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生在香港,是中国海南文昌人的後代。1983年秋天,41岁的他随香港海南商会连任40年的资保会长、父亲黄坚,第一次踏上海南的土地。然而,正是伴随着父辈叶落归根的追寻,使得这位毕业於香港理工大学,无心经商发财,却做着建筑设计业大师级美梦的第二代华侨华人黄守正,与海南故乡结下了世代相传的不解之缘。“生为海南人,死为海南魂”的父亲把在香港长大的已届不惑之年的儿子“领回了家”;当儿子捧着父亲的骨灰再一次回到叶落归根的故土,就再也忘不了海南这个“家”背负著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港事顾问、全国侨联委员、海南省政协常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海南人王国宪在海南文化历史的发展上是有功绩的:1、整理和保存了海南古代的文化典籍;2、兴办教育事业,从事教育活动;3、治学治史态度严谨足法后人。  相似文献   

3.
研究“俗民生活”中所蕴含的深刻内容,是把握人类精神世界的锁钥。研究海南的民间信仰与风俗,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海南人的精神。“鸡卜”信仰始于汉代;海南岛除了回族外,其他长住民族都有鸡卜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海南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对传统信仰的保留、信仰的功能性和功利性、满天神灵及神灵间的相互融合、信仰的区域性和民族性以及对海外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海南岛的妈祖信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系统考察明清时期海南妈祖庙分布以及其所反映的规律,探讨海南妈祖信仰兴盛的原因,并述及妈祖信仰经由海南人传到海外的情况以及妈祖崇拜在东南亚海南华人崇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海南方言十分复杂,对语言工作者来说,海南话跟海南热带资源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亟待开发和研究。凡是在海南工作的英语教师,都有个同感:海南人学英语有其特有的问题和困难。就以发音来看,海南话(注一)中有不少特殊的音,如内爆破浊辅音(Implosive voicedconsonants)[β](  相似文献   

6.
儿化是北京音系的一大特色。既然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那么,儿化就应该是普通话语音体系中一种不可忽视的语音现象。淄博方言虽属北方方言且同普通话的差异不是很明显,但对淄博人来说,“儿化”的学习却是一个重点、难点,现提出几个...  相似文献   

7.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特区省,又是一个语言资源异常丰富的宝岛。本文针对海南省的发展趋向和语言生活现状试就海南省语言规划问题加以探讨,指出施行双语制度是海南省制定语言规划的一种必然选择,其基本内容应该是使省内大多数居民成为既掌握母语,又能说汉语普通话和国际商贸通用语言英语的“双语执行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南人和柬埔寨人自古都有嚼食槟榔的生活习惯,久而久之,形成了槟榔文化,渗透于人们的生活当中。槟榔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价值,是中国海南和柬埔寨民间文化中的瑰宝。通过研究史料记载和日常生活的展示发现,中国海南和柬埔寨槟榔文化在起源因素、民风民俗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与普通话相比,铜川方言在语法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在单音节名词和名词性语素能够重叠,动词不能重叠,而量词重叠以后又可表示计量方式。在铜川方言中,代词的构成成分和使用方法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人称代词可以通过声调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单复数的语法意义。在被动句中,铜川方言不是用“被”而是通过“拿”和“叫”引进动作的施事者的,而“下”、“没”和“干”在铜川方言中的独特意义和作用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
方言词与普通话词语存在着差异。比如方言中的“纸头”既指大的、整张的纸,又指小块,边角碎纸。类似的词还有“布头”。因此,我们,学习普通话不仅要在语音上下功夫,而且在词语上也应注意方言辨正,注意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词语,这样才不致于中阻信息,在交际中发生失误。推广普通话是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的一项语言文字工作任务,尤其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更要求我们大力推广普通话。师范院校是推普重地,然而我们在语音规范上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应该进一步做到词汇和语法上的规范。方言词语是指方言特有的与普通话构词法不同,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跨入新千年第二个十年,海南吹响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进军号,这是建省办经济特区21年来,海南人又一次获得的千载难逢之机遇,它将海南岛再次推向世人瞩目的热点之中。  相似文献   

12.
“带地方色彩的普通话”是对标准普通话而言的。文章以“荆州普通话”为例 ,对“带地方色彩的普通话”的共性特征、成因、性质进行了描写和阐述 :都具有普通话声调 ,是“带地方色彩的普通话”的最基本的共性特征 ;方言干扰、错过语言学习最佳年龄段、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是“带地方色彩的普通话”形成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 :“带地方色彩的普通话”是普通话的地域变体 ,是国家通用语言的主力军 ;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普及”的普通话 ,只能是“带地方色彩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话中,“们”在语言研究范畴内通常被认为具有两个词缀功能:表示复数或者众数,例如“我们”、“咱们”这样的表达方式。而这两种功能却无法解释“们”在“哥们儿”、“爷们儿”等词中所承担的语法功能。普通话中“们”并不仅仅具有表示复数和众数的功能,还具有表达发音需求的音缀功能。经过比较普通话与部分方言中“们”的用法,“们”用...  相似文献   

14.
平谷是北京东面的一个远郊县,县城距北京市区一百多里。它原属河北,1958年划归北京。 平谷话属于河北方言。虽然它是河北诸方言中最接近普通话的一种,但与普遍话的差异也不能忽视,尤其是语音差异。 平谷话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声、韵、调、音节结构方面的,而且在音变和语调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这些差异或轻或重地妨碍着平谷人同外地人的交际。比如:平谷话把“姐姐”说成jiě·jie,相当于普通话的“接接”;把“今儿个”(意思是“今天”)说成zhènr·ge “夜儿个” (意思是“昨天”)说成liè·ge。这些,外地人怎能听懂?再如:“那个人想要那个”这个陈述句,听平谷人说出来就和普通话的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1906年他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即“各省通用之话”。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国各地来京应考、做官和经商的人多。他们学会的北京话中,夹杂地方口音,人们就用“蓝青”比喻它。  相似文献   

16.
广东和港澳都是双语社会。广东的“双语”指的是粤、闽、客方言与普通话,但方言的势力范围大大超过普通话,香港的“双语”指的则是汉语粤方言和英语。随着港澳回归,不仅粤、港、澳将迅速扩大交往,而且与内陆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将大大加强。这样一来,在广东和港澳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就成了一个非常紧迫的实际问题。本文通过对港澳学生普通话能力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在“九七”即将来临之际,要因势利导,加强双语教育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了”在商丘方言中有三种变体。文章描写了这些“了”的意义和用法,并从体貌范畴详细探讨其间的区别和联系。比较它们功能和语义上的不同,可以帮助解决普通话中的一些歧义问题,从而更好地认识普通话中的“了”。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一题最能反映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的真实情况。从四川师院测试的情况来看,应试者在“说话”这道题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表明其普通话水平不高的实际。通过对测试成绩及错误类型的分析,我们认为方言的影响是说好普通话的一大障碍,并提出了克服方言障碍,说好普通话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的介词“在”,在汕头方言中有两种形式:“在”和“[na]”(或“放”),两种词的意义有“已然”与“使然”之别。普通话“在+Np”所表示的处所意义,由于句法位置和谓语动词类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种意义差别在汕头方言既可产生于“在+Np”上,亦可产生于“放/[na]+Np”上,可见句式与动词类别引起的语义差别是一回事,“在”和“放/[na]”的“已然”与“使然”之别是另一回事。前者是普通话和汕头方言共有的现象,后者为汕头方言所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崽崽小说中,运用了大量海南方言。在普通话占据强势地位,而海南话日趋式微的海南,崽崽的写作具有抢救方言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