情与怜爱的眼睛关注着当下儿童的童年生态,显示出她对人类童年生命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4.
诗人唐兴玲英年早逝,是湖南诗坛的重大损失。她是一个极有才华的女诗人,对诗歌怀着真诚的热爱,既潜心写作,也热心组织和参加诗歌活动。在她的创作中,爱情诗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是最能代表她创作特色的一部分。在她后期的爱情诗中,似乎游移着某种孤寂的情绪,然而也更见内在的热度,诗人的视野扩展到她的自我形象之外,对人生有着更为深刻的体察。她的创作在湖南诗人中,可以说代表一个高度,在当代女性诗人中,她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一位。  相似文献   

5.
艾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美国诗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阿莫斯特(Amherst),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诗风独特。《剧痛过后,感觉如常》(After Great pain,a Formal Feeling Comes )就是她的一首代表作。文章将从她创新型的语言断片的使用、有悖传统的句法、以及其独特的标点符号等方面对诗歌进行比较全面的文体分析,使读者对迪金森及其诗歌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意象派诗人的前驱的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独特、超前的美国女诗人。她一直被认为是一位神秘的诗人,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和极具个人特征的诗歌引起评论界最异乎寻常、稀奇古怪和含糊不清的解释,她的读者也因诗歌的晦涩难懂而陷入迷惑与误解中,而理解狄金森诗歌的困难主要是她的隐晦艺术造成的。对此,我们应从艾米莉·狄金森关于隐晦艺术的诗学理论着手,分析诗歌技巧上的隐晦:洗练的意象、不规则的语法和韵律、含糊的射影、特殊的修辞风格,全面论述狄金森诗歌的隐晦艺术。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我总相信,在各种艺术形式之中,诗是灵性的,她可以涤荡人心中封尘的阴霾,唤醒一个人或一个时代的梦想;诗是青春的,她可以激扬生活、舒展记忆、拾拢情感。每一首诗也是一种态度,是诗人的态度。在李见心的诗歌中,可以见到这种对于生活、记忆、情感、爱与伤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一个诗人的心路历程和诗人的成长足迹,诗成为她个人记忆和抒发情感的最有效的方式。应该说,辽宁诗人很多,有特点的诗人也不少,但李见心属于敢于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最真实的情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那一位,因此,她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的私密表达色彩。  相似文献   

8.
色彩在诗歌中的"浓淡装扮",并非粉饰而是代"色"立言.各种色彩的运用,所表达的是一种人格化的精神,是诗人情感和意志的反映.透过王小妮诗性的画笔,从她诗歌所呈现出的"黑"、"白"色彩的系列意象中,映照着的是她的精神历程和她素色画卷里丰富的内心.  相似文献   

9.
诗歌在中华古老的肌体上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作用,她甚至不仅仅属于文学艺术.她还是中华民族在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所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和表达形式,她积淀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系、文化结构、思维模式、品格智慧以及终极价值等等。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论及诗歌时指出的一样:诗歌的每一个意象“都包含一部分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都包含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出现过无数次的痛苦或欢乐的遗物,它们基本循着同一道路,就象灵魂中雕出了很深的河床,原来四处漫溢、又宽又线的生活之流水,突然在河床里汇成了巨大的河流”,用原始意象讲话的诗人…  相似文献   

10.
山东青年诗人路也最近获得《诗刊》“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但对她的诗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路也诗歌的研究就显得日益迫切。她的诗歌创作在近十年内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即由校园文学、闺房文学走向了更加广阔的时空。其中,江南——无论地理上的还是文化上的——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尤其自2003年后她写的一系列诗作,引起了诗歌界的注意.但是对她这些诗作的评论和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1.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被推崇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先驱。在其遗留下来的1 700余首诗稿中,有大约近600首诗歌是以死亡为题材的,是其一生诗作总数的三分之一。诗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描写死亡,向世人展现了其对死亡的独特理解。在艾米莉·狄金森的笔下,死亡主题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蕴。艾米莉·狄金森通过对死亡的描述,阐释了生命的终极意义,她对死亡价值的判断体现了探讨生命真谛、扩展生命张力、让精神永恒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从研究方法和内容上看,20世纪的艾米莉·狄金森研究具有三大特征,即传记式研究、文化历史语境研究和文本研究。文章论述了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活与诗歌的关系、与文化历史传统的关系,以及诗歌文本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3.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第一位意象派女诗人,被称为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先驱。诗人终生与诗为伴,凭借超凡的头脑和想象力,把对生命的感悟幻化为神奇的意象。诗人始终保有本真的天性,讴歌自然、咏叹爱情、感念人生,抒发爱、生命、自然的情怀。1775首充满奇丽意象的小诗,彰显出诗人孤寂生命深处的柔美情怀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作为和惠特曼齐名的惟一诗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对自然进行了描绘,从她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复杂的自然观,既有超验主义的成分,又有非超验的成分。从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视角出发,指出冬天的意象在狄金森诗中不仅大量存在,而且是作为一个背景存在;同时指出冬天所具有的特殊的意义,狄金森对冬天的诠释,以及冬天和死亡的关系,冬天和现实的关系,由此来分析狄金森思想中的现实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5.
韦兰芝 《南都学坛》2006,26(6):76-78
狄金森通过对声音和韵律的精心安排,使她的诗歌语言更富新奇感和表现力,更贴近她内心复杂多变的情感。她打破常规的语言形式和限制她思想表达的“过分拘谨的艺术”,赋予普通的语言符号以新的生命活力,使那些原本只有结构或语法功能的符号变得具有情感、思想和形象。她拓展或改变词汇固有的意义,赋予词汇以新的语义特征,使之产生深层意蕴,不仅大大增强了诗歌语言的情感表现力,而且拓展了诗歌的情趣和想像空间,展现了文学语言符号表情功能的无限潜力。  相似文献   

16.
艾米莉·狄金森从表面看冷漠、厌世,实际上她内心充满着炽热的爱.她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她用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她那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而并非外人眼中的"新英格兰修女".  相似文献   

17.
狄金森的诗学思想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时代和民族背景、教育、个人交往。狄金森诗学思想对传统诗学思想的扬弃与当时特定的时代和民族精神是一致的。她所受到的教育,加上她的独身隐居生活,决定了她诗歌题材的局限性。她的个人交往主要是通过信件来往,其中,本杰明·富兰克林·牛顿、“大师”、苏珊、希金森对她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李见心的诗歌并不排斥技术的运用和语言形式的打磨,她把日常生活展现为一个符号的世界,用语言还原诗意人生本身的快感。她有意识地运用语符、语义、语形、语体等多种语言手段,突入心灵超验领域,为诗歌开拓了巨大的表现空间。李见心的诗歌不是线性的,其空间性大于时间性,强调来自生活的现场感与结构感,通过修辞化、符象化的日常生活敞开本真,通过创造日常化景观去埋葬历史的记忆,摆脱日常消息性语言和无意识对生活的遮蔽,建构起充满张力的文学生态。  相似文献   

19.
狄金森的唯美主义倾向,体现在她诗艺策略上的隐秘和固守两个方面。诗歌中对谜语地广泛应用,加大了读者诠释诗歌的难度;选择隐居生活和拒绝出版更直接说明了狄金森捍卫艺术自足和审美独立的决心。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固守自己的艺术手段,通过大量似非而是的语言和独特的韵律格式以及特殊的标点符号,使诗歌笼罩了一层神秘难解的气氛。  相似文献   

20.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惠特曼齐名的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一直被称为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她诗作的最大特点是擅长使用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这一诗歌技巧,来表达抽象的内心情感和深奥的哲理.她对诗歌创作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现代美国诗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