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民族论坛》2012,(19):54-57
<正>作家小说描绘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眼前渐渐呈现出一条长长的山谷轮廓,两边绵亘着圆丘状起伏的,看上去令人愁郁忧伤的低矮山峰,黑黝黝的山色鲜明地映衬着瓷青色的茫茫夜空。视线被不可抗拒地引向山谷的正前方,就在那里凌空高耸着一座雄伟的山峰,在月光的朗照下闪烁出烟烟的辉光。"藏民转山圣地当地藏民转山通常从白转经堂出发,途经飞来寺下澜沧江,过铁索桥抵达雍宗朝拜神迹,并获  相似文献   

2.
从藏族走向回族的穆斯林——来自卡力岗地区的田野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卡力岗地区的穆斯林,是一支原信奉藏传佛教的藏族。在二百多年的沧桑变化中,这里的部分藏民改信了伊斯兰教,进而演变为回族。这一特殊社会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呢?通过对该地区德恒隆乡德一村的实地调查,了解了当地流传着的传说,奇特的习俗。本文对卡力岗地区部分藏民演变为回民的原因作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3.
很早就想去甘肃的拉卜楞寺。经朋友介绍得知,拉卜楞寺在正月十三晒大佛,我抱着赶热闹的心思于正月十二晚连忙从北京飞到兰州,让人连夜从机场接走,一直送到临夏。 第二天一早从临夏又飞奔夏河。路上看到许多步行的藏民,正在赶往拉卜楞寺,参加法会活动。用徒步行走来朝拜大佛与我用飞机、汽车来朝拜明显存在着一种速度的差别,但有句话叫“欲速则不达”,似乎说明:速度越快,高佛越远。 我和一些藏民一样,守在存放大佛唐卡的大殿前,据说所晒的大佛就是从这里被请出的。随着时间的临近,一些藏民在整理着自己的节日盛装,并帮助孩子重新系腰带,还在大殿前的石板  相似文献   

4.
正由本人主持的一项课题,叫"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2014年,应学术委员会"要实地拍摄藏族群众转山转湖实况"的要求,趁马年是藏族转山之年,课题组按计划对藏族等广大信众的转山祭祀活动进行了调研和拍摄。课题组历时六十多天,行程二万多公里,共考察了大小十几座山、十多条江河源头和多个湖泊,以及13座藏传佛教寺院。其中重点调研和拍摄了珠穆朗玛、冈仁波齐、阿尼玛卿、尕朵觉沃、杂日、墨尔多等有代表性神山的转山状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5.
西藏问题的核心是社会局势的稳定、维护祖国的统一,而其关键在于"凝聚人心",增进藏族群众的"国家认同"。无论从学理上还是历史上来说,文化认同都是国家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由于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世界极端民族主义在藏区的渗透,达赖集团竭力推行的文化分裂主义,以及发达西方国家推动的意识形态颠覆,都严重地销蚀着藏民的文化认同,因而文化认同危机是当前藏民国家认同中的主要问题。由此,促进西藏群众之国家认同的关键,即加强对藏民进行国家认同的教育和培育,加强我国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坚持同达赖集团进行文化意识形态的斗争,以及加强对西藏群众开展公民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煨桑作为藏族文化习俗,在藏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云南藏区在煨桑材料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多样性,煨桑仪式差异明显,并不断演化.藏民对煨桑材料的选用,以其功用为原则,同时也有一定的灵活性,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煨桑植物的采集还遵循了生态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秋天,贝莉跟随藏族僧人才旺仁增去转山,跋山涉水,徒步六天,终于完成了绕转阿尼玛卿雪山的朝圣之旅。结束旅程后,她不是回家,而是去了青海果洛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红科寺。在那里,她"隐居"一个多月,回来给我带了件礼物——这部转山记的初稿。  相似文献   

8.
林旭 《民族论坛》2005,(1):18-19
每年7月10日开始的转山节,是一年中羌族人家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期间,羌家男女老幼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脚腕上的铜铃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在山水之间汇成一缕缕欢快的彩云,浪漫而又深情。然而,今年的转山节,对居住在叠溪海子周围10多个羌寨的羌人来说,还是难得完全高兴,3年前  相似文献   

9.
色齐拉山下,有一条几十里长的山谷—鲁郎谷,这条山谷里,森林密布,零零散散地居住着百来户藏族农牧民。自从川藏公路通草后,这里新建起过往人员的食宿站,鲁郎谷才逐渐改变了过去的冷落状况。一九六四年春天,西藏部队某部的一支三十来人的运输队,到鲁郎谷来开垦林简空地,开荒生产,山谷里又多了一批新居民。 运输队的家安在小学校旁边,新来的邻居很快就和孩子们建立了友靛。 战士们开荒生产任务很重,但是,从队长、指导员到全体战士,握常在想:能抬孩子们做点什么事情呢?一次,队里的助理军医徐亮熙到部队领导机关去开会,路过林芝,便在新华书店买…  相似文献   

10.
高原     
走在拉萨街上,我与手摇转经筒、口中喃喃祈祷的藏民擦肩而过。我看见许许多多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赤裸着双脚,五体投地,一步一个等身头向大昭寺走来。他们有的来自青海、甘肃、四川藏区,在他们身后是数千公里绵延的雪山,荒芜的戈壁,奔腾湍急的江河。他们一步一步用身体丈量着走来,我不知道那需要怎样的虔诚和毅力!  相似文献   

