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熙载词品说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熙载《艺概·词概》的词品说与韩愈《原性》有渊源关系。其以诗论词的道德批评原则与他所受的宋明理学影响密切相关。“三品说”有其积极意义,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有学者认为,《诗品》以"品"论诗的批评方法,其渊源应该是《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的"以品论赋"。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未免有失精准。应该说,钟嵘的分"品"比较、以"品"评诗的方法的生成根源有多种,究其主要看,既根植于古代文化学术传统,又是当时人物品藻方法与潮流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茆晓君  钟琴 《理论界》2009,(11):183-184
《红楼梦》详尽介绍了种种民俗事象,品蟹文化只是其中之一。从咏蟹诗出发,探究诗词中的民俗内涵,再论述品蟹风俗概貌,最后引出品蟹文化。由此道出品蟹犹如品人生,民众会保护好自己喜欢的民俗。  相似文献   

4.
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官僚人事制度.在以中正定品、吏部选官为特点的这项制度中,中正根据乡论、清议对官僚候选人所下的品第亦即“乡品”是极为重要的环节.然而,学术界对“乡品”有着不同的称谓,如“人品”、“资品”、“中正品”等.对各类称谓所使用的史料进行的探讨,得出如下结论:首先,现有史料不足以支持“人品”、“资品”、“中正品”对中正品第的内容和性质.其次,此三者具有明显的共性,即意在否认或者减低地方社会舆论亦即“乡论”在中正品第中的作用.是重视地方社会还是重视王朝在九品官人法中的作用,这种思路上的不同是“乡品”与上述概念之间形成分歧的根本原因.其三,南朝时期乡里社会的舆论依然在发挥作用.当乡论、清议对“乡品”这一贵族仕宦的最基本要素产生影响时,自上而下的皇权也就无法彻底贯彻.贵族一方面依附于王朝,一方面又超越了王朝或皇权,这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社会的特质所在.  相似文献   

5.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的G21.055[10705]佛经为西夏文活字本《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它是陈炳应先生当年从古旧书刊中发现的,交甘肃博物馆登记珍藏的。佛经首题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序》,本文仅对疏序进行译释研究,通过对一些词语比较可以发现,西夏文译本并没有严格按照汉文进行逐字翻译,而是在理解汉文基础上,结合西夏语的特点或当时习俗对有些文字进行了改动。这不仅反映了西夏人希望以崇佛诵经来保佑国祚长久的美好愿望,而且也彰显国家佛教之兴盛。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匈牙利裔英籍考古学家斯坦因收集的情况,并对《斯坦因收集品Or.8210中的古藏文文献》一书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 产生于南朝刘宋时期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集大成者.与早期志人小说《语林》、《郭子》相比,《世说新语》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它在文学上的独特价值,就是“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善”,这是志人小说成熟的标志. 所谓“内容最丰富”,是指《世说新语》在内容上的特点,具体讲就是: (一)《世说新语》充分展现了汉及魏晋知识分子的风貌. 《世说新语》从《德行》至《仇隙》分为三十  相似文献   

8.
选本是从一人或若干人的著作中选出精华篇章而编成的书。鲁迅认为《文选》与《世说新语》是古代流传至今最为盛行的两部选本,前者作为选本没有任何争议,而后者则不同。《世说新语》共1130则故事,既有完全摘录于前人作品的内容,也有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的润色与加工。《世说新语》在组织结构上首创三十六门,并成为《世说新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世说新语》的这些特点既有符合选本的地方,也有违背选本之处,因此《世说新语》不是典型意义上的选本,也不是典型意义上的专著。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法律既有明显区别 ,又有一定的关系。在中国现时代 ,道德可分三品 ,即至德、高德、平德。不同品的道德应不同地对待。“道德法律化”是必需的 ,但更须强调法律实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晋书》取材《世说新语》之管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修《晋书》大量地采录了《世说新语》中的材料。本文对唐修《晋书》采撷《世说新语》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唐修《晋书》取材《世说新语》这一修史方法略陈一管之见,以就教于学界同仁。疏谬之处,恳请方家教正。笔者在参考何法盛《晋中兴书》、干宝《晋纪》、习凿齿《汉晋阳秋》以及臧荣绪、王隐、虞预、朱凤等人《晋书》的基础上,按《晋书》类传的次序梳理统计出其采撷《世说新语》的人数和条数若干,以期反映《晋书》取材《世说新语》之概貌。《晋书》列传七十卷,从目录上看,有传者共772人,颇多类传。类传中,《诸臣列…  相似文献   

