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欧美的知识分子非常爱好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欧美优秀的中国诗研究者都具有诗人的素质,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时,不仅能忠于原诗的含义,而且能传出诗人丰富的感情.近几年,欧美出版了许多有关中国古典诗的专著和译著.最早研究中国古典诗的有A.韦利.H.弗兰克尔也是著名的中国诗歌专家,曾发表《中国诗选译随谈》.弗兰克尔对中国诗词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有古典诗、近体诗、乐府和词.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论文《曹植诗十五首》,这篇文章以曹植的诗为题材,试图用新的方法鉴赏中国的古典诗.弗兰克尔认为,对诗人传记的探讨,不是文学研究家的任务,他喜欢中国传统的注释家,认为应该用诗  相似文献   

2.
刘宁  肖婷中 《唐都学刊》2012,28(5):22-30,39
《全唐诗》中对渭水有过描述的诗人共90位,而这90位诗人创作了128首"渭水诗"。这些渭水诗大体可划分为借景抒情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唱和应制诗、送别友人诗、战争苦难诗、挽歌悲泣诗、其他八类。这些"渭水诗"在唐代山水诗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达到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顶峰。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派诗到九叶派诗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嬗变,首先表现为主题的开放性趋势:从现代派的寻找精神的家园到九叶派的突入人生现实与心灵的现实。其次,现代派诗人在30年代建立的现代主义诗歌形式范式和审美价值系统到九叶派诗人手中发生了一系列更具有现代化形式意味的转型。这种演化中的转型突出表现为:由情绪诗化到智性诗化,由诗的意境化追求到诗的戏剧化形式探索。九叶派诗人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由于诗画同源,在我国的国画史上不少著名的画家同时也是诗人。就拿我省的吴昌硕、黄宾虹两位大师来说,他们不仅在绘画方面誉满中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吴昌硕先生有《缶庐诗存》传世,黄宾虹先生是南社的老社员,他们都是诗人。潘天寿先生同他的前辈一样,既是为人称绝的国画大师,也是不可多见的卓越诗人。因此,我们在注意研究、继承潘天寿先生的绘画遗产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他的诗歌成就。潘先生曾把自己的诗作编为《听天图诗存》(以下简称《诗存》)自费出版,其中所收  相似文献   

5.
王维的审美理想与他的诗歌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王维的诗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显示了融合汉魏偏重寓意抒情和齐梁善于极貌写物的长处。王维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原因在于他具有进步的审美理想,集诗人、画家、音乐家于一身,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且处于思想自由、开放的盛唐时代。  相似文献   

6.
论诗画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与画配合,以诗作画,为画题诗,古今中外是不乏其例的。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大诗人曾以画为题作诗。同样,在我国绘画史上,也有不少大画家以诗词为题材而作画。诗、画相配合,因诗以明画,由画而知诗,于是画以诗不朽,诗因画流传。这种“异根同条起”的并蒂之花,在我国艺术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本文拟就诗画配合这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古今诗画配合之异同和诗画配合的好处等问题,谈谈拙见。  相似文献   

7.
诗人,是一个光源,他不只照亮自己,也照亮世中不同的物体。诗人,是一个生存的解读者,而诗人解读本文又构成一个谜,这个双重之谜的解答构成诗性的魅力、当思想的羽翼触及道体的辉光,当骚动的灵魂潜沉到生命的内海时,诗人就于当下体悟中感领到永恒和无限。走近《中国现代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诗意和隽永意蕴。解诗者漫步在中国现代诗歌之林,通过文学的力量揭示诗歌所蕴含的精神魅力。在这种对诗人心灵和诗思的追光摄影中,我惊诧于中国现代诗人在无诗时代呼唤诗的惨烈和刚烈,更感佩他们在生命意…  相似文献   

8.
江弱水 《浙江学刊》2003,(6):96-103
本文通过对徐志摩两首诗的分析 ,清理了他与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济慈和雪莱的密切关系 ,并试图借此个案 ,以反映中国现代诗人是如何在中西两大传统及其文本的压力下进行写作 ,以及这两套文本是怎样的相互覆盖 ,而诗人又怎样在加以选择和调校的。  相似文献   

9.
在继承陶渊明、谢灵运、谢 等前人田园山水诗创作经验的基础上 ,王维把山水诗的创作推向成熟 ,在诗中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仕途的坎坷和佛学道教的影响使王维后期寄情山水 ,甘于寂寞 ,形成空灵静逸的独特诗境。王维集诗人、画家、音乐家于一身 ,精深的艺术修养形成了他历来为人所称道的“诗中有画”、“静中有声”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绝路诗人求生的幻境──白居易咏病诗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孙立峰中国古代的诗歌类型繁多,如乐府古诗、七言律诗、五言律诗、招隐诗、游仙诗、宫体诗、讽谕诗和悼亡诗等等。但是,中国古代诗坛也有一种被文人雅士的评说不屑一顾的诗体──咏病诗,它从来都被那些自诩忧天忧民...  相似文献   

