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生产分割使得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仍然需要应对国家之间不对称贸易政策的重要冲击.加征关税使跨越关境的中间品价格上升,推动以该中间品作为投入的下游行业产品价格上升,其后再进一步沿着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向下游呈多轮传递.文章在现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放松直接消耗系数不变的假定,建立了投入产出矩阵多轮递推模型,并以改进后的模型模拟中美两国各自对对方所有产品加征关税的全球价格传递效应.模拟结果显示:美国对中国所有中间产品加征关税使美国绝大多数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为汽车制造等行业,但其价格上涨的效果存在时间衰减效应,同时,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还对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产品价格影响较大,说明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中国对美国征收关税对全球价格影响很小,且对中国国内各行业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均衡.在全球价值链结构下,由于企业可以采取对外投资等各类对冲策略,因而产业之间的价格互动影响并不是单纯的线性传递,而有可能是非线性传导,其最终的效果如何则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区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与位置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2.
使用BACI-HS02的微观贸易数据库和全球价值链数据库,选取中国2001-2014年制造业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对出口产品质量以及工薪差距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地位、一般贸易、全要素生产率、研发强度等都对工薪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加工贸易对工薪差距没有影响;全球价值链通过产品和产业升级以及要素需求结构升级等途径对工薪差距产生影响。中低技术行业除加工贸易外,全球价值链地位、一般贸易、研发强度、全要素生产率与外资参与度等因素都对工薪差距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高技术行业中只有全球价值链、一般贸易与研发强度三个因素对工薪差距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余因素对工薪差距无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带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从而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导致工薪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7-2020年54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贸易发展对一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之间存在“先负后正”的U型关系,即在数字贸易发展初期,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超过一定门槛值后,这种抑制作用会慢慢演变成促进作用。研发强度和贸易开放度对数字贸易提升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贸易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更大的提升作用。据此,文章提出应加大数字贸易发展、重视研发投入力度、推进高水平贸易开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当前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贸易便利化毋庸置疑是推动价值链分工体系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助力。采用2006—2014年42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在测算各国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贸易便利化指标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如何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度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会显著促进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嵌入度的提升;贸易便利化会通过提高对外开放度、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来促进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从区分“一带一路”与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看,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效应;从区分时间段的维度来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贸易便利化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促进作用更加突出。研究结论将从贸易便利化的视角,为中国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可能的思路,继而为中国全面开放新体制的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增加值贸易视角分析长期存在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探寻可能的摆脱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投入、资本投入是解决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的关键出路.该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中国制造业必须加快从追求增长向追求质量转变,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大高端技术行业资本投入和内部结构占比等手段推动自主核心技术创新型增长,由此带动高技术中间品的出口比重,逐步摆脱价值链低端锁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中国的中间品贸易对技术劳动和非技术劳动的劳动需求弹性的改变进而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并选取中国加工贸易前九强省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劳动者的需求弹性受中间投入品的生产效应、替代效应和行业效应的影响。中间品贸易的扩大使得技术劳动工资的上涨大于非技术劳动工资的上涨。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带来的生产效应扩大了不同技能劳动的需求,但较低的价值链生产环节固化并压制了非技术劳动工资的增长,造成相对工资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7.
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关系日益密切且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结合中日双边服务贸易现状,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分析其专业化程度,并实证检验专业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通过服务贸易,对日本服务市场的融入程度逐渐加深,而日本却呈现相反现象;中日双边服务产业内贸易的总体专业化程度较深,且呈现出逐步加深趋势;中日双边服务贸易开放度和服务业市场规模差异度,会对产业内贸易专业化程度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而服务贸易差异度则表现为显著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World Bank发布的最新数据,选取1996—2016年45个OECD国家的国别面板数据研究市场因素、政府因素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影响。结果表明:(1)市场因素和政府因素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产生负向影响,但政府因素的负影响要比市场因素更大,而且同时会降低服务效率;(2)价值链各个环节对服务业GVC中高端攀升的影响不同,其中研发投入和服务贸易促进服务业升级,从而提高服务效率;(3)资本和服务业就业人员会阻碍服务业升级,进而影响服务效率,其中资本对服务业升级的负影响不是很大;(4)中高等收入国家的市场因素和政府因素对服务业升级的负影响明显比高收入国家的大,不同收入类型的国家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依据波特钻石模型对欧盟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首先,使用多指标评价法对欧盟及欧盟15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比较研究;其次,以扩展和细化后的波特"钻石模型"体系为理论依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欧盟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发现欧盟服务贸易竞争力受到生产因素、需求因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和政府因素的显著正向影响,与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比、人均GDP、货物贸易出口额、服务贸易开放度以及技术进步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协整回归的拟合度较好。其中,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均GDP和服务业从业人数,最后是货物贸易出口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服务贸易在近16年一直维持逆差,且逆差规模逐年增加。整体贸易结构与货物贸易呈现明显正相关性,尤其是传统行业。同时,对部门比较优势的计算结果显示,传统行业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高端服务业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形成。利用整体时间序列数据和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显示,服务贸易总体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一致,内外部制度环境变化对贸易总量影响不显著;行业工资与服务出口呈显著正相关,体现了在服务外包的大背景下,中国服务出口的劳动力成本具有绝对优势;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比较优势对于出口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