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洼地上的"战役"》备受关注与争议,是因为小说在看似统一的显在主题下潜伏了错杂不一的裂痕。这个裂痕是政治话语、启蒙话语和古典话语分别影响作者的结果。从王应洪死亡事件的内相剖白,"战役"一词内涵的深沉性、悖反性,小说文本隐在的古典爱情模式,以及路翎在传统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创作转型等几方面入手,解析了小说文本复杂性的表现与缘由。  相似文献   

2.
<洼地上的"战役">备受关注与争议,是因为小说在看似统一的显在主题下潜伏了错杂不一的裂痕.这个裂痕是政治话语、启蒙话语和古典话语分别影响作者的结果.从王应洪死亡事件的内相剖白,"战役"一词内涵的深沉性、悖反性,小说文本隐在的古典爱情模式,以及路翎在传统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创作转型等几方面入手,解析了小说文本复杂性的表现与缘由.  相似文献   

3.
《洼地上的"战役"》备受关注与争议,是因为小说在统一的显在主题下潜伏了错杂不一的裂隙。这个裂隙是政治话语、启蒙意识和古典结构分别影响作者的结果。笔者尝试从王应洪死亡事件的内相剖白,"战役"一词内涵的深沉性、悖反性,小说文本隐在的古典爱情模式,以及路翎在传统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创作转型等几方面入手,解析小说文本复杂性的表现与缘由。  相似文献   

4.
《洼地上的"战役"》备受关注与争议,是因为小说在统一的显在主题下潜伏了错杂不一的裂隙。这个裂隙是政治话语、启蒙意识和古典结构分别影响作者的结果。笔者尝试从王应洪死亡事件的内相剖白,"战役"一词内涵的深沉性、悖反性,小说文本隐在的古典爱情模式,以及路翎在传统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创作转型等几方面入手,解析小说文本复杂性的表现与缘由。  相似文献   

5.
<洼地上的"战役">备受关注与争议,是因为小说在统一的显在主题下潜伏了错杂不一的裂隙.这个裂隙是政治话语、启蒙意识和古典结构分别影响作者的结果.笔者尝试从王应洪死亡事件的内相剖白,"战役"一词内涵的深沉性、悖反性,小说文本隐在的古典爱情模式,以及路翎在传统话语与政治话语之间的创作转型等几方面入手,解析小说文本复杂性的表现与缘由.  相似文献   

6.
风俗是合作化小说重要的叙事策略之一。大量的风俗描写渗透十七年合作化小说中,与政治话语同谋共生,演绎当下意识形态,表现现实秩序的合理性。本文从风俗自身的特性和意识形态的特殊关系入手,考察风俗叙事与政治话语的结合状态,及其在合作化文本建构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主义表征理论聚焦文学文本与权力话语的相互关联,认为身份的表征与建构主要受权力话语支配。在《午夜的孩子》这部小说中,印度历史的神话循环解构了官方叙事的直线性,个体化叙事对官方叙事的渗透质疑了官方历史书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庶民意识对历史叙事的参与填补了民族主义者的精英主义历史叙事的空白。小说中所建构的替代性历史与主流话语现存表征系统所形成的磋商、纠正和对抗,促进了印度民族身份的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8.
泛指叙事是中国现代乡土抒情小说中特有的叙事模式之一,其特征是在叙事中有意取消具体的叙事时间,也不针对特定的人物个体,以此造成叙事的话语跨界和功能变异,叙事抒情化,情节和人物意象化,参与文本中风俗意象的建构;而限制性视角的使用和视角越界现象的发生,在叙述者、小说人物和风俗意象之间进一步造成了复杂的情感关系,在不同文本中营造出了不同的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说《梦游之地》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作家将长达十六年的莫桑比克内战作为小说叙事背景,以精妙的叙事结构和对语言的改造探寻了殖民大陆身份认同的出路与可能。可以看到,作家米亚·科托在文字中重建了莫桑比克整个国度。在文本细读和对文本历史语境的考察基础上,以"文化政治"切入,具体分析作家在其小说中书写的系列政治景观,即语言政治、身份政治、空间政治,继而探究作家在字里行间所传达关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关系的声音与话语。  相似文献   

10.
在十七年时期的家族小说创作中,叙事时空的设置既制约着文本的叙事结构形式,又影响着人物精神性格的成长与形成.然而,有关叙事时空问题在家族小说研究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十七年时期的家族叙事在叙事时空上呈现出现代线性时间与传统循环时间、显形的阶级空间与隐形的生活空间的双重时空叙事格局,不同时空之间的交织既形成一种叙事的张力,又造成一种相互消解的叙事态势,由此形成十七年时期家族叙事作品政治与审美的双重品格.  相似文献   

11.
晚清小说中政治话语的建构与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小说界革命在政治视域误读传统文学的偏执下,带来了文学格局的调整,并在小说内部建立起一套政治话语形式,渗透进各类小说创作中。晚清小说变革排斥了传统小说的娱乐功能,造成了政治话语对传统“事学话语”的压抑。另一方面,“新小说”内部开始了从政治话语向“事学话语”的蜕变,这种以娱乐为导向的“事学话语”构成了对政治话语的消解,使得“新小说”成为了孕育新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娱乐主义小说的腹地。  相似文献   

