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术的生命在于百家争鸣.要解决新诗形式的理论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展开讨论.吕进先生说"有如散文的基础是内容,诗的基础是形式."[1]没有诗的形式,也就没有了诗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新诗多数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还不成形.因此,如何认识新诗的形式问题便成了发展新诗的矛盾焦点.丁鲁认为,片面发展自由诗的中国新诗,正处于迷茫的困境之中.其根源主要在于"内容决定形式"的机械论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因此,当前新诗一切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加强格律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出路.黄淮、周仲器认为,格律诗中的"自律体"与"共律体"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前者是"一诗一律",后者是"千篇一律"."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矛盾运动是中国格律诗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下新格律诗的"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继续创新并互动演变,必将迎来中国诗歌形式的第三次伟大变革,实现中国诗歌的真正复兴.万龙生认为,戴望舒对于诗中的音乐性曾经有过偏颇、极端的认识,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予以贯彻;但是,他后来对那种意见作了修正,并且在创作中实现了向音韵的回归.这一过程,证明了音韵的魅力以及音韵对于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术的生命在于百家争鸣.要解决新诗形式的理论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展开讨论.吕进先生说"有如散文的基础是内容,诗的基础是形式."[1]没有诗的形式,也就没有了诗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新诗多数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还不成形.因此,如何认识新诗的形式问题便成了发展新诗的矛盾焦点.丁鲁认为,片面发展自由诗的中国新诗,正处于迷茫的困境之中.其根源主要在于"内容决定形式"的机械论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因此,当前新诗一切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加强格律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出路.黄淮、周仲器认为,格律诗中的"自律体"与"共律体"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前者是"一诗一律",后者是"千篇一律"."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矛盾运动是中国格律诗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下新格律诗的"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继续创新并互动演变,必将迎来中国诗歌形式的第三次伟大变革,实现中国诗歌的真正复兴.万龙生认为,戴望舒对于诗中的音乐性曾经有过偏颇、极端的认识,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予以贯彻;但是,他后来对那种意见作了修正,并且在创作中实现了向音韵的回归.这一过程,证明了音韵的魅力以及音韵对于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格律诗的"自律"与"共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学术的生命在于百家争鸣.要解决新诗形式的理论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展开讨论.吕进先生说"有如散文的基础是内容,诗的基础是形式."[1]没有诗的形式,也就没有了诗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新诗多数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还不成形.因此,如何认识新诗的形式问题便成了发展新诗的矛盾焦点.丁鲁认为,片面发展自由诗的中国新诗,正处于迷茫的困境之中.其根源主要在于"内容决定形式"的机械论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因此,当前新诗一切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加强格律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出路.黄淮、周仲器认为,格律诗中的"自律体"与"共律体"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前者是"一诗一律",后者是"千篇一律"."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矛盾运动是中国格律诗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下新格律诗的"自律体"与"共律体"的继续创新并互动演变,必将迎来中国诗歌形式的第三次伟大变革,实现中国诗歌的真正复兴.万龙生认为,戴望舒对于诗中的音乐性曾经有过偏颇、极端的认识,而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予以贯彻;但是,他后来对那种意见作了修正,并且在创作中实现了向音韵的回归.这一过程,证明了音韵的魅力以及音韵对于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诗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了律化的流程,这个流程通过两个路径进行,最后在“永明体”新诗体上实现了统一:一条路径是诗歌文字的骈俪化趋势,即对偶的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条路径是对音韵的讲究,逐渐健全了声律规则。到了南朝齐永明年间,二者合而为一,于是近体格律诗的雏形出现了,为唐代格律诗的定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诗体是诗的文体规范。在人类诗歌史上,诗歌形成了两种诗体——定型诗体和准定型诗体。汉语诗歌的“新诗革命”是在“诗体大解放”的口号下产生的,百年新诗历史正是新诗诗体的格律化与自由化多对抗、少和解的历史。新诗是否应该重视诗体建设?新诗的诗体建设应该重点建设格律体还是自由体?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新诗研究者。在2009年8月的“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上,不同学派的新诗学者展开了激烈的“诗体之争”,出现了多种观点:新诗应该建立定型诗体,新诗应该建立准定型诗体,新诗应该无诗体;新诗应该是格律诗,新诗是自由诗,新诗应该偏向格律诗,新诗应该偏向自由诗;新诗的诗体建设应该偏重音乐形式,新诗的诗体建设应该偏向视觉形式;诗体建设是伪话题,诗体建设是当务之急……透过学者们的争论,不仅可以了解新诗研究及创作的现状,特别是新诗研究界的热点话题;而且可以弄清新诗的文体特征和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6.
法国现代诗歌是新诗重要的诗体资源之一 ,不仅直接影响到了新诗的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的建设 ,还促进了新诗诗体的散文化和自由化。特别是在新诗草创期 ,散文诗体的引进刺激了偏激的自由诗运动 ,象征派诗歌也在新诗诗体建设期妨碍了新诗诗体的定型 ,纠正了以英国传统诗歌为诗体模式的新格律诗过分重视诗的格律的极端。即法国现代派诗歌加剧了新诗自由化和律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7.
林庚是中国新诗格律探索中最坚韧的跋涉者之一。他从 1931 年以“自由诗”作者的姿态初涉诗坛始,至1935年前后转向“新格律诗”的实践,直至20 世纪 80、90 年代以论文方式继续诗歌格律问题的思考,林庚的诗歌格律探索由形式及本质,突破了以形式划分新诗和旧诗的简单化思路,深入涉及了“诗的内容”、“诗的本质”等诗歌内质问题的探究。同时,他的“九言诗”等创作尝试也在格律实践、融会民歌因素等多个层面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对于今天的诗歌创作、批评、研究不无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新诗形式的营造及贡献———从《死水》和《再别康桥》看闻一多、徐志摩对新诗形式尤其是新“格律诗”的贡献要了解《死水》和《再别康桥》的意义,我们需首先了解中国现代新诗历史上“新格律诗”的产生及其背景。从多种意义上来看,如有人所说,诗歌都是一种“在自由和限制之间寻找平衡的艺术”;从早期白话诗运动兴起时胡适所提倡的“诗体大解放”(从内容到语言形式都与“旧传统”决裂,“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胡适《谈新诗》),到郭沫若的火山爆发式的自由反叛诗歌,中国现代新诗在其…  相似文献   

