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得到长足发展,可传播效果无从考量,导致传播问题无法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内地电视在香港的传播发展情况、香港受众对内地电视的态度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内地电视在香港还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传播,传播效果有待提升,需要在传播观念、传播路径、组织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能适应内地电视在香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香港的法律援助制度体系完备且独具特色 ,而内地的援助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援助立法、援助范围和对象与援助配套的连动机制等问题上 ,内地与香港存在较大差距。香港在法律援助上的成功经验对该制度在内地的发展和健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地、香港和台湾高等教育在诸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笔者对内地、香港和台湾高等教育中的法人地位规定、办学体制特征、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建设重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借鉴,对内地与香港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互补与共进,展望了内地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预防腐败产生的有效机制,阐述防止利益冲突的原则及其措施,比较香港与内地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产生及其内容规定。具体比较香港与内地的回避制度、利益申报制度、资产处理制度和公务员离职后的规定,分析香港与内地防止利益冲突措施的优劣,提出内地在利益申报、资产处理和公务员离职后的行为规定等方面应该借鉴香港成熟经验,以完善和创新内地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从源头预防腐败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学者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传播学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在SSCI传播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起步时间大致相似,但香港和内地发文数量的增速更快;香港更加注重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展开合作,且研究成果的数量超过中国台湾;香港论文发表的期刊分布广泛,中国台湾所发论文的期刊集中度更高;在研究的影响力方面,中国台湾学者更胜一筹。本文揭示了我国学者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现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方人》2006,(10)
“内地学生能去香港就不要去北大……香港以巨额奖学金吸引学生,已经渐渐改变了中国大学的层级。”“调查显示:65.53%的考生和家长更倾向于到香港读书,香港高校吸引力超过内地一流名校。”“如果每年内地高中毕业生最优秀的一两万人被香港的大学挑走,内地还有哪个大学好意思说自己是‘一流’?”……今年高考之际,香港8所大学再次集体出动,广招内地生源,引起了人们的众多议论。港校明显的优势使内地尖子生在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外,找到了另一种选择。有学者撰文指出,内地高考招生格局正在逐步改变。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香港与内地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相互支持合作关系。随着中国对港恢复行使主权进入倒计时,两地在’97后有关法律问题的协调也受到高度关注。本文作者从切实体现“一国两制”的原则出发,就香港与内地现行法律制度和有关规定的冲突进行了探讨,并对香港法律地位的界定、与内地的司法协助、香港自治权的法律保障及其制约、未来驻军法的衔接、香港对内地金融法制建设的借鉴与合作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六个方面对香港词语在内地传播情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香港和内地词语三方面差异:义同形异、形同义异和语素颠倒;探讨了香港与内地词语融合的几种形式。香港与内地新词语的差异和互动研究有利于香港和内地的语言文化交流,也可为现代汉语词汇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内地和香港有着几千年来共同的中华民族传统继承,但是近100多年来两地不同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导致两地在民生福利的基本理论、价值原则和实践运行机制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中国内地奉行的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民生建设模式,民生迅速改善;香港在回归之前采取的是自由资本主义福利模式,1997年香港特区回归以来,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借鉴和融入内地民生发展模式,形成了独特的福利模式并推进了民生发展。本文通过对内地和香港特区民生福利理论与实践演变的比较研究,概括出两地在民生福利理念和实践中的优势和劣势,探讨香港特区福利体系对内地民生福利建设的启示,推动内地民生福利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学者对香港文化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80年代,学者们多关注香港文化的表层内容,集中于对新闻传媒、流行文化的介绍。第二个时期是从1992年到香港回归,研究重心是香港文化的内在特性,香港文化对内地文化的借鉴,以及香港在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研究在一些方面有实质性突破。第三个时期是从香港回归到现在。学者们注重研究香港文化和内地文化的互动、认同等问题。由于欠缺第一手的田野调查材料,文化研究理论也显陈旧,内地学者对香港文化研究的深度、准确度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绩效审计走进中国已近20年,但国内学术界对其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共识,同时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实务操作指南也尚未出台。香港政府绩效审计沿袭了英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很多先进做法,且已形成了一套可供操作的审计实务规范。因此,研究香港政府绩效审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中國內地分別與台灣、香港、澳門三個地區之間人才流動的现狀、制度與政策安排以及前景。兩岸四地人才流動主要表現為港澳台居民基本可自由在內地就業,但港澳台對大陸人才的流入還有相當多的限制,尤以台灣為甚。澳門的人才市場對內地居民在港澳台三地中是最開放的。香港只開放高層次人才市場,對非專業技術人才和家庭傭工還沒有開放,未來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台灣基本還沒有向大陸居民開放人才市場,未來政策主要取決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和台灣政權的更迭。  相似文献   

13.
略论WTO体制的“一国四席”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WTO体制有关成员资格的规定 ,香港地区、澳门地区、中国和台湾地区相继加入WTO ,形成了“一国四席”的局面。“一国四席”之间的关系既是WTO体制平等成员之间的关系 ,也是一国不同关税区之间的关系。“一国四席”的重要意义是反映国际法的新发展 ,强化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并为两岸四地相互之间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提供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对比了香港4所设有工程管理专业的大学和大陆第一批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6所大学的4大平台体系: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法律、工程管理的课程设置情况。通过比较指出了大陆各所大学之间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以及和香港各大学课程设置相比的不足之处。为提高大陆工程管理专业课教育水平,借鉴了香港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的教育模式,对大陆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居制度属于婚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的婚姻法对分居制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目前,我国大陆婚姻立法中有关分居制度还不完善,应积极借鉴香港的分居立法经验,对我国大陆分居制度的形式、程序、条件、法律后果以及分居与离婚的关系等内容进行立法,完善我国大陆的婚姻立法.  相似文献   

16.
香港专有名词翻译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被割裂、地理上被分隔,加之文化发展及方言使用有别,香港在外来语使用方面有其特点,在翻译使用上一方面沿用旧译,另一方面则新译多,其中专有名词翻译方面更是与国内用语异同参半。回归祖国之后,翻译用语异同问题在与内地交流中的负面影响愈加突出。本文拟讨论有关香港与内地之间常见的专有名词英译汉异同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跨境毒品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需要针对此区际毒品犯罪特点,完善内地和港澳地区联手打击毒品犯罪机制。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制定适宜三地刑事司法协作的统一刑事政策,进而推动内地与港澳地区法律实现效益对接;在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注重平衡打击毒品犯罪与保护人权之间关系;突出警务合作,完善两地警方司法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内地法院民商事判决在香港承认与执行时多会以判决不具备确定性或终局性条件而被拒绝,旨在维护法律权威的判决确定性制度在我国法律文化中缺乏存在土壤,香港法院应当尊重内地法律文化,从内地法律制度的视角出发认识内地法院判决,实现两法域之间司法权的互相尊重与协调。  相似文献   

19.
谈论香港文学,必须在界定其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它所涉及的地域观念以及香港作家身份认同的问题。此外,要了解香港文学的独特性以及与其他地域的共通性,也必须把它放在两岸三地的文学中来观察。在中西文化的对立与新旧文学的交替等方面,两岸三地都呈现出同中有异的情形。其中香港文学能于通俗文学、庶民趣味之中,兼取中西一些新颖的形式技巧,加以糅合,因此有着自己的特色。此外,面对日益紧迫的本土化和国际化问题,两岸三地的文学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华文文学间的互动交流也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