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古代妇女的命名有其特殊的发展过程。姓名中的女性气质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文化赋予的,女性气质名字的从无到有反映了社会性别文化的深刻影响和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过程。先秦时期的社会性别文化尚未建立,妇女称谓与命名主要是标明她们的生理性别及附属于男性的社会身份,并不具备女性气质;两汉时代,随着以儒家纲常为核心内容的性别文化的建立,女性气质的名字开始凸显出来;在魏晋六朝时代,社会性别文化已经确立,女性气质的名字成为妇女命名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宋代平民文化的崛起,引起社会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的重大变革,其中较突出的是妇女观念的改变以及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宋代文化表现出一种人的解放的文化精神,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体现在女性意识的觉醒方面,主要有两点:一是男人已肯定妇女也是"人",与男人有同等的人的价值;二是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即女人自身意识到自己也是"人",应与男人享有同等的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女性气质是指以女性为主体所反映出来的具有女性性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性别特点。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米德的研究成果,性别气质更多是被建构出来的而不是先天存在的。中国少数民族由于其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其女性气质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变迁性、多元性等特点。少数民族女性气质的形成是与家庭、社会塑造分不开的,同时,少数民族女性气质塑造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  相似文献   

4.
在宋代,柳永以男性词人的身份创作了大量包含女性形象和女性物事的词作,在开拓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丰富词的艺术形式之余,又作为文学—文化形象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文化语境。基于柳词女性视角的艺术表现和宋代社会文化心理的互济,对柳词中的女性物事、女性形象进行探析,从而展现宋代社会的时代风貌、考察其文人的审美旨趣、访寻其日见浓厚的市民意识。但柳词的性别文化意义,不在止于为我们提供了批判男权文化的素材,而在于它在文学领域中展示了性别融合的理想模式,并造就了词的"婉约"正统风格及其要眇宜修的主要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5.
以社会文化的视角审视我国女性阅读的现状,发现女性阅读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并非是所谓的"女性期刊"所能左右."女性期刊"或"女性读物"的提法,有将女性的阅读对象和内容规定于狭窄空间之嫌,阅读是人类共同的文明现象,不应该也不可能有性别之分,期刊不能以性别来界定.尊重妇女,维护和保障妇女权益,关注女性意识,给女性以较好的发展空间,女性阅读量增大和阅读内容多样性的选择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宋代妇女的独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妇女的独立意识梁凤荣父系文化切断了女性与社会的联系,把妇女禁铜于家庭内,强迫她们遵守这一不合理的性别分工。中国封建礼教苛条发展到宋代已整合氲化为程朱理学,“三从四德”经过理学家的鼓荡,成了窒息女性心理的桎桔。但就是在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文化女性主义主张弘扬那些被贬低的女性价值,重新开拓女性的价值空间,重估女性对人类技术发展的贡献。在文化女性主义看来,技术蕴含着性别隐喻。从性别文化的角度出发,摩尔根基于进化人类学将技术分为采集技术与挖掘技术;芒福德将技术分为容器技术与支配技术;理安·艾斯勒将技术分为"圣杯"技术与"剑"的技术。社会建构论是文化女性主义技术认识的基础;拓展包含女性气质在内的新技术体系是其技术发展的指向;技术与性别的相互形构是其技术变革的价值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贝蒂?弗里丹认为,性别非正义的根源是由社会文化、教育和法律所造成的.让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及进入职业领域,对家庭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并加强国家干预,是实现性别正义的途径.理想的正义社会中,女人要达到与男人的平等,女人应获得与男人同样的权利和自由;尊重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在尊重女性气质的基础上,同时将男性气质吸收到女性气质中,把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中最好的东西体现出来,实现多重人格类型的发展.他的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宋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形势是对于宋代著名女作家的个案研究比较深入,而整体的综合研究则属初创阶段,最近舒红霞《女性·审美·文化———宋代女性文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的出版,无疑是一个研究的新起点。它从美学角度切入宋代女性文学研究主题。全书分六章,从六个角度对宋代女性文学审美作了整体观照。分而言之:第一章《宋代女性审美主体觉醒的社会文化环境》,从历史文化传承、宋代社会现实两方面,论述宋代女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现象。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统计数字,证明宋代妇女受程朱理学的束缚虽然还没有体现,但其自由度并不大,参…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男性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角色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具有"双性气质"表征的词汇符号被生产出来。"女汉子"一词作为新的"能指",反映出这样一种社会现实需求:打破纯粹男性气质/女性气质之间的界限,在话语表达中寻求性别多样重组的空间和可能。媒体的话语实践,或突出"女汉子"身上的性别对立与矛盾,或通过国家话语强调女性的劳动者角色,或对该符号进行大规模使用,使之"平常化"。传统的性别话语的隐藏其间,甚至再次强化了原有的性别二元对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无意义的。媒介的"女汉子"话语向我们展示了话语及意义的不稳定,以及微观权力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1.
