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试论明清商人门面经营的文化习俗张崇旺关键词门面经营,字号,市招注重门面经营,是我国传统商人的一大特色,此俗至今不纸。诸多商家赢利后,希望将l'J面翻饰一新。但是,当今某些经营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门面经营不单是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习俗,因而只知注重门面...  相似文献   

2.
晋中商人的家庭结构与晋中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中地区地方志中的人物、孝义、列女等卷内容和作为民众意识文本的祁太秧歌对于研究晋中商人的家庭结构和分析晋中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这些文献反映了继嗣制度、缺损家庭、异常的婚姻家庭状况等极具特色的晋中商人家庭结构。正是由于经商盛行造成的商人家庭成员流失使晋中商人家庭结构经常处于失衡状态 ,这种失衡是晋中地区社会结构失衡的真切表现  相似文献   

3.
巴蜀商业及商人的生活在唐代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点。文章主要涉及巴蜀商业和商人的生活两个方面问题,通过运用“以诗证史”、“史地结合”以及现代心理史学的理论研究方法,来论证这一地区的商业发展和商人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商人居“士农工商”四民之末,商业也被称为“末业”。总的来说,商人地位是比较低下的。然而,由于各个时期封建政权的商业政策略有差异,商人的社会地位又随之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商业伦理的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商业伦理的构成是在继承传统商业伦理的基础上,又在“敬业自重”、“义利互动”以及商人素质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儒家经济伦理对商业文化的影响,同时又是明清时期商人阶层角色心理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明清两代的山西商人主要集中分布于晋西南、晋东南、晋中三个地区。明代山西商人主要集中于晋西南、晋东南地区,清代主要集中于晋中地区。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资源、交通状况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从地理、经济及政治角度可以考察到山西商人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代,随着宗法制解体,商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第一个商人阶级相应形成。作为商人阶级的代表,范蠡、白圭等人总结商业经验和规律,形成了一套不同于管仲富国之学和孔子富民之学的新的经济理论商人治生之学。它在理论上独特的创新价值值得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推行过重视商业发展的政策,重农抑商思想是在进入封建社会后才逐渐形成的。西方奴隶社会的商业政策比较复杂,政治上存在过压制商人的行为,主要表现为禁止商人参政。经济上往往对商业采取鼓励和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9.
清末的广州商人与香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末,大批广州商人到香港经商、置业、投资,广州商业与香港息息相关,香港又是广州商人获得商业信息和新知的窗口、开展政治活动的舞台。广州商人与香港华商 .有特殊密切的关系,两地的商人在经商、社会救济、政治活动中互相支持、合作,不少港商参加了广州商人的团体。但其时港商毕竟已形成了一个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同广州商人也有利益的冲突。粤路公司风潮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论明清小说中商人的价值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农业经济,忽视商品生产和流通,商人的价值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明清小说作家则在展示商业繁荣、商人活跃时代背景中肯定商人的价值,讴歌了他们的金钱欲望和开拓冒险精神,也对他们的道德、性爱作了合乎人性的观照。商人的价值觉醒,正反映了明清市民阶级的普遍自觉。  相似文献   

11.
《士商类要》与明代商业社会姜晓萍明中后期,商业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商业文化的勃兴,部分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商人开始春手编写有关营销技巧、管理经验、贩货商程等方面的士商用书。这类书由于是商人书商界事,当事人书当代事,史料价值极高。遗憾的是,由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  相似文献   

12.
试论明清商人会馆出现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人是一个古老的社会阶层,它随着商品交换经常化的出现而产生。中国富商大贾代不乏人,但商人的社会组织———会馆,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这是因为明清历史为它提供了建立的契机。市场扩大,商人增多,士大夫对商人及商业的认同,为商人会馆的出现创造了历史条件;归属感的需要,捍卫商业利益的推动,把商人会馆的建立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3.
从元代涉商“三角恋杂剧”看作家商业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涉商三角恋杂剧具有自身的特征.从这类杂剧中,可以透视出杂剧作家商业文化心态:对商业和商人的鄙夷, 面对商业与商人的无奈,以及对商人的愤妒.这种独特的商业文化心态具有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转型时期英国商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学徒式教育难以满足商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需求,因此,作为其预备形式的学校教育和补充形式的社会教育逐渐兴盛起来。由此,对商人的培养和教育便呈现出从商人家庭或商业组织实施扩展到学校和社会进行的趋势。正是商人教育方式的社会化、多样化,造就了一个品质良好、技能全面,富有理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的新商人阶层,使他们成为推动英国商业和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临潭回族商人是中国回商的一个缩影,它的精神追求和商业道德就是穆斯林的经营之道。临潭回族商人为甘南藏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得益于伊斯兰教重视商业、提倡积极入世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6.
分析指出,清代,闽西的商业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商业性农业逐步发展起来,与之相适应的手工业也逐渐繁盛,商品流通趋于活跃,闽西商帮的商贸之路也逐渐拓宽,闽西商人的身影活跃在全国各地。同时伴随商业的不断发展,闽西商人的地位也逐步提升,他们也开始积极参与家族、宗族事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在地方乡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商业文化跨地区、跨国度的传播历程中,商人是传播主体,商业精神是文化传播的灵魂,商业繁荣则是其文化传播诸多成果的外在表现.商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明进步的推进者,中外商人所推崇的商业理论及商业信条,并由此而凝聚成的商业精神,是人类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繁荣是社会稳定与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世界范围内商业文化的有效传播,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清代官方的商业政策是针对不同的商业人群和商业活动而制定的。其商人按照其经营方式划分,分为从事纯商业活动的商人(行商和坐商),包买商(既从事手工产品的生产又兼营商品的买卖),商人大地主及经营高利贷者三类。按照其经营性质划分,分为民商(一般商人);官商(经营食盐的商人)和洋商(行商)三类。此外还有漕运和海运两种商业形式。清初期政府实施的商业政策主要有“减免商税”;“控制牙行、埠头”;“打击粮贩投机”;“放开非商品性产品”;“放开漕运贸易”等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宋代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情况下,为了摆脱生活困境,陈亮从事经商活动以自救,并在经商活动中,逐步形成系统的商业思想。陈亮在充分肯定农业重要性的同时,强调重视商业,提出农商相籍的思想,主张国家应采取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商业正常发展,肯定商业的合法性,呼吁正确认识商人的作用,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保护商人利益。他对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的观点提出批驳,褒扬商业精英、楷模。在应举读书的强烈社会文化氛围中,在因经商致富而遭狱事后,陈亮感悟到商人的社会地位明显不如士人,他再度参加科举考试,以实现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的宏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商贾家训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贾家训就是作为父兄的商人对其子弟的教诲、训诫。在宋明以前,虽然在贵族仕宦和儒者的家训中充满了鄙视商人的观念,但不少商人却能自尊自重、敬业乐业和传业子弟。这是古代商业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思想基础。中国古代商贾家训产生于先秦。经过两汉、隋唐时期的沉默,宋代因土商结合而发生转折,明清时期达到高峰。一、中国古代商贾家训的发展最早明确肯定商贾家训价值并加以提倡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管仲(?一前645).齐国有重视商业的优良传统,其开创者姜太公就当过商人,在肉铺里“鼓刀扬声”(屈原:《天问》).割肉叫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