11.
叶红 《学习与探索》2012,(12):147-151
新月诗人群的欧美留学身份和他们崇尚西方民主自由的精神特征,以及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审美坚持,使他们在中西文化及文学的传播中形成了五四时期独特的跨文化身份,这一身份直接影响了新月诗人群对传统诗学的创造性守成和对西方浪漫主义、古典主义以及现代主义诗学的兼收并蓄。新月诗人群完成了五四中国新诗学的第一次中西诗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杨柳 《唐都学刊》2003,19(1):38-39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主体意象"月亮"在规定性的具体语境中,展示出多重的象征系统:明月高悬,创造出晶莹澄静的审美意境,启发了诗人 绝宏大的天问意识,也唤醒了青春初醒的自我意识,同时也代表了月系两地的相思怀念,成为诗人孤独失意的情感象征。《春江花月夜》一诗高度综合了中国诗人有关月亮的思考和诗意创造,因此备受世人喜爱。  相似文献   

13.
正"诗人"这个称呼,在当今快节奏、物欲横流的社会,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毋容置疑的是,人们需要精神世界的慰藉,人们的心灵需要文学、诗情、艺术的滋养,人们的生活需要诗和远方。在青岛,除了专业作家、诗人,在网络上活跃着相当数量的草根诗人,其中"中国十大农民诗人"陈亮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4.
<正>从诗律学角度看,诗歌音韵体现在节奏、语调和韵律上。"节奏是一个一般的语言现象"~([1]),在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门类及其他领域都存在。在文学中,节奏指音节的重复性运动,具有某种周期性。藏族诗人进行汉语诗歌的创作时,节奏上的追求总是来自于诗人最无法言说和把握的内心深处,属于母语诗学传统对节奏最基本的要求。音节和谐、顺畅,成为藏族诗人汉语诗歌创作的美学需要。藏族诗学对韵律的要求非常严格,三大类文体:韵文体、散文体及散韵结合体中,韵文体有严格的音步和诗律的要求,又可分为单节诗、组诗、库藏诗、结集诗四类。韵文在藏族传统文类中占据重要位置。藏族口传文化发达,口传文学有诸多韵律形式,前文所提及的"道歌体"、"格言体"、"年阿体"是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赵红  张仁汉 《浙江学刊》2006,(4):110-112
桃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典型意象,本文以李白、杜甫、王维三大诗人为代表,讨论了唐桃花诗中,深受儒、道、禅思想影响的各家诗人,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意境创造的运思方式和审美情趣。并通过剖析桃花的诸多意蕴,认为有别于其它花种,其意蕴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题或诗序出现“效某某体”等显性标志的诗歌可以称作“效体”诗.“效体”诗生成于六朝,并在此期确立了三种创作范式.其发展大致伴随着古人对“体”的内涵的认识变化,总的趋向是从效法体貌、风格,逐渐转向效法体裁、形式.诗歌典范的确立、诗人创作动机的多元、诗坛宗尚和复古风潮的驱使,都是促使“效体”诗产生和兴盛的原因.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创作传统,“效体”诗的意义与价值需要平议.  相似文献   

17.
禅与唐诗的合流是唐代诗歌重要的审美现象。禅与诗人、与诗的创作和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禅与诗的融汇、渗透拓展了唐诗的审美内容,完善了唐诗的艺术形式,它所展现和表达的艺术精神代表着唐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情调,并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西风瘦马行大道——耿翔乡土诗随想江彦博薛耀晗乡土诗是一种怀恋乡土旧事、崇尚乡村健全、善良和淳朴人性的诗歌品类。世界各国诸如美国的惠特曼、苏格兰的彭斯、前苏联的叶赛宁、中国的艾青、藏克家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对乡土倾注了无限的深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论徐渭——汤显祖同时代的作家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渭一生经历坎坷,苦难和不幸在他身上留下巨创,但他有坚强的毅力,如同遭雷击的大树,在焦黑的枝干间重又布满葱郁的浓荫,这就是他的诗、画、戏曲和书法创作。他与世格格不入,但他不是思想家,而是诗人和画家。他有意同传统的技法、构思、欣赏习惯背道而驰,形成他的奇崛的艺术风格。他在思想上离经叛道,不及他在艺术手法上对传统的多方突破更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左福生  陈忻 《浙江学刊》2015,(2):113-122
宋代石刻与文学的关系密切,石刻诗所占比重尤为突出。刻诗者包括朝中宰臣、地方官员和普通文士,他们或自刻己诗或选他人诗篇铭石,所涉及的作者既有往代诗人,也大量刊刻宋人诗篇,总体上以历代名家名篇为主体。所选作品根据刻诗者所需,除单篇作品外,有个人全部诗篇、阶段性诗篇、组诗、唱和诗、汇刻诗等多种内容,形成大小规模不等的石刻形态,个别诗人作品还出现多次刻石的重刻现象。宋人刻诗选诗有特定的依据和标准,即考虑诗人因素,也关注作品质量,一般会受地缘、人际、审美等诸因素影响而决定其取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