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福建省某高校选取704名医学生,采用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自我控制量表、生活节奏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测试。结果发现自我控制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11,P<0.01);自我控制与生活节奏呈显著正相关(r=0.494,P<0.01);生活节奏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r=0.409,P<0.01)。自我控制水平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41, P<0.01),自我控制水平能够正向预测生活节奏(β=0.49,P<0.01)。生活节奏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22,P<0.01)。生活节奏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059,占总效应的20.7%。兴趣爱好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中起到调节作用(β=0.084, t=2.73,P<0.01)。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坚毅在高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拖延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运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简式坚毅量表、学业 拖延量表对山东某市属普通高中65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坚毅呈显著正相关,与学业拖延 呈显著性负相关;坚毅和学业拖延均呈显著性正相关;未来时间洞察力对高中生学业拖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坚毅对学 业拖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坚毅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拖延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相比低坚毅,高坚毅水平更能增加 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学业拖延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索大学生厌恶敏感性、病理性自恋与自我厌恶的关系。采用病理性自恋量表、中文版厌恶敏感性量表、自我厌恶量表中文版对安徽省某三所高校5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病理性自恋与厌恶敏感性显著正相关(P<0.01),与自我厌恶显著正相关(P<0.01)。厌恶敏感性总分与自我厌恶不相关(P>0.05),厌恶敏感性量表的核心厌恶因子与自我厌恶显著负相关(P<0.01)。厌恶敏感性对自我厌恶的总效应不显著,效应值为0.040(P>0.05);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121(P<0.001);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081(P<0.001)。病理性自恋在厌恶敏感性与自我厌恶之间起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4.
探索大学生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基本心理需要在大学生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 2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测量工具包括身体活动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心理健康量表。结果发现:(1)大学生身体活动与基本心理需要(β=0.53, p<0.01)及心理健康(β=0.13, p<0.01)呈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β=0.35, p<0.01)。(2)基本心理需要在大学生身体活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95%CI:0.14,0.24),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41.94%和58.06%。结论是:(1)大学生身体活动、基本心理需要和心理健康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且大学生身体活动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2)基本心理需要在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工作倦怠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从而为幼儿教师离职倾 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离职倾向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对四川省292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 果:(1)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离职倾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235,p<0.01),心理弹性与工作倦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 0.355,p<0.01),工作倦怠与离职倾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72,p<0.01);(2)工作倦怠在心理弹性与离职倾向之间起部分 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82.1%(p<0.05)。结论: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缓解她们的工作倦怠感,从而降低 她们的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对中职学前专业女生进行调查,以探讨中职学前专业女生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和负性情绪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源地(城镇/农村)学生在消极应对、抑郁、焦虑、压力、负性情绪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中职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在消极应对得分上有显著差异;(3)中职学前专业女生消极应对与抑郁分量表、焦虑分量表、压力分量表、负性情绪总分均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与消极应对、抑郁分量表、焦虑分量表、压力分量表、负性情绪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4)心理弹性在消极应对与负性情绪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 50.88%。  相似文献   

7.
在核心素养下,探索余暇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方便抽样,对1 013名高中生进行测量,测量工具包括余暇体育锻炼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结果表明:(1)余暇体育锻炼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β=0.169,p<0.01)和社会适应(β=0.187,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会适应(β=0.304,p<0.01)。(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余暇体育锻炼和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95%CI:0.031,0.078),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78.57%和21.43%。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余暇体育锻炼、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之间呈两两显著相关,且余暇体育锻炼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会适应。