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蒙·威廉斯对文化观念的辨析、对英国文化批评传统的发掘和整理为英国的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威廉斯的“共同文化”立场,国内学界常视之为对以阿诺德、利维斯为代表的精英主义文化立场的背离,这种阐释未免过于简单化。威廉斯对利维斯的文化思想既有误读,也有继承和发展:他误读了利维斯的“少数人文化”,继承了利维斯对文化传统和共同语言的重视,发展了利维斯开创的“大众文化”批评范式;他认识到文化观念蕴含的阶级性,但也批判了狭隘的阶级文化论,更全面更具体地探索由不同阶级构成的共同体走向共同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英国新左派是战后英国社会变迁与1956年三大历史事件耦合的结果,一方面,福利制度、消费主义与大众文化造就了“无阶级”社会的表象,文化被凸显为核心议题;另一方面,英国新左派试图在马克思主义与利维斯主义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无论是霍加特和威廉姆斯对利维斯精英文化定义的反驳,还是汤普森对庸俗唯物论与决定论的批判,日常生活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词,他们关注战后工人阶级日常经验,强调文化的自主性与个体的能动性,重塑一种“主体间性”的文化政治学,为文化研究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19世纪英国文人的文化观蕴含着转型焦虑,贯穿着对机械文明所代表的“进步”话语的质疑和批判,那么进入20世纪以后,英国社会的转型焦虑呈现出新的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结束的同时,也终结了人类社会“线性进步”的神话,但“科技进步”“福利至上”的话语仍然不绝于耳。这给当年由托马斯·卡莱尔等人开创的、针对“进步”话语的批评语境增添了新的语料和新的视角,促使文化批评向新的深度拓展。斯诺和利维斯之间的“两种文化”之辩并非简单的科学与人文之争,而是体现二者文化观念的不同,折射出二战后英国文化观念的嬗变,尤其是科学主义、技术功利主义话语对文化观念的侵蚀。该事件及其余波极大地影响了二战后英国文坛的文学创作和文化观念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2006年始“无极”和“馒头”联手演绎了娱乐时代的一次“亮剑”。在90年代以来文化转型的背景下陈凯歌远离了对大众生存境遇的人文关怀而走向对体制文化妥协的路径,丧失了原有的批判意义。胡戈对《无极》进行反讽式消解,迎合了被经典体制文化遮蔽的处于边缘的“他者”的话语,带来了对体制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解构,也极易陷进媒体与大众合谋的泥潭中而瓦解自身的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理查德·霍加特是20世纪英国的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也是英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的主要创始人。他所建构的文化研究理论继承并变革了英国文化主义传统,采取了来自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率先开启了对英国工人阶级文化的研究,对伯明翰学派的后续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但是其理论并未真正摆脱阿诺德、利维斯等人的精英主义倾向,他的文化研究理论中的若干不足,由其后的汤普森和威廉斯加以完善。对霍加特思想中的英国文化主义传统进行分析时,应充分注意阿诺德和利维斯的影响,这有助于理解霍加特对无产阶级文化的支持立场及其方法和观念上的矛盾,从而较全面地评价霍加特对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创意义和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6.
胡风提出了“人民群众身上普遍存在精神创伤”的问题。在抗日救亡的潮流中,他认为,不能因为“大众”成为现实革命战争的“主体”而盲目地迎合和赞美“大众”,封建文化对“大众”具有“麻醉”作用。对封建主义和封建意识及其所造成的“精神奴役创伤”的揭露批判,是其文艺思想的一个主题,这一思想在当代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趼人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围绕“恢复我固有之道德”的文化主张而展开的,“怪现状”与“文明境界”是这一文化主张具有标识性的两个体现者。“怪现状”现象是清末社会的文化写真,小说家通过“固有之道德”这一装置,揭示了儒家文化在清末衰落的事实,构成了“恢复”儒家文化主体性的逻辑起点。“文明境界”是对未来国家的文化想象,小说家通过对道...  相似文献   

8.
大众社会理论牵系着文化研究的源起,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英国文化主义的源起。本文着重考察大众社会理论的英国脉络,注重英国大众社会的形成,详细考察以马修.阿诺德、T.S.艾略特、F.R.利维斯建构起的"文化-文明"传统对文化主义的塑形,爬梳英国文化主义源起的独特背景和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
传统上西方人为小说辩护的理由是它“更富于哲学意味” ,中国人的辩护理由是它“有可观之辞”。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 ,小说的功能正在补正统文化之缺 ,后一种理由更符合实际。文人大规模地介入小说活动 ,使小说成为沟通各种文化的公共领域。 2 0世纪以后 ,西方出现了将哲学“非中心化”的主张 ;从鲁迅开始 ,中国现代小说摆脱“历史癖” ,强化了批判精神。当代小说仍应发挥传统 ,沟通文人的批判意识和民众智慧 ,采取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艺术的批判是其社会批判的最后归宿.他力图揭示资本主义的现代文化在其合理性的进化过程的表象之下的反文明实质,提出了消除对爱欲的压抑、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新感受力"的文化艺术革命的途径.当然,马尔库塞的批判锋芒并没有指向社会制度本身,他把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极权性归结为文化对大众意识的操纵."文化--意识形态-艺术理性"成为马尔库塞批判发达资本主义文化艺术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作文题目 “文明”是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野蛮”是指蛮横残暴的行为或不文明的状态。“文明与野蛮”既可以指人的具体行为的特点,也可以指人类历史、社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他心问题是当代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均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欧陆现象学家对交互主体性的反思为解决他心问题中的困难提供了丰富的现象学遗产。扎哈维和加拉格尔概括地重构了他心问题的“现象学主张”,认为对他心的“体验式理解”是一种前反思的直接社会知觉,它无须借助反思性的理论推理与心智模拟来实现。因此,“现象学主张”质疑读心研究中的心智主义假设和普遍性假设,并对理解他心的诸分析进路的认识论谬误提出批判。在现象学自然化运动中发展起来的“神经现象学主张”则进一步提出理解他心的神经机制,即一种镜像神经元系统激活所启动的具身模拟。这将推进“现象学主张”对直接社会知觉在社会互动中首要地位的论证,并在神经科学与现象学的互惠约束中揭示出“笛卡尔式焦虑”是造成他心问题的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3.
