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蒋懿菊“天下为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呈现出动态态势,每一时代的思想家都为其添砖加瓦,构铸着时代的新内容。《礼运篇》中,关于“天下为公”的思想,反映的是生产力极端低下时期原始民主制的一些内容。孙中山在...  相似文献   

2.
一块被遗忘的思想领地———孙中山题词论析刘望龄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博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等题词,已经广为流传,脍炙人口,深得人民的崇仰。可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却一直被视为应酬性文字而未认真进行征集、发掘和整理,在孙文学...  相似文献   

3.
于右任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成就卓著的社会活动家。他终生以国家大事为重,以“天下为公”为座右铭,生活俭朴,不置私产,高风亮节,为世人敬仰;他从青年时代即献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清革命大业,直至晚年还时刻关怀和期盼着祖国的统一,写下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这...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25周年。1956年11月,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颂扬了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颂扬他“全心全意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并且指出,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今年十一月十二日,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 中国人民忠诚的儿子、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拯救中华,创建民国,实现以民主主义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的理想呕心沥血、百折不回、英勇奋斗、不断探索,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这位“永远的革命者”(鲁迅语),“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生的战士”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生的战土”,是近代中华民族优秀分子中最光辉的典范。 孙中山“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高尚的品格与进步思想,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孙中山所以能为中华民族立下丰功伟绩,成为世界伟人,从他的主观方面分析,是与他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把皇帝赶下了台;而且也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产生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思想种子,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大大提高了人民的民主觉悟。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都给以很高的评价。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孙中山是“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和“中国民主派的旗帜。”(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周恩来同志称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  相似文献   

8.
自孔子提出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之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为寻求这种大同之世进行了种种探索。孙中山在领导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中,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在他的学说中对大同理想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了他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同观。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戚鸣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延辰130周年,由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和广东省社科联共同主办的“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1月3~8日在孙中山先生的故...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理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征,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他最先提出国内各少数民族“自决自治”的主张,孙中山先生“民族主义”理论的精髓是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1.
李华兴 《社会科学》2001,10(6):73-76
孙中山是一位与时俱进的世纪伟人。“以建民国 ,以进大同”① ,他为三民主义和大同理想奋斗了一生 ,真可谓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据刘望龄教授辑注的《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统计 :在他收录的 2 99件遗墨中 ,书写“博爱”的有 49件 ,题赠“天下为公”和“大同”的有 40件 (内中一件恭录《礼记·礼运》大同篇全文 ) ,两者合计共 89件 ,占所辑遗墨总数的 2 9% ② 。可见中山先生对大同博爱向往之深、追求之切。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演讲的结尾 ,孙中山谆谆教导国人 :“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 ,去统一世界 ,成一个大同之治 ,这便是我们四万…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廖仲恺先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是我国近百年来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他为了国家的独立统一和民族的解放,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特别是他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支持和协助孙中山积极制定并坚决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孙中山逝世后,又无私无畏,忠贞不渝,继承孙中山的未竟事业,全力以赴地支持工农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早年时试图走改良、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提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先革命,后教育”.民国伊始,孙中山便着手对教育等进行一系列的变革,民国元年的教育恢复和资产阶级教育改革,实质上都是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完成的.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教育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民主教育的倡导者、领导者和重要奠基人.  相似文献   

15.
《孙文、越飞联合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六十三周年了。它的发表,使孙中山先生成为二十世纪初觉醒的亚洲资产阶级革命家中第一个与社会主义俄国结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孙中山先生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开始,也是他由旧三民主主义者向新三民主主义者转变的重要标志。《宣言》发表后,孙中山先生坚定地执行“以俄为师”的方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直接参予和积极帮助下,于一九二四年一月,也就是《宣言》发表后一周年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完成了改组国民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热情地称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充分肯定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同时要求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他的缺点,“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过的评价,是符合毛主席的指示精神的。他高度称赞孙中山先生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是“创造民国的战士”;同时,回顾这一历史事件,“精神的丝缕”,又使他“不能全忘却”。从辛亥革命失败后不久,一直到临终以前没有写完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鲁迅一直在研究和撰写这部历史,他已经把“不能全忘却”的“精神的丝缕”,清晰而深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为了拯救祖国,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他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展开了不调和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说:“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孙中山先生生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就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带有国际主义倾向;孙中山反对列强侵略,但他又带有和平主义倾向,追求世界和平、社会大同和“天下为公”。所以,他坚持对友好邻邦“益增睦谊”的原则,主张扶持弱小民族,抵抗世界列强。他强调用中国固有的道德、和平作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孙中山将其一生奉献给世界和平,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与亚洲民族力量的统合段云章十九世纪,亚洲许多国家因欧美列强不断东侵、逐步沦落为殖民地附属国,因此,统合亚洲民族力量,共同对付西方侵略,成为摆在亚洲人民面前的紧迫任务。中国和亚洲许多国家久有交往,休戚相关,而今又有着类似的不幸遭遇,所以孙中山在致...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思想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民 《学术研究》2002,1(10):88-92
本文在盛邦和教授《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日本大亚洲主义》一文的启发下 ,将孙中山大亚洲主义与日本大亚洲主义进行比较 ,认为 ,孙中山大亚洲主义与日本大亚洲主义早期的“亚洲联盟”论和“中日连携”思想 ,以及由此演绎出的文化亚洲观基本近似 ,但对日本大亚洲主义最后异化为侵略主义理论则是排斥的。孙中山既是一个爱国者 ,又是一个世界和平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