(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余暇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之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3)在余暇体育锻炼、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方面考虑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农村地区老年人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之间的作用机制,文章采用欧洲五维三水平健康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12项目一般健康问卷与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调查M县农村老年人,并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发现,心理健康在老年人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197,95%置信区间为-0.331~-0.07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 43.8%;中介效应受到跌倒风险的调节(R = -0.020,P < 0.01),在跌倒风险较高的老年人中观察到更大的影响。因此,跌倒风险调节了老年人心理健康在其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降低跌倒风险,可能会提升睡眠质量差、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青少年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与网络成瘾的现状,并检验生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笔者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 简式版、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607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格特质、生 活满意度和网络成瘾总分的得分分别为(161.10±20.52)(181.37±30.13)(50.73±14.81);青少年人格特质除神经质(r 值为0.32,P 值均<0.01)、生活满意度各维度及总分与网络成瘾总分之间均呈现显著负相关(r 值分别为-0.11~-0.42,P 值均<0.01);严谨 性(β =-0.54,t =-6.16,P <0.01)、宜人性(β =-0.29,t =-3.41,P <0.01)、神经质(β =0.42,t =6.37,P <0.01)对网络成瘾预测作用具有统 计学意义,可以解释网络成瘾19.22%的变异。环境满意度(β =-0.86,t =-6.43,P <0.01)、学校满意度(β =-0.21,t =-2.59,P < 0.01)、家庭满意度(β =-0.17,t =-2.17,P <0.01)对网络成瘾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解释网络成瘾18.98%的变异;生活满 意度在人格特质各维度及总分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分别为17.90%,17.27%,15.21%,14.62%, 14.57%,14.65%;中介变量生活满意度、自变量人格特质对因变量网络成瘾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结果范围均不包含0。青 少年生活满意度、网络成瘾均处于中等偏上程度,未达到乐观水平;其中,严谨性、宜人性、环境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家庭满意 度能正向预测网络成瘾,神经质负向预测网络成瘾;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在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间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与缺陷感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并分析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缺陷感量表和IPC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是孤独感总分显著高于常模(t=9.86,P<0.01);缺陷感总分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t=10.33,P<0.01);内控性显著低于常模(t=-18.40,P<0.01),机遇显著高于常模(t=4.09,P<0.01)。二是对于男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和体能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0.29和-0.23,P<0.05);对于女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和-0.38,P<0.01)。三是缺陷感在内控性预测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47%;而缺陷感在两种外控源(机遇、势力他人)预测孤独感中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和缺陷感对孤独感都有显著预测作用,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预测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宪法具有根本法的地位已经得到认可,但宪法是否还是公法却有诸多疑问。从其他大陆法系和地区的现行立法和理论来看,宪法仍然具有公法属性。从美国宪法的发展来看,其宪法只规范国家行为,具有实质上的公法属性。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宪法具有公法属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毛细管柱SE-54柱,气相色普法测定氯乙醇的含量。面积归一法测定氯乙醇相对含量,标准偏差为0.33,回收率为98.6%~99.8%。为氯乙醇中控及产品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捷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冠状病毒(CoV)宿主范围广泛,具有高度变异性,对冠状病毒的研究一直是难点。本文描述了冠状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引起的SARS、禽流感的冠状病毒特点,希望能为进一步这一病毒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心理孤儿”现象的成因及初步探讨了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王的名称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中祖母的名称王母,男子中的强力人物因其同王母的性关系成为王父并随着家庭的出现成为祖父.王母王父因其辈份、势力和能力上的原因成为氏族组织中的领袖,于是王获得社会领袖的意义.王字的写法可能源于古人祭日用的玉版或玉串.远古时巫因在祭祀与原始宗教活动中的作用进而实现对世俗的行政管理成为世俗领袖王.随着社会的发展,王作为最高行政领袖的作用和地位突显,巫成为王权的附属与工具.  相似文献   

16.
多用和善用比喻是《诗经》和《荷马史诗》这两部诗作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但在比喻形式和用动植物作比的侧重点上,描写战争的喻体与被喻体的选择以及比喻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出不同民族迥异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了电磁介质受力中的一种错误,并给出了各向同性电磁介质表面所受的电磁力和合力的普遍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当防卫的规定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关于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应解读为自我保全、优越利益以及法确证原理。否定防卫挑拨成立正当防卫应从挑拨者基准说、被侵害者基准说和防卫者基准说三方面进行把握。第三人为保护挑拨人利益实施防卫的,成立假想防卫;被挑拨者对第三人实施攻击,第三人自己以及挑拨者为保护第三人的利益实施防卫行为,成立正当防卫。唆使、帮助正当防卫行为的,不应评价为共犯予以处罚;利用他人正当防卫杀人,不成立杀人罪的间接正犯,而是成立杀人罪的教唆犯。数人共同实施防卫行为的,是否防卫过当,应进行相对性、个别判断。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了中国民法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与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民法的诉讼时效和国外民法的消灭时效本质上相同,并且通过对国外消灭时效适用对象的分析得出结论: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消灭时效的立法政策,立法政策决定了时效的效力规定;对象与效力之间具有逻辑性;立法技术上,以请求权为适用对象,能和消灭时效效力规定桓和谐是较佳选择。立足中国市场经济现实,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对完善我国诉讼时效适用对象的规定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费边社的领导人韦伯夫妇不仅是改良主义政治家,还是杰出的社会学家,其丰富的社会学说特别是其中的济贫思想对转型时期的英国社会及战后福利国家的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