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针对西安的文化产业目前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西安要创新文化体制,走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文化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的文化品牌项目,在提升文化形象、发挥潜能、加快壮大集群文化上下功夫,以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转变,繁荣西安经济,增强西安的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是地方政府贯彻中央“转方式、调结构”战略的必然选择,是避免文化产业同质竞争、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区域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面对文化资源流失、创意缺乏、高级文化产业人才不足和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滞后等困难,要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地方政府必须在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科学定位区域文化产业和产品优势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策划包装时要创新融资渠道,解决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区域文化特色,通过增加文化产品创意特色打造富于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创新中外合作形式,加强文化产品的中外合作生产.  相似文献   

3.
皖北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领军文化品牌持续强劲,一批省、市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相继获批或即将规划,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立起来.目前皖北文化产业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适应,运行机制不够活,对传统文化资源过度依赖,文化人才优势作用发挥不够,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为:签署皖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协议,建立皖北文化产业发展智库,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应具有面向皖北的大视野,选择有皖北亮点和优势的文化产业体系,继续打造好皖北文化产业的几大品牌并发展新业态,增强文化产业的融资能力,防止没有文化和过滥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区域文化品牌战略的主旨,是立足于本土文化,加强资源整合,凸显核心价值,成功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压力和需求。为此,必须充分发挥闽东文化资源秉赋的特色和优势,抓紧抓好本地区主要产业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品牌打造,确立文化品牌建设的战略目标和运作要点。  相似文献   

5.
培育南京文化产业新的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劲松 《金陵瞭望》2006,(17):12-13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现代科教发达的区域中心城市.必须确立文化产业新的生长点,发挥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培育自身产业特色和品牌.进一步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整合文化产业链为基础.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唤醒文化记忆.大力发展休闲经济.培育具有南京特色的“艺坊”品牌.是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新的生长点.实现文化经济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旗 《南都学坛》2012,32(6):116-120
河南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其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文化产业链不完整,孤立环节多;产业集群实力不强,龙头企业较少;文化产业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文化产业导向机制不完善;等等。为了促进河南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应当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打造河南文化元素突出的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统筹规划,发挥文化产业整体优势;突出中原文化特色,培育文化产业品牌;促进集聚整合,优化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创新发展方式,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文化产业支持体系;着力人才培养,打造文化产业人才高地;完善产业创新体系,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特色文化产业是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巨大引擎。李克强总理关于打造我国西南和中南部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指示精神给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缺乏总体规划、总量规模和整体实力偏小、人才资源紧缺、整合程度欠缺、发展资金匮乏等问题。北部湾经济区要依托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打造西南和中南部新的战略支点,应从制定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大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机制等五个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明显,优势有资源丰富、政策扶持、文化观念初步转换、经济加速增长等,劣势为资金不足、观念肤浅、文化资源浪费等现象依然突出.因此,要发展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必须要树立并推广文化产业的现代化观念;积极进行多渠道融资招商;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扶持;立足河北省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增强文化创新意识,开展国际文化合作.  相似文献   

9.
农村文化产业以其投入少、产出高、增长幅度大、带动力强、资源耗费低、可持续发展等独特优势,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中国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是农村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生态文明要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端形态,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政府应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整合和保护好各种文化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形成一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农村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0.
西部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会极大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由于西部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文化资源分散,开发模式单一等原因,没有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西部地区应从实际出发,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西部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发挥文化产业对西部经济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多种功效, 在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中具有其它生态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地区, 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建设生态屏障所需的地理、资源、环境和区位等优势。文章从生态社会学角度, 着重对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林业发展概况特点、重点工程及主要成果等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显示, 目前四川已从森林植被、水土保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初步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文化振兴发展的相关政策,振兴传统工艺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庆市正在积极推进传统工艺振兴。重庆传统工艺资源丰富,一大批传统工艺品牌正在迅速崛起,手工艺从业者队伍规模逐渐扩大。面对传统工艺保护和传承的诸多问题,建议从整合品牌资源、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加强品牌推广等多个方面推进传统工艺保护和传承工作,以加强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品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面对WTO这把“双刃剑” ,我们既不能过分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 ,我们的对策应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发挥比较优势 ,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突出品种和品质优势 ,打造知名品牌 ,增加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形成产业化经营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培养出一批懂外语懂国际惯例的新型人才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同时 ,还要注重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减少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数量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产效率优势比较指数、规模优势比较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中部地区的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农产品生产效率优势比较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没形成规模效应,缺少自己的品牌。建议中部地区应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树立品牌;需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是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大省,水电产业是四川的支柱产业。四川水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保障四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四川水电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四川水电产业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兴起的一种新的产业业态,其空间布局规律具有产业集群化趋势、对创意资源的根植性和新经济空间特征等鲜明特点。按照比较优势和集群化发展原则,江西省创意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的重点是着力打造以井冈山为龙头的红色旅游创意产业群、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陶瓷艺术创意产业群、以南昌为基地的高新技术创意产业群和以傩文化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创意产业群。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化资源是发展河南省民间文化产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促进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造特色品牌.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高度重视民间文化原创.立足现实、抓准定位、提升品位。加强我省民间文化品牌建设。必须处理好资源开发和品牌化的关系.政府推进和民间运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部地区必须认清农业主产区的特殊性,切实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特点、比较优势及市场需求变动趋势,矫正“逆比较优势”的产业选择偏差,由传统的“纯工业”发展模式转换为“以农为本”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与农业关联度高的工业门类,使区域内丰富密集的农业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经济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城乡互补的产业结构和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品加工制造产业链,真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这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中部崛起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生态地理环境赋予特定的宗教文化以地域及民族的特点,不同的生态地理环境给人类宗教文化打下特定的烙印,而对生态资源尊崇与保护的意识是人类共有的。  相似文献   

20.
湖南发展服饰产业存在着明显的比较优势,现在已经发展了宁派服饰集群等五大服饰产业集群。湖南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共享,实施品牌战略,营造服饰文化氛围等措施,提升其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和服饰产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