11.
转神山     
神山文·图/成卫东“神山”———岗仁布钦,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6714米,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千百年来关于她的神奇故事和传说征服了无数信教群众。每年到这里朝圣转山旅游的中外信徒成千上万,虔诚的信徒则不远万里叩着长头,长达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来朝拜神山...  相似文献   

12.
这是著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上个世纪30年代在云南怒江边拍摄的朝圣者的照片。当年洛克在路上遇到的这群来自藏东地区的人,手里拄着长长的竹棍,面对镜头,流露出纯净而羞涩的微笑。今天我们的摄影师在去往察瓦龙的路上,遇到的也是这样一群去转山的信徒(见本期第19页)。同样的神情,同样的旅途,都在叙述着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天上的洛塔     
向启军 《民族论坛》2007,(11):39-39
<正>去洛塔,汽车在四月的细雨中前行。先是在一道弯长的沟谷里走。阴霾的天气中,山谷间的草树已经泛出大绿,偶有岩坎上的桃花抑或是映山红,灼灼地开得灿烂。更有东块西块的油菜地,又是一色地绚烂金黄。颠簸地走着,车窗外闪动的色彩像音乐中的演奏那样不断地变换,眼目很舒服。而山野其实是安静、丰满而温柔的,所以舒  相似文献   

14.
张建松 《中国民族》2014,(10):25-25
在上海许多少数民族学生的眼里,温婉知性的辅导员洪汉英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更是一位温暖心扉的"上海妈妈"。通晓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锡伯语的洪老师用她质朴无华的一言一行,"润物细无声"地诠释着民族团结大义。"教育应当是情感的相遇,是心与心的沟通,只有让学生信任你、亲近你,他们才会把你当作良师益友,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和教育。"洪汉英说。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12,(7):27-28
<正>连日来的阴雨天气,使得位于高寒山区的吉云村显得更加宁静。在通往该村五组的公路上,几名村民在有说有笑地行走。他们的笑声,在山谷间听得格外清晰。这是今年初春记者进入这个小山村采访时看到的一幕。他们讲着当地  相似文献   

16.
月亮山掠影     
七月天。雨下个不停。汽车挡风玻璃上的水珠,融成股股细流,扭动着向下滑动。盘山公路两旁的青山撩开濛濛的雨雾,瞧着我们乘坐的这只蓝色“小甲虫”,吃力地在山谷里爬行。汽车停在月亮山脚下。风声忽然沉寂了。雨住了,云雾哗哗地朝远处退缩,山影渐渐地显出,一时比一时清晰起来。月亮山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它座落在青海湖东侧,主峰并不很高,峰  相似文献   

17.
色甫村座落在距离曲水大桥十几公里西北方向的一个山谷里。离开公路沿山坡往山谷里走,只见满山坡覆盖着绿油油的庄稼,山谷里到处可见小溪潺潺流淌,远处可见牛羊成群悠然而行,一派春色满园的农家景象。色甫村农家的房屋就依着山坡和平坝而建。在这绿色的包裹中,但见点点白色的农舍,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色甫村如今有8个村民组,361户农牧民,1641人。在民主改革前,这个山谷里有属于帕拉庄园的小卡,也有属于贵族加罗坚家族的色甫卡,还有属于当时其它大小贵族的几处小卡。1959年前的色甫村人大都是这些卡的农奴。这个村的旺堆老人今年…  相似文献   

18.
浑厚的男低音(A) 山谷风雪剧烈膨胀初冬的驯鹿热烈狂奔海啸般呼号席卷帆叶犄角在森林中飞渡负重的森林之舟鄂温克雪岭的越野之神遍地鹿群遍地勇夫情歌洁白似雪洁白似雪的情歌在山谷中咆哮壮大的飞雪山谷为鹿唱继续着壮大啊——壮大圆润的女中音(B) 少女湖拥抱着鹿岛太阳泉如林间的一扣光环圈住了泪眼圈住了幸福男人女人圈住了这绿透清透的鹿岛东方  相似文献   

19.
1935年5月初,紅軍在主席領导下,胜利地渡过了金沙江。金沙江,是我們突破天險烏江后遇到的第一条大江。江两岸是高山峻岭,山峰巍峨,矗立着千奇百怪的石岩。江中水急浪大,象瀑布一般飞流直下,一时暴風驟雨襲来,黄沙漫天橫飞,江水汹涌扑向悬崖。这雄偉險要的形势是我从来未見过的。但是,不論江河天塹多么險要,它是无法阻擋紅軍的。主席在渡江以后,立刻便在北岸山峰的一个石洞里,为指揮着紅軍渡江,紧張地工作起来。当时江南岸拥集有三四万部队,渡江工具只有七只破旧的小船。但由于紅軍自进入貴州和云南以后,  相似文献   

20.
柔软的石头     
他们围着青藏高原上林立的群山中那些高大、雄伟、鹤立鸡群的山峰右绕而行,或骑马,或徒步,或者干脆一步一叩首地磕着等身长头,遇到山水自然或者人文景观则停步祭拜。他们煨桑、抛洒禄马,口中是对这些山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尽夸张的溢美之词。这样的场面,甚是庄严。这是笃信藏传佛教的高原民族对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