对于现代欧洲文明危机问题学界探讨众多,其中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加塞特在《大众的反叛》中,将现代欧洲文明的衰落,归结于"大众"群体对于公共空间以及公共权利的侵占,倡导一种精英主义的统治秩序。这是一种通过攫取民众的公共权利,以期获得现代文明危机疗救的方式。然而大众挤入公共生活是社会进步的表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现代文明危机,借鉴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通过培养人民大众的"批判性自觉意识",对大众进行智识启蒙,获得精英和大众的统一,才是推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人生”的文学观,是茅盾早期批判旧文化、旧文学,创造新文化、新文学的主导思想。他的“为人生”文学观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到俄国文学,“五四”时期新文学思想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启示的。他的“为人生”文学观的基本特征是在暴露旧的社会罪恶的同时,主张描写理想,歌颂民族性的“美点”;建立发展个性的人的文学——真的文学;坚持独到的观察、丰富的想象、真实的描写和独创的个性的写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以波德莱尔的抒情诗歌作为观察视角,本雅明把他关于大众“震惊体验”的描写当作19世纪的史实来看待,换言之,本雅明用这种体验方式来把握巴黎拱廊街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本雅明吸收了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和马克思的“劳动”观点,认为它是一种重复的创伤体验,具有非连续性的特点,对“震惊体验”作出深刻的现代性批判。在本雅明看来,“震惊体验”无法给予个体丰富的审美意义,要从“震惊体验”中真正获得解放,必然要以大众“经验”作为启示,回归到具有连续性的大众“经验”之中。本雅明之所以采取“震惊体验”的方式来理解大众的现代都市生活特点,与他本人敏感细腻的批评风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原生态文化”现象产生之后,成为众多学科尤其是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文学、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就其研究目前主要有如下立场和主张:一是“对象”的实证和科学主义范式;二是当作一种虚幻的文化观念创造和进行批判的主张;三是指认为一种民俗审美的大众化重构性实践;四是从地方或民族生计模式的文化生态知识和技能挖掘与利用的角度去研究;五是基于现代经济背景的开发与保护的思考和研究。这些研究的倾向在逻辑上把“原生态文化”活动“实体化”了,没有“主体”立场,即没有把“原生态文化”当作“人的活动”去理解,所以看不到问题的实质。“原生态文化”虽然在实践上它可以以一定的文化产物作为媒介显现,但其本质不是这些媒介物,而是“人的活动”,应从人的生产实践方面去认识和揭示。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实骂"与"虚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骂人”(指文明、文化批评和社会批评或批判 )现象是“五四”时期及以后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产物。鲁迅在文坛的“善骂”是出了名的。他能以敏锐的目光 ,透过粒米见大千 ,透过现象抓本质 ,“骂”出了形而上的文化层面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18.
“自然的报复”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提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恩格斯有力地证实了其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与人类历史相统一的理论思维形式,具有历史辩证法的意蕴,呈现出恩格斯与马克思在辩证法规律理解上的一致性。恩格斯“自然报复”论在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以极为强烈的形式--新冠疫情和极端气候等重大生态危机呈现出来,表明了资本逻辑统治的界限和荒谬之处。基于此,他对资本主义文明中资本与自然的矛盾进行了自然辩证法的深刻批判,意图通过社会革命建构能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解”的共产主义新文明生态理念,重塑自然、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以在现代文明推进中实现对自然的合理安放。  相似文献   

19.
哈耶克的正义论是其自由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西方具有重要的影响。哈耶克通过他所理解的“社会正义”入手,在批判“社会正义”中,提出了他的正义观,充分显示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本质。虽然他的正义观并非尽善尽美,但他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从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即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功用的角度探讨了科学价值的实现方式。简要分析了关于“科学人文化”的几种观点,从诸如知识形态学、认知水平、社会行为规范等几个不同方面详述了“科学人文化”的不可能性。指出,人文文化对于科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增进人们对科学的人文化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要从基于科学独立性的科学特性以及人们对科学的社会控制着手,从而促使科学为人文价值的实现作出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