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哲学领域,宗教哲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西方文化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样,西方哲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范畴也与神学问题密不可分。中世纪经院哲学之父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古典本体论证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该论证不仅表  相似文献   

2.
理念与光照--论柏拉图理念论对中世纪哲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在柏拉图思想体系中,它也是对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产生最大影响的理论.它所表现出来的先验性则在中世纪发展为光照论,从而成为近代唯理论和先验论哲学的先驱.它和托马斯-亚里斯多德主义的分歧最终导致的是对上帝(神学)的两种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3.
西方中世纪宗教文化形态来源于希腊罗马的古典理性主义文化、基督教信仰主义文化和日耳曼蛮族文化。古典文化为中世纪文化提供了一份理性资源 ,运用理性去阐释或论证基督教教义构成了中世纪宗教文化的典型特征 ;基督教文化为中世纪文化规定了性质、方向和模式 ,使中世纪文化在本质上成为一种信仰文化 ;蛮族文化为中世纪习俗文化提供了重要成分 ,影响了中世纪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特质。回视中世纪信仰时代的文化形成 ,可以为当今科技时代的文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的欧洲,北方民族南侵,社会动荡,人民没有任何知识、文化指导,已被当时的基督教垄断。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发展是和基督教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术基本上是基督教美术,是为基督教服务的。基督教美术都是围绕着“教堂”展开的创作,形成了巴塞里卡式、拜占庭式、歌特式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填空补阙创制新猷─—读《基督教哲学1500年》江立成熟悉西方哲学史研究现状的人都会感到中世纪哲学研究之薄弱,不但国内可利用的已知的资料稀少,而且很难从这些资料中揭示出与以前的古希腊哲学和以后的近代哲学相联系的哲学问题。讲到这一时期的西方哲学,好像只有...  相似文献   

6.
漫长中世纪欧洲的典型特征是基督教文化上的统一和政治上的分裂。文章通过对中世纪欧洲认同形成历史的梳理,指出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是“欧洲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形成欧洲认同的基础,并以此为视角分析欧盟东扩过程中基督教文化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古希腊神话及基督创世着手,以希腊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为线索,通过论述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对人的主观意志的肯定等观点,提出了西方"神创论"的出现是与肯定人的主观意志的观念并行的。阐述了即使中世纪强化上帝的创造性,也出现了肯定"人的创造性"的萌芽认知。其中以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为代表,他有限地发现了人的创造性,为人类实现真正的"人的创造"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对哲学与基督教的“新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哲学与基督教的关系是黑格尔哲学中的基本问题,他试图在思辨哲学和自由精神的基础上使哲学与基督教获得新的综合.但在这种思辨综合中黑格尔哲学却成为现代灵知主义的代表,既背离了基督教的原初意义,也背离了哲学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唐逸的《理性与信仰:西方中世纪哲学思想》一书的评论,提出了中世纪哲学研究的四个关键问题:(1)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和谐以及张力,(2)关于上帝存在证明的神学前提,(3)上帝名称“I am who am”是“我存在”或,和“我是”,(4)基督教的希腊化和其后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哲学作为西方哲学史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所研究的问题本身也具有永久的意义。这些作用和意义,随着20世纪以来众多学者的不断探究和努力而逐步显明出来:长期以来因种种原因被误解和遮蔽的东西得到了正本清源,中世纪哲学的性质和基本问题被人们适当地理解和揭示,它对近现代哲学的影响和作用获得了合理的和正当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中世纪哲学本身作为某种自足的思想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可、尊重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欧洲中世纪哲学,是我国以往哲学史研究中较薄弱的一环.这个阶段所以不被重视,客观上是由于基督教神学在中世纪的绝对统治,禁锢了哲学和其它科学的发展,哲学成了被扭曲的神学的补充物.加上现存有关中世纪哲学资料的不足,给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也是事实.但中世纪哲学作为整个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环节,从时间上说,又延续了一千多年之久.仅此一点,就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何况基督教至今仍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被广泛传播.而以复活中世纪托马斯主义为旗帜的新托马斯主义哲学,更是活跃在西方许多国家.因此,加强对中世纪哲学的研究,正确分析和评价这一时期哲学领域内的论争,其现实意义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欧洲中世纪,神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中世纪的政治哲学本质上就是一种神权政治哲学。中世纪的政治统治与宗教神学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欧洲中世纪神权政治哲学从思想基础到内容主体都是唯心的、错误的,其影响是消极的.本文试图从欧洲中世纪神权政治哲学的伦理基础、理论依据、从教会派和世俗派神权政治哲学的内容主张等方面,对欧洲中世纪的神权政治哲学作以简要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身份——哲学的非哲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哲学史上,从柏拉图起,“哲学”一词就意味着召唤人们追求超感性的实在而疏离现实的感性世界,“哲学”成了“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柏拉图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中世纪的基督教形而上学和近代哲学创始人笛卡尔的主体性形而上学(主体性哲学)都不过是柏拉图主义的变种。但是,同此种意义的哲学之发展相伴随的,是对形而上学的不断批评的历史:从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起到近代哲学家休谟以至康德、黑格尔,都对这种旧形而上学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批评。黑格尔所提出的现象学观念“关心事情本身”和“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的著名命题,使他成了以反传统形而上学为主要特征的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代现象学的先驱。海德格尔以时间为存在的本质,宣告了崇尚超感性世界的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下的“哲学”的终结,强调今后的“思之事”(与旧的“哲学之事”相对立)应是崇奉时间之内的现实有限性,而又注重“有限的超越”。哲学从此由疏离人生的超感性的天国下到了具有诗意的人世,西方现当代哲学正以不同形式实现着传统意义的哲学之非哲学化,亦即哲学的现实化,哲学在其他非哲学的人生活动如科学、道德、审美等活动中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哲学的仙女,作为对人生各种凡俗活动的理性反思和追问之学,既来自人生,又高于人生。哲学永远在仙凡之间翱翔。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联姻,一方面是它需要文学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它的“真理”,另一方面是基督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超出了狭隘的宗教意义,形成了一种对西方人的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现象。自中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在其发展中走过了一条对基督教顶礼膜拜、反思与反叛、回归与超越的变迁之路  相似文献   