9.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为突破口,而新诗革命则是从诗歌形式上的解放入手。诗体的解放,关键在于外国诗歌形式的输入。没有外国诗歌形式的输入,就没有中国现代新诗。朱自清在《新诗杂话·真诗》中提出:“按诗的发展的旧路,各体都出于歌谣,四言出于《国风》、《小雅》,五七言出于乐府诗”,而新诗却是直接“接受了外  相似文献   

10.
诗要有体是艺术创作规律的必然,是诗歌有效传达与新诗发展之必需.在当下这样一个非诗盛行、诗歌写作标准混乱、新诗出现危机的时期,强化新诗的体式自律十分必要.强化新诗体式自律,首先应走出对新诗的一些认识误区;其次应坚持以自由诗体为主,进一步完善与规范自由体诗;第三应更多地从民族诗歌中汲取营养,探讨出合乎民族审美心理需要的新诗体.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鲁迅诗歌使用了大量的审美意象,融贯中西与古今文化诗学,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鲁迅诗歌意象为六种类型,以三组对立的形态出现,即:历史性意象/现实性意象;东方意象/西方意象;社会性意象/人化自然的意象。这些意象的使用,昭示了鲁迅忧国忧民的伟大人格,并形成鲁迅自己独特的诗风。同时,他的诗歌与我国传统诗歌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后起的新诗相比,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诗学的底蕴。  相似文献   

13.
韵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在诗歌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本依据对汉语诗歌作品的分析、概括,集中阐述韵在诗歌中的多种功能。进而从文化传统、文体特征、诗学原理3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韵是基于汉语语音特点的本质性构成要素,在汉语诗歌中具有本体地位。现代汉语诗歌要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律,韵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14.
杨德豫先生不仅译作丰富,对译诗也有独特的见解,是现代英诗汉译的名家。文章借鉴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对杨德豫的诗学观及译诗进行解读,从而得出:杨德豫坚持用汉语格律诗翻译英语格律诗,主张“以顿代步”,韵式悉依原著,在译诗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诗学观,并且在诸多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15.
韩国古代第一部诗文总集《东文选》收录了高丽诗人林惟正创作的46首集句诗。其342句诗句集自上至东晋陶渊明下至北宋末期汪藻等170余位中国文人诗词作品,其中以唐宋文人为主。共运用17个平声韵目,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从文体上说,它具有多元显现的价值:一是对中国唐、五代、宋代诗歌的校勘、辨重和辑佚等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二是从侧面反映出高丽时期汉诗创作兼具唐风与宋韵,即对唐宋诗歌均予以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司空图的<诗品>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史上因影响巨大而占有重要地位,其解读已难,英译更难.王宏印教授推出新的<诗品>英译,通过多种翻译手法的综合运用,实现了自己设定的美学追求.文章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译诗的形式、音韵的补救、意美的再现等几个大的方面着手,分析归纳了王宏印教授<诗品>英译的艺术技巧与策略手段.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美学家洛特曼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角度强调了重复作为一个重要原则对诗歌的意义。而重复性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特征,不仅属于诗歌的形式和结构因素,对诗歌意境的建构也起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古典诗歌文本中,词语(言语)在语调、语义、句法、结构等诸多方面的相等(相似)或成对的相等,激活了差异,差异转为对立,进而形成张力,使诗歌文本成为无尽的信息源。平仄、押韵、对偶、重章叠句等重复性因素对意境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其所造成的高度语义结构以及特殊浓度思想,是创造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8.
借景抒情感悟人生--罗伯特·弗罗斯特哲理诗意蕴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具有代表性的哲理诗,揭示了弗氏诗歌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他在灵活运用英美诗歌的传统格律创作现代诗的基础上,发展了他关于"句子声音"的诗歌创意,用句子的声音、语调和自然节奏一起来传递和表达诗歌的意境,而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更使诗歌看似在描述美丽的自然,实则蕴涵哲理,深邃隽永.  相似文献   

19.
陆机诗歌体制多样,其七言诗的创作为该种诗体获得正当诗坛地位及成熟作出了贡献;富有藻采,主要表现在大量运用对偶、事类、比喻等处;具有强烈的人工色彩;总体风格是雄整。  相似文献   

20.
应修人加入“湖畔诗社”前,丰富的社会经历与多元化的艺术资源使他的早期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新旧交融的痕迹,诗歌创作倾向于人道主义与乐观主义的思想,注重选取花草类和田园类意象以营造恬淡的田园意境,语言上容纳了旧诗的格律特征、新诗的口语化特征及民歌民谣的技法等。应修人诗作的多元尝试是新诗发轫期诗歌探索的缩影,几乎囊括了各种可能的路径。他在格律存留、抒情方式等多方面均提供了有益经验,但频繁转换创作路径,也令部分诗歌的思想与艺术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