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现代主义诗学是在西方现代主义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双重文化背景下生成的 ,是本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和诗学融会的产物 ,它的成熟构成了对古典诗歌美学传统的“二次革命”。在这一生成过程中 ,西方现代主义诗学 /中国古典诗学、现代化 /民族化呈现出互相消长、对立、融合的态势。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在中国古典诗学的纵向制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横向影响的双重作用下 ,在诗歌观念、诗思方式、诗学策略等方面产生了从古典诗学到现代主义诗学的种种变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象征主义引进西方象征主义美学观并将其植根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美学特征。西方象征主义追求的是心灵与物质世界的对应、沟通和超越,中国象征主义力图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心与物冥”、主客消融、天人合一。周作人提出“象征即‘兴’说”,指出了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和中国古典诗艺在审美本质上的相通性,梁宗岱”以“契合说”为统辖,将象征这一西方诗学观念植入了中国诗学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象征主义是俄罗斯“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中最具影响力和最为活跃的文学流派,亦是对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反拨。它与现代主义内部的各种不同文学流派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呼应,构成了“白银时代”的一幅充满各种矛盾和复杂性的鲜明画面。  相似文献   

4.
文学影响的课题提出一个互文性的特殊挑战,因为影响的发生倾向于不规则和无意识的过程,很难做出简单的因果判断。而当文学影响涉及跨文化的互动时,就更为困难,因为动机与接受,借用与实践之间的落差以及两个文化传统的介入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卞之琳成于1930-1937年的作品,展现了对作家的多元影响之间的必然的有机关联。卞之琳自己及很多批评家都明白指出象征主义与现代主义对其作品的影响,但是他对西方影响的敏感度,很可能源自中国传统的背景,尤其是道佛思想,因为现代主义诗学补充强化了诗人的中国根柢,为其创作提供了具体的表现策略。反之,卞之琳的道佛思想倾向也给予他接受现代主义诗学一个特殊的视野角度,从而构成一个特殊的东西文学交流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学初潮中的象征主义并不仅仅是西方象征主义舶进后的翻版,“宽泛的象征主义”的近代文学传统,外来各路象征主义的多向度逼入,“五四”时代突出的批判要求和表现要求,是象征主义在中国文坛初步兴起的历史的、世界的和时代的三重依据,也是决定中国现代象征主义文学特性的三方面基本因素。新诗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弊端,特别是直白化、散文化,又构成了象征主义诗学建设的现实要求。对穆木天、王独清的“纯诗”理论价值的忽略是现代文学研究界历史的失误,应将其放在与闻一多、徐志摩的新诗格律论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价值审定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主义的源头及重要流派象征主义,五四前后登陆中国就对中国新诗的建设、发展生了深远的影 响。从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开始,象征主义逐渐为中国新诗坛所接纳,并被探索中的中国诗人“为我所用”成就了中 国史上的“现代派”“九叶诗派”。从20年代到30年代40年代,在中国新诗中涌动着一条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并 行发展的象征主义诗潮。  相似文献   

7.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戴望舒对中国传统诗词有益资源的择取和现代西方诗艺的吸纳,创作了独具个人艺术特色的象征主义诗歌,给当时的中国诗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戴望舒的象征主义诗歌不仅打破了当时中国新诗“已成的秩序”,向“理想秩序”又迈进了一步,而且还丰富了西方象征主义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存在,象征则是其总的结构特征和艺术倾向。这可以从现代主义的诗学主张“对应契合说”、“感觉交错说”和“象征比兴说”中得到证实。综合三种界说,本文认为,象征是一种意义结构。这个结构是双重的,并且重合在能指的象征本体层面。象征体既自足,又以其隐喻和暗示能,预示着象征的深层精神内涵。这个意义结构在功能上具有象征的通约性和统摄作用,使现代主义诗歌与生命形式同构,融通生活世界,并向神话历史延伸成为可能。而这种同构、融通和延伸,是在诗歌文本的象征结构中自主实现的。这种体认在大量的现代主义诗歌文本研究中获得,并升华为一种诗学模式。这一模式使结构与功能在现代主义诗歌文本中具有不可剥离的特性,从而达到诗学理论和艺术倾向的互动和契合。  相似文献   

