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耿嘉川 《东岳论丛》2001,22(6):47-48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主要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梗阻。其解决必须与财政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消费政策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消除通货紧缩。目前应从两方面入手 :1 央行应配合财政政策 ,继续实行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 ,保证货币量的适度增加 ;2 加紧推进各项金融改革 ,改善货币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货币需求研究中 ,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对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政策需求管理的分析缺乏系统性 ;另一方面是对于该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较少涉及 ,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需求管理问题的研究更为鲜见。本文认为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其标志是货币需求函数公式的演变。货币政策框架及政策变量的选择是跟随其主导理论而变化的 ,在政策框架及政策变量的选择上 ,应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而改变和修正。要进行货币政策的需求管理 ,就要求货币需求总量是可测的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和总储备金的控制要有垄断性 ,货币政策目标要有稳定性 ,在利率政策上 ,利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并从真实利率出发。  相似文献   

3.
货币—产出之间的影响关系涉及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可行性。我们对货币—产出之间影响关系的一些典型化事实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统计检验 ,发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化事实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并不成立。这说明在目前实行稳健性货币政策的过程当中 ,我国货币政策的非中性原因和政策传导机制具有与政策工具和市场条件相关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的货币规则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是货币的内生性、金融创新、民间信用发展及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双目标弹性货币政策规则是避免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较好的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货币。稳定货币和稳定物价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实现这个最终目标,需要一个可直接操作的金融变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问目标。为了有效地控制社会总需求实现货币稳定,应选择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另外,中央银行还需要改革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特别是经济手段,如存款准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后,欧洲央行实行了一系列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限于作为"欧版的量化宽松"而被普遍关注的两轮三年期的长期再融资操作,还包括如利率承诺、强化信贷支持政策、资产担保债券购买计划、证券市场计划以及直接货币交易等多方面的内容。与美国不同,欧洲央行是管理超主权货币的中央银行,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具有独特之处。基于欧洲央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上述特点,从目前形势来看,欧洲尚存在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与可能。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 点。本文以宏观经济为背景,从短期和长期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同动力、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 的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方面,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并从提高政府信誉 、增加货币供给量、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配合角度,提出了提 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力发挥既有积极影响,又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仍受到很大的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作用整体上并不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并不显著。加强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加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规模还比较狭小,其资金配置、提供流动性便利、传递价格信号、提供公共市场操作平台的各项功能,还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得到发挥。本文从汇率制度、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的新视角分析加入WTO后我国资本流动与货币市场政策效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货币政策传导问题对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和微观经济运行至关重要。为此 剖析了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梗阻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金融风险约束环境的变化 ,即金融机构风险硬约束和社会信用风险软约束的矛盾冲突激化,并提出了完善货币传导机 制的相应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货币理论中 ,货币是否中性 ,即货币政策是否有效 ,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争论的问题。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 ,但更多的经济学家持货币非中性的观点 ,即认为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外汇占款波动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机理,探讨外汇占款波动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外汇占款波动能削弱人民银行货币控制的主导权,干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强政策操作的不确定性;可引致国内流动性从过剩向短缺转变,提高市场风险预期和资金成本,造成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实现;还可促使各类风险向人民银行集中,增强政策操作的风险性.为此,需要人民银行优化货币投放结构,推动政策操作由数量型向价格调控型过渡,以遏制市场利率的不断上升趋势,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和隐患.  相似文献   

13.
最优利率规则是能够最有效地实现政策目标变量稳定的利率规则。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以货币供应量为操作工具,利率传导机制不健全,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政策有效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利率为操作工具的货币政策备受市场期待。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最优利率规则在我国将会有好的适用性,能够为提升我国货币政策开辟一条新道路。然而,现阶段若要求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完全按照最优利率规则行事还面临障碍,亦不具备充足的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最优货币政策规则与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的货币政策受到了国内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作用日益突出,但经济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会影响和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何根据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借鉴外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实施的经验,选择中国最优货币政策,促使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有效是宏观经济能否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我国入市后货币政策操作环境的变化,提出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模式的建议:修改货币政策目标、改革存款准备金、发展货币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完善货币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16.
货币错配理论在国内外学者的努力下不断发展成熟,为我们观察金融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货币错配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我国在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选择上的矛盾状况,并就化解矛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持续高速增长,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实证分析发现,货币需求是影响我国货币供给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外汇占款、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信贷和消费需求是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应基于货币需求来实施货币政策调控措施,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效力.  相似文献   

18.
薛瑞鑫 《学术论坛》2007,30(7):103-105
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调控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而且越来越密切.股票市场的发展深刻影响着货币的供给需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而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应量变化、利率变化等调控手段也在影响着股票市场.在我国股市深刻变化的今天,对股票市场与货币政策调控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人民币实行自由兑换后,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虽然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汇率稳定,为改善贸易收支状况可以放松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但由于我国居民的高储蓄存款急需资产化,在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居民储蓄存款的资产化将有可能通过货币替代得以实现,引起国内货币存量的动荡不定,加之我国货币控制的效率较低,因此,我国近期货币政策的走向应该是适度从紧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政策的总称。1998年,我国中央银行为实现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主要政策工具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利率,对商业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和股票实行总量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