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讨论了翻译活动中的一个不易被译者察觉而又对翻译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元素--权力.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是翻译活动受权力影响的理论中的典型代表作.权力、知识和话语是这个理论的核心概念,而且权力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阐述和说明了在翻译活动中译者由于受权力的潜在作用而使翻译活动受到影响和制约,其中包括外来文本翻译活动和本国文本向外翻译活动中的权力干预现象.任何文本的翻译,都不可能仅仅停留在语言表层,还必须考虑除历史、文化之外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它不但是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而且也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所选取的翻译策略永远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从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影响和制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策略选择的文化因素,这对于揭示翻译活动的规律和丰富翻译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因素与翻译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它不仅是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而且也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所选取的翻译策略永远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从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影响和制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策略选择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商务英语翻译受到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提高文化差异意识,熟悉多种文化,灵活处理因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5.
依据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等值翻译理论,提出翻译的等值是译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但绝对的等值是不存在的,因为在翻译过程中,除了受译者自身的因素影响外,还受语境、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制约翻译等值的四个因素,以求更加客观地认识翻译等值问题,达到翻译等值的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讨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文化传统这三个社会文化因素对翻译实践的影响,并依据这三个因素对译者提出建议,译者应当了解东西方社会习俗,培养语境意识,坚持与时俱进,提高思想觉悟,正确面对文化差异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两种文化在交流时,会出现文化对应和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译者需要用各种变通手段来克服种种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可能碰到一些尴尬;部分是由于语言技能不过关造成的,而部分是因为缺乏对中国与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造成的。本文试从文化和认知的视角分析由文化差异造成的语言运用失误;介绍在不同文化中意义表达的不同对翻译过程的影响并通过指出文化因素对语言运用的影响来引起译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文化差异是文学翻译中最难把握的部分.本文从词汇,文学体裁,历史等方面对文学作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做了一个对比,一个优秀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考虑到这些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与旅游的密不可分性决定了文化因素在旅游翻译中的重要地位,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给译者在旅游翻译中带来了障碍.山西作为旅游大省,旅游翻译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针对译者在翻译山西旅游材料时遇到的文化空白和文化差异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使用具体样本、对译文读者原有文化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或补充等方法及利用外国游客熟悉的文化信息代替原文的信息来解决文化空白和文化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诗歌中的文化意象传达是诗歌翻译的关键。诗歌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语言、文化、意境等方面的重建过程。语言文化差异和译者的文学创造力构成影响翻译中意境传递与重构的主要因素。异化策略、模糊策略等运用在翻译实践中能有效地传递和重构原文的意象。  相似文献   

12.
翻译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是如何描述和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在现有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翻译观中译者角色确定表示质疑,并提出"译者自我定位"概念,其基本定义为,译者在动态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位置和角色,从而尝试重新确定文学翻译译者的地位。旨在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什么是文学翻译译者适合位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自我定位?为解决该问题,作者试图对影响译者自我定位的主要因素以及译者自我定位在实际翻译过程的体现做出详细分析,并提出文学翻译译者三个基本的定位:文化传播者,文学再创作者,和协调者,从而为"译为所有"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活动受到译语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制约翻译活动的译语文化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译语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民族心理、文化交流程度等.本文借助文化翻译观的研究理论,探讨诸语境制约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翻译总是与特定的语境有关,受到特定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20世纪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印记对鲁迅晚期的翻译实践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在其翻译目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上都体现出译者的政治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代翻译理论中译者的文化角色和译者主体性得到不断的认识和研究。本文通过从译者翻译动机以及译者动机制约因素方面的分析,阐述其对翻译的影响。从而使得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动机,清醒地对待这些制约因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翻译出更为出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翻译策略选择是译者翻译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整合文化学派及解构学派翻译理论合理内核并借鉴“优选论”制约理念,通过综合分析,探讨老舍短篇小说主要译者,即海外著名翻译家王际真增译、改译、删译的归化翻译策略及粗言詈语的异化翻译策略,旨在归纳并分析其策略选择的真正制约因素。结果表明,译者翻译策略选择受到文本内及文本外各种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具有层级性和动态性特点,尤其是制约因素层级排列的差异性形成了译者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传统翻译理论重视对原作的忠实,但在文学翻译实践中由于文化差异、译者因素、时代要求的原因,译作难免对原作产生"偏离"、"背叛",因此,创造性叛逆不可避免,在文学翻译中也屡见不鲜,经常可见译者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创造性叛逆。创造表明了译者以艺术创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现原作的一种主观努力,叛逆体现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达成这一主观愿望而形成的一种译作。本文从语言、文化的差异和读者期待层面简要探讨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而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要受到原文、原语及目的语和文化语境等制约因素的限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在充分发挥主体性因素的同时把握创造性叛逆的限度,以便在最大范围内达到翻译目的并取得良好的文学、文化及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在选择"译什么"和"怎么译"时,其主体因素会不可避免地对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起着重要影响.林语堂英译的<浮生六记>,可以说明译者的主体因素,尤其是译者文化态度和翻译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者的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转换,还要处理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何处理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值得每个译者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在翻译中考虑到文化差异在词汇层上和句法层上的表现形式,用“求同存异”的原则来处理文化差异,从而增强译者翻译中的文化意识,力求译文做到文化对等。  相似文献   

20.
对译者主体性及其制约因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实践主体.人们对译者主体性及其制约因素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从传统译论、翻译科学论,到后现代解构主义学派等三个阶段的发展.尽管每个阶段的研究围绕不同中心,对译者主体性的认识也迥然不同,但始终局限在二元对立的研究模式中,强调某一中心对另一中心的压制.然而,翻译活动从来都不是其中某一中心的独白,译者在翻译时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也正是译者与文本、读者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展开多元互动交流、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