15.
欧洲进入中世纪后,基督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成为神学中的科目”。中世纪的西欧哲学又被称为经院哲学,它是9至15世纪产生于查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会学院的一种基督教哲学。作为基督教哲学,经院哲学是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学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本质上就是神学。经院哲学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烦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它的理论都是关于基督教的论证。“经院哲学是为教会服务的,因为它承认、论证和捍卫教会的原则。”那么这种服务于教会的经院哲学对欧洲的天主教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的欧洲,北方民族南侵,社会动荡,人民没有任何知识、文化指导,已被当时的基督教垄断。欧洲中世纪艺术的发展是和基督教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术基本上是基督教美术,是为基督教服务的。基督教美术都是围绕着"教堂"展开的创作,形成了巴塞里卡式、拜占庭式、歌特式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正> 亚里士多德(公元的384—322年)是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后来欧洲各国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以后的许多世纪中,他的作品实际上经常成为理论思维和科学知识材料的重要来源,被誉为“古代智慧的百科全书”。这样一位学识渊博、思想深奥的伟大哲人,赢得当时和后世人们的崇敬,是十分自然的事。然而在欧洲中世纪,亚里士多德却被神学家们抬到“圣哲”、“哲学家之王”的吓人高度,直至由人变成了神。他的哲学也被神化为经院哲学的最高经典,绝对权威,成为不折不扣的神学。不但活生生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变成了僵死的神学教条,变成了中世纪封建基督教会的精神支柱,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窒息着哲学和科学本身的发展。人们如果对被神化的亚里士多德哲学有怀疑或异议,甚至有遭宗教法庭处以火刑的危险。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一种哲学学院竟被神化为宗教或的绝对真理,被奉为判断人们一切言行正确与否,甚至有罪与无罪的绝对标准呢?本文试图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哲学本身特征的分析,对亚里士多德哲学在中世纪被神化的过程作一探讨,希望从中得出一些教  相似文献   

18.
提到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恩格斯的论断是常常被引用的:“基督教把文明、占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科学成为了宗教的婢女”。流行的观点甚至认为在“黑暗的中世纪”其艺术必然也是灰暗晦涩的。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与宗教的紧张关系是西方思想史上的基本问题,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中同样存在哲学与宗教的区分和对立,这种对立决定了他的哲学的基本特征和主题。他的取消哲学问题的主旨一方面出于他所特有的基督教信仰,另一方面也出于他对现代性的批判态度。但因为哲学是西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极,因此他“消灭哲学”的主旨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圣·奥古斯丁并不属于欧洲中世纪的思想家、宗教家和哲学家,只不过是古代基督教神学的拉丁教父而已。但由于他生活在罗马帝国及其古代文化已近解体,基督教逐渐开始占据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转折时期,加之他的思想对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学说影响极为巨大。因此,他的创作带有鲜明地文化转型特征。《忏悔录》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上都与古代文化明显不同,而对后代欧洲中世纪文化和文学具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