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非均衡发展的浙江山区集镇初探李明华集镇在促进山区变迁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山区集镇发展的特殊规律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旨在为探求这一特殊规律作一初步的研究。一、九十年代山区集镇发展的背景与条件浙江山区由于封闭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
孙英 《天府新论》1996,(1):90-91
集镇研究:一个值得重视的大课题──评《集镇建设与发展》孙英集镇是具有某些基本的城市特征的农村经济中心区域,它由农村发展而来,又是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源;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又是防止大城市过度发展的“缓冲器”,亦是农村与城市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南粮北运关系国计民生。自隋唐迄明清,运河一直为南北物资交流大动脉。明清定都北京,财赋仰给于东南。为解决国家军费与宫廷食用,每年沿运河从江南转输四百万石左右漕粮入供京师,故视漕运为天庾正供,军国大计。康熙曾把漕运、河工、盐政视为国家三大政,书于宫廷廊柱。但在明后期和清中期,由于黄河水患与漕运积弊影响,河运危机不断,并在统治集团内部两度引起继续沿用传统的河运还是因时制宜实行海运的论争,结果以转向海运而告终。探究明清时期漕粮由河运向海运的转变,对于研究明清社会经济,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浙江山区集镇体系初探李勇华集镇是我国农村以现代化为核心的社会变迁中的主要承载体和牵导力量。各地政府都十分重视集镇建设,力求形成县(市)域范围内的集镇体系。浙江山区集镇体系与其它地区集镇体系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揭示这些特点对于研究山区集镇内在特质和发...  相似文献   

5.
科技进步与集镇建设─—关于四川集镇建设的理论思考陈彬文一、四川集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四川地域城镇产生历史较早,发育水平相对较高。建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城镇建设缓慢。近几年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高潮中,城镇建设才进入新的时期。1992年,全省有建制市27...  相似文献   

6.
山区小集镇发展模式的选择李明华,姜晓东一、山区小集镇发展的困境和现有参考模式的不足浙江山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县域范围内的集镇体系,其中小集镇是该体系最基础的一个层次。这类集镇人口规模平均在2500人左右,大部分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建...  相似文献   

7.
江南都市文化的历史源流及现代阐释论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都市文化南北差别很大。历史上江南都市文化经历了以南宋临安、明清南京和近现代上海为代表的三个典范形态。而今天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是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最快、成就最突出的地区,同时也扮演着为中国中西部城市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示范与探索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隋代的文、炀两位帝王对待文学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对隋代的文学审美状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隋文帝阻遏了隋代文学美学的发展,而隋炀帝受南方文化、美学环境的孕育,融汇气势于华丽之中,促进了隋代文学美学的发展。南北朝的长期割据,使南北两方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美学风范,南方清绮,北方质实。南北文学美学之差异反映了地理文化之差异。随着隋代在地域上的统一,为南北文学美学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重庆民族地区现存古镇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曾发挥重要作用,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地理位置的重要、交通条件的便利、物资交流的需要和盐丹资源的开发等。重庆民族地区古镇发展的当代启示主要体现在科学规划区位、促进集镇发展,改善配套设施、推动集镇发展,促进物资流动、繁荣集镇经济,依托特色产业、加快集镇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明清会试中的"分区定额制",是指在会试中为了"区域公平"的需要而对会试录取名额所进行的地区分配,明清分别采用南北分卷制和分省取中制等形式解决这一问题。对明清会试中的"分区定额制"政策出现的原因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对我国当前部属重点高校招生中的录取名额分配问题的解决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史流衍发展至明清,已积累了一份极为厚实的诗学遗产。因此,与唐宋诗人相较而言,明清两代诗人大都在复古与求变的诗学命题前徘徊,学习前人,甚至模仿前人的痕迹要明显得多。但明清易代之际却不同,眼中流泪,心底流血,每位诗人笔下,尤其是道民诗人笔下,随感而发,真情流溢,学唐也罢,宗宋也好,均能各出机抒,自具面目,很难看出其模仿迹象。由于地域、家庭、个性指因素的影响,清初道民诗人在审美趣味上千差万别,但共同的时代苦难、相近的人生境遇与处世态度又使他们在审美选择上有着基本一致的趋向。屈原、陶渊明、杜甫,以…  相似文献   

