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范围内,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利用活动活跃,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人们维持生计、获取现金收入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利用对我国林业和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资料,对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对策。研究表明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种类多、数量大,利用活动主要在山区,涉及人口众多,利用方式以“采集-出售”为主。我国非木质林产品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资源利用导致生态破坏;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文章最后提出健全管理体制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可持续利用战略规划,完善市场机制,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建议,以推动非木质林产品可持续利用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目前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发展林木质生物能源既是能源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林业发展、土地资源利用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新形势下,开发和利用林木质生物能源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研究表明,在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开发林木质生物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前景广阔。根据国家林业局《中国林木质能源2006—2020年中长期发展目标》及相关数据,该文还就林木质能源林培育、林木生物质发电、利用木质纤维素和油料树种果实开发液体燃料项目,对中国近15年林木质生物能源发展进行了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分析,以期为林业投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木质林产品作为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较高的森林可再生产品,对农村居民改善生计有重要贡献,是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森林资源;发展非木质林产品已成为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从非木质林产品的定义、作用和价值,以及非木质林产品对农村居民收益贡献、农村居民对非木质林产品依赖和经营非木质林产品意愿选择因素等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对非木质林产品对农村居民生计及扶贫研究进行展望: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发展有助于全面小康社会,精准脱贫等目标的实现。因此,应鼓励山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非木质林产品产业;深入调查与了解农村居民经营意愿,并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积极提供相应公共服务设施,为农村居民的非木质林产品交易提供便利;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保护稀有非木质林产品,实现非木质林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周山区受地形、地貌、交通等因素影响,旅游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达州市为例,其虽具有便捷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因旅游业规划研究滞后、产业开发意识不强、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机制不配套等问题制约了其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达州市须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配置旅游资源,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开发,以尽快走出一条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山东林业可持续发展新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论述林业在山东“生态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主要针对“生态山东”建设的总体目标,就山东省不同地貌及地质(山区、丘陵、平原、沿海、盐碱地等)条件下林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指导思想、经营特点、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了落实林业方针政策,改变传统林业开发模式,建设高效、生态、可持续林业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枯竭,林业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经济、生态、社会矛盾。本文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约束和制度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对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从政府行政制度、城市管理职能、产业制度、管理体制、产权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构建了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非木质林产品相对于原有的木质林产品而言,具有发展模式多、生产周期短、产业链条长、附加价值大等显著优势,是福建省三明市林权改革后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产业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三明市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三明市各区县非木质林产品产业竞争力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产业竞争优势的区域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发展策略,旨在为三明市制订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分布的主要区域,同时也是贫困人口的聚集地区。森林资源是山区重要的生产资料,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山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基础。然而山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必然伴随着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研究林业生态建设对山区减贫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地处武陵山区的湘西自治州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同时也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在特殊的地域环境下,该区域的林业生态建设与山区贫困的关系较为复杂。湘西自治州林业生态建设对山区减贫既有贡献,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具体而言,湘西州林业生态建设对于山区低收入的农民有一定的经济贡献,但对较高收入的农民收入影响并不十分明显。此外,林业生态建设对当地农民林业资源的利用产生了诸多限制,从而对当地农民的减贫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南方重点林区安徽省林业产业2005-2013年的发展状况为视阈,从空间特征和产业结构二个方面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进行研究;以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从资源要素、需求条件、辅助行业、企业战略与竞争差异以及政府与机遇差异五个维度对影响林业产业非均衡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推动林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作为西部地理与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在开发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将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从山区资源特点与社会经济特征入手,分析了西部山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机遇,阐述了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从国家、地方政府、山区群众三个层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选择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参与性诊断(即PRRA)方法对临安示范林地区的森林经营主要政策进行了诊断分析,找出了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如:政策环境欠佳,产权政策不到位,税费政策不合理,林业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脱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欠规范、不合理等.同时,运用参与性设计的方法对若干主要政策进行专项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从优化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政策环境和规范政策系统运行两方面入手,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和有效的适合当地水平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设计方案,以促进示范林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代林业理论发展与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现代林业理论的分析来探索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通过对7种主要现代林业理论特点和适用范围的分析,认为:实施分类经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公益林经营的根本原则和目标;而近自然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生态林业是实现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应通过合理的林业用地规划、持续森林多种产品生产、合理营林技术、关注生态保护和公众利益、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制度保障、贯彻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加强科技支撑几方面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森林可持续发展——我们惟一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林业建设已从传统的发展模式开始步入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历史时期 ,森林资源及覆盖率快速增长 ,人工林建设成绩显著 ,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但目前仍属于一种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林业。本文对 2 1世纪中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要采取的林业行动进行了讨论 ,认为 :制定可持续经营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实行“森林认证” ,将是一种推动经营者实行良好经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高资源投入——低产出——高资源投入”对森林资源产生极大损害。以循环经济发展为依托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有助于实现多种资源间的整合,推动林业产业有序发展。因此,企业应秉持清洁生产的理念,探索新型林业循环发展模式;科研机构要发挥技术优势,为林业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政府可通过财政优惠和惠林政策支持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下,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前封建政府推行的“列树表道”、“广植蚕桑”、保护“禅林”和“永业田”等政令,对保护临安森林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驰禁山泽”、砍伐缓坡丘陵地区的森林以种茶的作法则破坏了森林。天目山的僧侣护林制度使临安至今仍享有“大树华盖闻九州”的美誉。明清的禁碑显示临安地区林业中存在长期稳定的私人或团体对林木的私业权。民国时期的苗圃制度顺应了林木需求大大增长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后,天目山地区的联防委员会与突击队制度有效地满足了防火护林的需要;30余种林业管理规章,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临安地区林业规章制度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融资渠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尽管我国的林业投资已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其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以及林业产业建设肩负的任务相比还存在突出的矛盾。投资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拓宽融资渠道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文在分析林业投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商品林和公益林两个方面分析了现有的融资渠道,并针对两者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拓展融资渠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非公有制林业的作用日益显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非公有制林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照经济运行机制,国有林区非公有制林业要在运行主体、运行目标和运行环境上协调一致,同步发展。但是,非公有制林业的运行还存在运行环境上的一些体制性障碍,需要在改革林地使用制度、税费减免、完善活立木市场、改革林业投资政策、制定落实鼓励措施和加强林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破解。  相似文献   

18.
森林认证体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森林认证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产品市场准入的一种市场机制,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并作为一种“软”政策工具,在国际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建立科学完善的森林认证体系,是认证活动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该文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林业特点,探讨了森林认证体系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同时提出了我国森林认证体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公有制经济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对林业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现行的土地制度缺陷、税费负担沉重、筹集资金困难、资源管理僵化以及市场准入障碍等问题制约了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在新世纪,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完善林业政策、轻税薄费、加大对非公有制林业的扶持力度、转变政府职能,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论森林法的完善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正空前地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森林法是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关系密切的法律 ,科学、完善的森林法体系将引导现代林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林业发展所面临的困惑 ,以及在林业政策调整后 ,森林法体系应当存在和完善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