9.
波德莱尔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他的学思想是从浪漫主义过渡到象征主义的一种状态,开启了从浪漫主义发展到现代主义的新时期。本从波德莱尔对雨果的继承和发展入手,把它放到浪漫主义学传统中进行更深入的考查,而不只是孤立研究前期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研究者以自己研究和理解的思潮或流派,诸如世纪末思潮、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来概括理应由现代主义来代表的文学思潮或流派。克服这种以偏概全的研究现象的路径应该是回到历史现场,还原和运用作为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的“现代主义”这一更具涵盖力的概念,并以此来重新审视它所具有的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双重特性。正是这种双重性带来了中国现代主义不同于欧美现代主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俄国象征主义是俄国现代主义的先声,是其白银时代最有成就、最有影响力的流派。它独特的诗学视角和鲜明的语言特色,引发了俄国诗歌的又一次复兴和繁荣,成为俄罗斯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的语言特色表现在神话化、音乐性、暗示性、法术性和层次性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威廉·布莱克接受了多神论向一神论过渡的观点,同时倡导从一神论向泛神论的回归,并在这种逃逸中寻找诗歌的灵感,通过大量含混的诗歌修辞构建出复杂的多重意义体系,并在深层结构中将二元对立中的主从关系进行了颠覆与解构,颂扬有差别的具体神性,属于后一神时代的泛神论,体现出谨慎的建构特征。布莱克诗歌中动植物意象的泛神主义解读,暗示并激发了诗歌中具有前瞻与预言性质的独特诗性逻辑,对于现代主义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坛的“诗化小说”是受西方象征主义文学及中国传统诗学影响的文本书写,是中国现代小说一种崭新的类型创新。这种小说的诗化倾向与西方小说20世纪的历史发展大体上保持一种同步的进程。诗化小说的主导艺术倾向主要表现为语言的诗化与结构的散文化,小说艺术思维的意念化、抽象化,以及意象性抒情、象征性意境的营造等诸种形式特征。整个诗化小说的发展轨迹表现为由具象意境的营造走到对观念世界的钟情。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艺术实践与诗性的哲学思考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全新的艺术维度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简析史蒂文斯诗歌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蒂文斯是象征主义诗派中著名的诗人。他在诗歌中用艺术想象力创造人和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他的诗中处处显示出音乐和绘画的艺术特征 ,并且充满了哲学意味的回响  相似文献   

1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 ansfield)是英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她1888年生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1923年客死于法国南部小城冯滕布罗,年仅35岁。在曼斯菲尔德生活的时间里,作家和评论家中普遍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即“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已经不再胜任其职责了;其想象的世界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象征诗派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河。但是这个原应取得更大文学成就的诗歌流派,在一定程度上却因代表人物李金发对中国象征诗派盗火者角色的执迷,人为地搁置了其中国象征派旗手的历史责任,最终在个人利益和对象征诗艺的浅尝辄止的裹挟下,遁入个人生活的小天地,逐渐远离诗歌大潮的轨道,象征主义诗派和他本人的创作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7.
简论《都柏林人》的表现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是现实主义作品.但乔伊斯在技巧方面追新求奇异、顿悟、象征和处心积虑地求平庸使它有别于传统短篇小说,为它抹上了浓浓的现代主义文学色彩.<都>奠定了乔伊斯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戴望舒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领袖,强调新诗“应该有新的情绪和表达这种情绪的形式”,主张写“纯诗”,统摄在他诗歌中忧郁感伤的情怀,是诗人通过对自我灵魂的本真思考得到全面的展示;诗人灵魂与自然意象的融合,既表现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密切联系,又深印着传统文化的心理情结。  相似文献   

19.
艾米丽·勃朗特1847年出版的《呼啸山庄》被当时的英国评论界批评为一部"乱七八糟、拼拼凑凑、不成体统"的作品。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呼啸山庄》和她的作者却声名日增,备受人们青睐。现代主义的主题、象征手法、叙事技巧成为破解这部作品的经典的重要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