12.
讨论地理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学者多从地理上的南北差异研究环境对文学风格的影响.本文以黔中明清文学创作为例,从中土与边省之地域视角,讨论边省地域对文学传播、文学风格、文学体裁和艺术创新精神的影响,认为中土主流文人因地论人、以地论诗,制约了黔中明清文学的传播和影响.黔中"大山地理"兼具荆楚的清秀隽朗与塞漠的雄奇险峻于一体,孕育出黔中明清文学以清稳坚强、野古浅直为特点的"大山风格".黔中明清文士长于诗,不擅于词、曲、小说,亦与黔中边省地理环境有关.艺术经验、地理环境和创新精神密切相关,黔中明清诗歌有"凌驾乎中原"的成就,是由诗人在黔中地域环境中孕育而成的创新精神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南北矛盾主要表现在:全球环境问题的责任与义务的分担、发展援助与技术转让、环境问题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关系等方面。南北差距的日益扩大、环境霸权主义的存在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等因素阻碍了南北矛盾的解决,要解决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南北矛盾,必须树立新的安全观,寻求两类国家的利益共同点,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李根蟠 《河北学刊》2003,23(2):155-161
本文针对中外学术界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估计过高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与战国秦汉、唐宋时期的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诸方面进行比较后认为,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广度上,但由于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制约因素,农业劳动生产率呈现停滞或下降。文章还试图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停滞的条件下比前代有超越性发展的“悸论”作出解释,认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并没有真正割断其自然经济的脐带,脱离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发展轨道,因而也没有能够导致“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南北朝宗教文化之地域分野孔定芳南北朝时期,儒学独尊的一元文化格局崩坏,文化发展呈多元趋势;在划江而治的南北对峙的政治环境下,南北文化出现历史性的地域分流。作为宗教文化的佛、道二教,南北大异其趣,风骚各领。佛教之分为南统与北统,道教之分为南宗与北宗,南...  相似文献   

16.
论南下高僧及其对美学、文学发展的影响钟仕伦自公元317年至589年,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的时期。南北对峙,从地域上讲,传统文化被割裂了,各自形成不同的学风和不同的审美意识,总体上呈现出北重气质、南贵清绪的美学思潮。但是,对峙隔绝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典当业复出十年的状况评价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当,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金融行业,迄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如果简略地概括这1600多年中国典当史的话,那么,可以说是:初见萌芽于两汉,肇始于南朝寺库,入俗于大唐五代,立行于南北两宋,兴盛于明清两季,衰落于清末民初,复兴于当代改革。本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18.
集镇的发展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迁过程,它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发展,而且还伴随着其他方面的发展,即社会发展,但人们往往对集镇的经济发展注意得多,对社会发展则有所忽略。集镇的社会发展现状怎样?哪些方面较为薄弱?应该如何加强?本文试图通过对龙里县洗马镇的调查,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明清山陕商人在湖北的活动及其会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伦  李刚 《江汉论坛》2004,(10):88-90
本文分析了明清山陕商人在湖北的商贸活动及其会馆建设概况,论证了明清山陕商人在湖北的活动,对于推动明清以来湖北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因素的增长,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博涵 《河北学刊》2023,(3):113-119
儒家经典是各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精华的汇集,“经学”则是不同时代儒生对儒家经典的解读,反映了儒家思想观念的发展与衍化。明清时期,一方面,儒家经典及“经学”对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左右着作家的创作理念;另一方面,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明清小说家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儒家正统观念作出了修正乃至背离,消解了儒家正统观念对于“经”的释义。这一时期,作家们对儒家经典及“经学”的不同解读制约和影响着小说创作,使其呈现出多彩的奇观,丰富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