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我国,以"80后"为主的青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一群体直接影响到我们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现在或以后的社会是他们的。对比以"80后"为主的青年群体与其他群体有着相同的特征,但也有其特殊的特征,这是由于他们的生长成长的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文化环境的特殊性所造成。  相似文献   

2.
黎元伟 《今日南国》2008,(17):68-69
“80后”是一群特殊的消费人群,在不断壮大的市场购买力中,随着。80后”的逐渐成长,他们开始加入消费大军,成为一股新兴的购买力量。尤其是“80后”前期与中期的消费群体,已经步入婚嫁年龄,他们的身影在如今的买房、装修大潮中纷纷显现。  相似文献   

3.
“80后”新生代社会建设非职业化参与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青年成长于多元文化共存的氛围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一定的社会行动力,但在社会建设参与方面他们的能量还没有得以有效释放。"80后"新生代非职业化参与社会建设的机制亟待完善,"80后"新生代的积极力量有待充分挖掘,要从各方面不断增强这一群体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其社会建设参与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投身到社会建设事业中去,实现自身成长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4.
创意视频简历、婚礼创意开场视频……随着“80后”走向社会、“90后”长大成熟,他们逐渐成为结婚、求职的主体。而由于“80后”和“90”后的成长环境与前门。代人不同,他们在求职、结婚等方面的个性化消费诉求更是让人吧为观止,这让不少创业者看到了潜藏的商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突发性的群体冲突时常出现,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针对这一现象从社会、个人和其他等三个方面对群体冲突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得出了利益诉求问题是引发群体冲突的主要原因。文章着重围绕群众的利益诉求问题对现阶段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了分析,作者试图通过这种分析,引起有关部门乖有关人员的重视,进而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群体冲突的产生原因,使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愈加美满。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因工作的关系,我接触到不少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子女。通过深入交流,知道他们父辈都是我国抗日爱国的名将。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作为较为特殊的群体经历坎坷,经过特殊年代的洗礼和成长,如今都成为各行各业杰出的人物。倾听他们口述的历史,走近他们的人生,追忆半个多世纪的时代缩影。  相似文献   

7.
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和城市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由于制度与非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在社会融入过程中出现了障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对策,以期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实现他们由城市"边缘人"向城市市民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80后”消费群体将逐渐成为我国酒店市场的潜在力量,酒店及其产品必须经过重重考验才能最终被他们所接受。通过对“80后”消费特征的认识,针对单体酒店在网络营销中存在的网络营销观念和意识比较淡薄和落后、网络营销能力有限、网站设计技术落后、网络安全受质疑等问题,提出:我国单体酒店应准确定位目标市场,设计个性产品;建立有效的在线直销系统;开展网络互动、体验营销以及通过“众包”加强酒店网络营销队伍建设和市场营销力度。  相似文献   

9.
80后,或者又叫新千年一代,正处于成长之中,随着这一代人开始步入30岁,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即将成为(或已经成为)主管级别的员工。但是这个群体是否准备好走上领导岗位了呢?这代人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成长过程中什么都不缺,这是否导致了企业严重缺乏可以承担老板重任的人才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找到了我们过去十年收集的领导力绩效数据,来比较几代人的领导技能和竞争力。在讨论调查结果之前,我想先简单解释一下我们是如何在智睿收集数据的。在过去20年里,我们与客户合作,对超过1000家不同规模和行业的公司进行了职前评估,每天对全球超过10000名员工进行公正而又准确的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9,(18):55-56
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被称作“80后”,这一代的城市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为了家中这一颗独苗能幸福成长,父母、祖父母们为他们承担了几乎所有的事情,在这样的精心呵护下,如今已长大成人的“80后”却表现出很多心理问题,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分析、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帮助“80后”们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消费社会,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冲突和解决方式被大众传媒戏剧化呈现,成为媒体文化景观。80后文学是第二媒介时代的文学景观,是诸多意识形态冲突的场域。80后文学景观满足了80后身份/认同的需要,其话语冲突的本质是第一媒介时代集权主义意识形态与第二媒介时代反集权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80后文学在景观化的过程中消解了文学本来的意义,成为消费社会的娱乐符号。  相似文献   

12.
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已成为中国社会独特的风景,他们被称为“新工人阶层”,这一特殊社会群体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由于我国二元的城乡制度安排造成了农民工职业与身份的冲突,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给政府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选择具有长期性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府管理模式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预科生思想状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预科生是高等学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来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以几分甚至几十分之差失去了直接由高中生升为本科生或专科生的资格,进入预科阶段学习。预科是他们通向本科和专科的桥梁,同时也是他们进入大学生活要走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好不好,关系到他们在整个大学阶段是否能健康地成长,甚至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人才,能否为国家民族的兴旺作出贡献。因此。搞好民族预科教育意义重大。笔者本身从事民族预科教育工作多年,十分关心民族预科生的成长。为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这部分学生的情况,于一九九九年五…  相似文献   

14.
赵巍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0):139-140,143
高职高专阶段是价值现形成、步入社会之前的一个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他们成长发展中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多元文化是现代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东西方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主流和非主流文化等诸多文化差异带来的混乱和冲突中,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健康心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学习及生存质量,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对多元化背最下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竞争政策目标的确定,是竞争法制建设的首要问题。但我国现行竞争政策目标呈现多元化。且彼此之间存在潜在冲突,这种冲突体现在竞争政策与其它相关政策的交叉与冲突上。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大背景出发,针对我国竞争政策面临的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了我国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目标协调、竞争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目标协调以及竞争政策与利用外资政策的目标协调等问题,并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文化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终极竞争力,而高校文化的提升和培育须建立在对高校文化发展的困境分析之上。鉴于我国高校文化发展存在的困境,主要从高校组织的冲突,高校组织可能导致的离心力,国家权力的消极影响力来分析我国高校文化发展的困境。其中,组织成员群体间的价值冲突、组织内各学科的冲突、符号系统的冲突、国家政策及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对高校文化的产生及发展影响甚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办教师群体发展沿革略述马勇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穷国办大教育”的教育发展历程也绝无仅有。由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特殊性所规定,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特殊群体─—民办教师,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尽管这一群体的发展与艰难探索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充满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赖的一代。尽管他们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通过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对他们进行健全人格的塑造,将他们培养成才,是完全可能的。正确分析这一代青年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把他们放到时代发展背景坐标系下观察评判。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学生为本,强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管理中突出思想理论教育,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当今大学生基本掌握网络运用技术,他们会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专属群体,如班级QQ群、微信群等。在网络上他们热心、积极、活跃,由于他们年龄的同龄性以及学识、阅历与各种需求的相似性,网络群体便于他们展开各种针对性的交流,成为了他们成长的自助式平台。高校辅导员应该积极利用这种平台,掌握群体的话语主导权或者提高引导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出生高潮人口的中年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陆第一次出生高潮人口在1990-2005年间的最主要变化是,这一群体为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中大量的人没有工作.这一群体的命运与他们原先从事的职业和所在的行业有关,同时也与他们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相关.由于他们的子女比较少,因此他们的养老问题又将成为其命运的新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