论宋代女性的文化心理与女性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代女词人的创作掀起了我国古代女性文学的一个高潮,这一文学现象值得探究.宋代女性在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心理,在其词作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概括而言,宋代女性的文化心理具有四个特征(1)生活常态下的女性文化心理;(2)非生活常态下的女性文化心理;(3)特殊的女性群体--歌妓的文化心理;(4)有别于"男子作闺音"的性别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性别视角对<列女传>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伯姬进行解读,就不难挖掘出被压抑在文本背后的女性内心经验,有助于我们探索在传统父权文化体系中的"男权话语"主观"想象"女性形象所生成"虚假价值",和通过话语的操作内化为妇女的内心行为规范的真相.  相似文献   

13.
在《老子》与性别的研究议题中,女性至上论者与无性别论者错将女性或婴儿当成身体主体。作为对"道"与圣人特质的隐喻表述,母、牝、雌、婴儿是身体意象而非身体主体。《老子》中富有主体性的人格构建是圣人,其社会性别呈现出雌雄同体的双性气质,在人人皆可成圣的境界形态中,打破生理性别的壁垒,建构双性同体的社会性别身体认同。这一《老子》性别议题的潜在意义与当代性别理论的发展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4.
宋代女词人书写的身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和社会对中国古代女性的身份界定是"贤妻良母",生活于理学之风日益浓厚的宋代女性在词作中塑造的却是"情人身份"。女词人的这种身份意识与传统的差异表现了女性性别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促进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男女平等国策的实质是通过国家的力量,实现和保障广大妇女的权益,使占人口半数的女性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尽快发展,进入世界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行列.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将妇女发展提到重要位置.同时,重视性别差异存在,提倡对女性给予关爱,强调女性在发展中的作用.运用云南妇女发展的事实例证,阐明了只有营造性别平等,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性别为分析视角,从生育的主体--女性的经验、利益和需求出发,不难发现女性地位偏低是导致歧视性的性别偏好出现,从而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调的深层次的原因.因此,要想有效遏制出生性别比升高,就必须构建平等的性别文化和先进的生育文化,赋予妇女以权利和机会,全方位地改善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的生存状况,切实保障女性的各种权益,进而让女性的社会地位有实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服饰民俗是社会心理及社会观念的反映.唐代女装大胆时尚、兼收并蓄与宋代妇女服饰瘦小、紧窄的时代特点,反映了唐宋两代在妇女审美观、礼教观和道德观上的差异.唐宋两代妇女服饰的变化轨迹,体现出唐代社会相对开放的女性观念到宋代日趋保守严苛的女性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摘要]在传统男性占主导的社会中,女性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避免体现权力和显示力量等属于男性气质的各类言行,这一社会传统反映了长久以来男性中心社会制度对女性的规约。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得西方学界开始关注性别的社会文化建构,进而产生社会性别的概念。在此背景下,社会语言学领域,特别是女权主义学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女性话语的研究上,希望通过分析语言的性别差异特征来映射现实社会中的诸多性别不平等状况,其努力体现了语言研究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神话传说中曾是法律精英典型象征的女性在现代法律社会遭遇截然不同的命运.通过考察美国女性法官职业现状可知,司法"金字塔"男女失衡,法律精英"她世界"困境重重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性别观念将法律精英视为男性,已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固定范式,社会性别理论虽然阐释了法律精英"她世界"困境产生的原因,却掩盖了女性大规模进入公共领域后所具备的与法律精英相符的一系列特质.女性成为法律精英的道路并不遥远,消除对女性的隐性歧视,引入"性别定额",争取"赋权妇女"以及宣扬法律的女性特质都是当前值得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期,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伴随着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的转变,宋代妇女地位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但尽管如此,宋代下层妇女的活动空间似乎并未受到限制,甚至还在经济以及公共活动中有所扩大。基于这一理由,笔者将目光投向了宋代下层妇女的社会生活,从宋代下层妇女教育、职业生活、公共生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通过对她们尽可能的了解,全面评价宋代妇女的历史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