11.
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不仅从知识性和历史文化风情上丰富了《世说新语》,明显地提高了《世说新语》的文献价值;而且注文本身更具有收储史籍弘富,保留人物传略丰厚,注法以求真务实为本色,校勘审慎而缜密等文献价值特点。《世说新语注》在魏晋南北朝阶段的文献学发展中应占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子部小说类,而把《搜神记》著录于史部杂传类,这一方面说明二者在文体上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了不同历史时期小说观念的演变《。世说新语》不同于《搜神记》的文体特征可归纳为一个“小”字,一是体制小,即篇幅短小,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是功用小,即缺乏宏大主题,远实用而近娱乐。《隋志》于小说类著录《世说新语》而弃《搜神记》,表明《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正切合《隋志》所持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13.
区分投机品与自用品、投机品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着重分析二级市场的需求曲线。二级市场不存在单纯的供给者。在市场主体预期均衡价格不变的静态条件下,二级市场存在唯一的均衡的价格和交易量;但在预期均衡价格变化的动态条件下,均衡不具有稳定性和唯一性。预期均衡价格受四方面因素影响:投机品应有价格、其它主体的预期、一级市场价格、重大外生及政策因素。从两个角度考虑均衡的最优性:1,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平衡;2,长期经济增长。从第一个角度来看,静态均衡具有最优性,但是动态条件下未必。从第二个角度看,不同的均衡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的文体是小说还是非小说、是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这一问题引起了诸多讨论。本文在分析这些观点以及产生这些观点背景的基础上,认为《世说新语》完全符合中国古代的小说概念,只是由于中国现代学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之后以为小说应为虚构,所以产生了种种疑问与论争。小说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发展演变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小说观念乃至文学观念,也应该科学地、理性地对待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5.
陈橙 《南方论刊》2007,(9):91-92
物化现象在品钦的小说《V.》中有很多体现。《V.》中物化的概念和根源既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社会历史学的解释,也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解释。品钦以V.来象征整个西方文明,通过 V.的物化与堕落来表达他对西方世界的反思与不安。同时我们在他的小说中也能看到他的一些解决办法,这些办法有助于抵制物化和无生命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林宪亮 《船山学刊》2009,(2):128-131
刘义庆、刘孝标分别是《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和作注者,刘义庆虽追求内容的真实性,但也不完全排斥道闻途说,所以《世说新语》被写成了一部介于子、史之间的小说;而刘孝标认为它是一部史书,所以他作注时是以史学的要求对其进行补阙、纠缪,这使《世说新语》具有了史书的特征。他们的这种态度的差异也造成了后世人们对《世说新语》文体的争议。  相似文献   

17.
周邦彦是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其清真词题材虽窄,却不单一;境界虽不够深广却并非仅香艳软媚一途;其"疏隽少检"的经历经小说家夸大渲染,并影响后人对其词品的评价.人品对词品虽有巨大影响,但二者却分属不同的范畴.人品词品的高度统一在现实中未必尽然.周邦彦一生宦海沉浮,飘零不偶,既非斗士亦不属佞臣.他的词音律精审.皆有法度,境界软而不媚,艳而不俗,体现出词家的当行本色.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轶闻趣事的笔记体小说,在文本校笺、版本考释、文学艺术研究等方面吸引了大批的学者对此进行研究。特别是近30年来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通过总结近30年来《世说新语》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理清其研究的方法和特点,对今后《世说新语》的研究可以提供可资借鉴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被忽视的词学理论——清人的词品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华 《兰州学刊》2006,(1):103-106
清人的词品理论,主要是郭麐、杨伯夔、姚燮三人的词品理论。他们的词品理论既受诗歌风格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也是对千年词史丰富多彩的词人风格和词派风格的形象把握和系统总结。他们的词品理论具有诗意表现、意境阐释、意象组合的特点,标志着古代词学风格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20.
《隋志》著录《搜神记》于史部杂传类,而把《世说新语》著录于子部小说类,这反映《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切合《隋志》所持的小说观念。《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可以从“小”与“说”两个方面加以概括。所谓“小”,一是体制小,言其篇幅短小,且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是功用“小”,言其缺乏宏大主题,远实用而近娱乐。而“说”,是就全书的内容与性质而言,言其重点在记魏晋士人的琐事名言。这些特点使之正契合中国早期对小说的认识———“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街谈巷语”。《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小说类,反映在唐代至少到《隋志》成书之时,人们还是秉承着传统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