12.
叙事聚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策略,成为实现作家身份意图的必要途径,文章通过聚焦者、聚焦对象、聚焦点的选择以及聚焦时间控制,旨在揭示聚焦对中国古典小说文本身份意图构建的作用,同时反映出古代作品中浓厚的宗法身份观念。  相似文献   

13.
192 7年到 193 7年的十年 ,是国人的生活态度、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都发生剧变的特殊时期 ,文学 ,特别是小说以错综的叙事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性别意识和话语方式。立足于此期现代小说文本 ,以叙事学和文化批评所提供的话语研究方法论述这一时期现代小说呈现出的意识形态与性别意识 ,国家叙事与个体叙事之间的错综关系。可以揭示出这一时期小说所呈现的性别意识、叙事方式与修辞策略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4.
当今各学科的跨边界研究主要从跨文化、跨学科、跨文体、跨文本四个层面展开。若从跨文本层面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仿拟叙述视角特别有洞察力。此之所谓仿拟叙述,特指后人以一种神遇气合的方式效仿或拷贝前期小说经典叙述片段或叙述话语的叙述方法,大致包括袭拟、戏拟等方法。以往,以鲁迅为代表的小说研究者在撰写小说史时更多地关注文体仿拟,而今从仿拟叙述视角观照小说演变则重在关注文本仿拟。通过这一视角,我们发现,号称四大奇书的《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在不断完善各自经典化的源叙述之余,还在自身及彼此间仿拟。明末清初,诸多人情小说除了向前仿拟四大奇书的经典叙述,还仿拟同时期流行的其他小说的经典叙述。这从《姑妄言》之着意仿拟《金瓶梅》即可见一斑。清代三大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的作者更是善于转益多师。如吴敬梓《儒林外史》仿拟了包括唐传奇、《三国志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姑妄言》以及才子佳人小说等等多种文本,更遑论尚有《红楼梦》对《金瓶梅》的仿拟。就小说家而言,仿拟叙述是一种文本撰写策略,在古今小说文本演进中有迹可循;从读者方面看,仿拟叙述又是一种阅读经验,有助于人们对前后文本进行互动式...  相似文献   

15.
一个文本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不只是由它产生时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而是随着新的批评话语的产生不断地得到解释。斯蒂文森的小说《金银岛》是全世界流传最广的海盗探险小说之一,人们常常从美学、冒险精神、浪漫主义等角度出发去欣赏它。然而当我们用后殖民的理论来重读经典小说《金银岛》时,不难发现该文本中也充斥着殖民主义的话语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帝国霸权主义的气息。对它的重新解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孙惠芬小说涉及许多家族叙事元素,但与许多作家善于通过宏大叙事来创作家族小说不同,其小说没有宏大叙事,没有精心的故事设计,家族意识是通过稍显散淡的作品人物,尤其是以申家家族成员为代表的人物描写而集中体现出来的。这一特点也使得其小说迥异于当代其他同类题材的小说。孙惠芬小说的家族意识主要体现在具有强烈而焦灼的进城心理、家族本位意识和倚重精神取向三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家族小说叙事及其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重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福克纳家族小说叙事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对传统家族叙事的革新性,并从内容到形式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中国新时期的家族小说创作。从母题形态、时间观念、空间布局、叙事方式等方面探讨中国作家对福克纳的接受、过滤和重塑,考察中国儒教文化家族叙事和美国基督教文化家族叙事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内在差异,剖析各自的精神价值诉求和文化传统底蕴。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林纾的小说翻译影响之大可谓空前。大量的小说翻译实践使林纾形成了特色鲜明、自成一体的翻译小说话语系统。当然,林译小说的话语系统不是单一的话语形式,而是一种多维的"话语"形式,其中林纾的序跋话语、译本书名话语和译文文本话语极富特色,是构成其话语系统的主要元素。  相似文献   

19.
张资平的恋爱小说可以拆解归纳为三种叙事话语模式:一是“花瓶”模式;二是“处子”追逐;三是“破鞋”原型.这三种叙事话语模式都是典型的男性中心主义话语,它是私有制下的产物,其本质是对女人独立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否定.张资平的恋爱小说,无论从文本策略、叙事姿态,还是从话语方式等方面看,都是典型的男权文化文本,体现出男权文化的价值立场.小说以各种女性在爱情、婚姻上的坎坷经历和不平命运,显示出男权文化话语霸权的巨大张力:女人在两性关系上意欲反抗和颠覆男性权威的主动出击的姿态,其最终结果却是走向事物的反面——更加有力地建构和强化了男性权威,揭示出男性本位主义价值立场之下女性生存处境的尴尬、荒诞及其悲剧性的命运.因此,张资平笔下的“新女性”充其量只是“伪新女性”,其小说的反封建意义就此被彻底消解.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武侠小说和古典艳情小说与西方骑士小说和罗曼司大致相当,中国女性武侠则与西方"女吉诃德小说"调侃的对象文本相似.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澄清当前的"雅""俗"之争,还有助于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定文本生产和样式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