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社区建设就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其本质内涵是满足或服务于居民的生活需求;社区建设一般是由社会转型而引起,在当前中国社会也有其特殊原因:从社会层面看,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将使政府、单位和家庭的有关或部分生活职能剥离或外移给社区。从个人层面看,城市的无业人口、流动人口及老年人口暂时或日趋增多将给社会建设提出愈来愈多且愈来愈高的要求;社会性、地域性和生活性是社区建设的基本特征,也是社区建设与政权建设等其他组织建设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汤晋苏 《社区》2002,(15):26-27
在宏观的层面上看,社区建设正给城市带来一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革命。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她找到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钥匙,由此开拓了中国城市建设的新局面。“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是一种政府与社会共生共长、相辅相成的互动格局。于是,现代社区的内在价值从行政全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社区从传统的家元共同体转变为族阎共同体。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农村社区建设正从“扒旧房、盖新楼、建公园、造广场”的物质层面转向“社会心态”、“公民道德”、“社区文化”等精神文化层面。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就指明了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合作共同体,引导村民过一种共同体化的现代社区生活。  相似文献   

4.
论社区建设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建设社会化是我国目前有关社区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推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搞好社区服务,培育社区成员的社区意识是我国社区建设社会化的基本任务,这需要政府转变管理模式,从政府的统包统揽转到利用社会共同资源、实现社区建设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对城市社区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笔者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社区的实质是关系模式,社区建设的关键是社区共同体性质关系的培养。重建社区是应我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通过社区建设对解构的社会关系进行重组,建立人际关系和谐的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现代社会,共同体以地域共同体和脱域共同体两种形式存在,社区建设就是建设地域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这股社会转型强烈地冲击和解构着社区的多种功能。使得城市社区结构与功能都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严重地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水准的需要。我们认为,通过对社区功能的重构是解决社区危机,深化社区建设和促进社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功能重构的重心就是培育、壮大和完善社区服务,发育、提升和完备社区体系,重铸社区凝集力和社区归属感。而当务之急就是构建完备而有效的社区行动计划和社区发展蓝图,促进社区功能复位和重构。而武汉883就是武汉市政府为全面提高武汉市社区建设水平,努力做到社会保障到社区、城市管理到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到社区、社会服务到社区,全面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宏伟社区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7.
社区可以理解为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一定的地域空间,社区的社会性与地域性是密不可分的。地域和人口是构成社区的两个基本要素,其中人口是构成社区的主体。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实现社会控制或管理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社区建设的兴起,实际上成为重建某种人文价值的表征,也是从抽象意义上实现对人的管理的一种平台。中国社区建设的兴起,则更凸现了社区作为人口管理平台的功利性功能。借助社区实施社会控制或管理,国际上有成功案例。在中国式人口控制实践中,社区的功能作用不仅为学界所关注,而且为实践所证明。在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落实的过程中,社区既是有效载体,又是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凸显。城市社区作为社会结构的基础层面,是社区内部矛盾的交汇地、集合体。本文从分析城市社区矛盾的表现形式和探讨城市社区矛盾的产生原因入手,进而提出一系列解决城市社区矛盾的具体对策,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一、社区因素与经济犯罪 社区是指聚集在某一地域的社会成员或其群体所形成的相互交往与关联的社会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①.从社会角度看,社区是一个群体组合;从地域角度看,社区又是一个群体的活动空间.社区的特征包括:(1)社会性.社区是构成社会整体的一个单元,也是相对于整个社会的一个"小社会",社区具有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项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2)区域性.社区的人们以一定的地域为界限,聚集在一起,在空间上形成一定的区域.(3)互动性.社区中的人们在相互的生活和交往中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彼此产生互动.社区中的人们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有文化、习惯等方面的认同感.(4)职能性.社区具有商业、服务业、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设施和职能.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反映在价值观层面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社会转型促进了我国公民现代公民意识的觉醒。本文从转型期特有的社会矛盾、社会政治经济等条件以及网络等新兴媒体角度分析了我国公民现代公民意识觉醒的根源及条件。  相似文献   

11.
社区不仅是个体生活、利益、情感的共同体,更是嵌入于宏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变迁之中。因此,在研究任何一种类型的社区之前,厘清其可供依托的历史/起始资源及其发展变迁历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故而,有必要在既有的“社区能力”研究脉络中,加入历史的分析维度和宏观的分析框架,以期拓展现有的社区能力研究视角。总的来说,提升“社区能力”的关键点和核心议题就在于提升社区的“自治力”,增进社区居民福祉才是社区能力提升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2.
作为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资本理论对构建和谐社区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第一,中国城市社区的社会状态与社会资本范式有不谋而合之处。第二,社会资本提倡的对社区人的社会需求和作为社区生命共同体的重视有利于减轻中国学界被理性选择范式和新古典经济学毒化过深的危险,纠正社区居民行为选择的过分理性化倾向,在社区治理研究中恢复人本主义精神。探索社会资本在宁波和谐社区构建中的作用,对于进一步加快城市社区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过程。在建设公共设施、开展公共活动方面 ,社区建设需要经济的强有力支持。社区建设是发展基层民主的过程 ,也是一个多元行为主体的互动过程。社区成员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关键。在社区建设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 ,但权力精英的过度参与并不有利于本质意义上的社区建设。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社区建设也遇到了来自社区内组织的经济理性和社会成员的个人自主意识增强及传统的社会团结遭到破坏等方面的影响。据此 ,本文提出了社区建设的逻辑及政府、社区组织、社区成员三方合作 ,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种资源共同支持的社区建设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4.
社区公共问题是社区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需要各种主体共同治理.在治理视角下,社工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开始介入社区公共问题.在S街社区广场噪声扰民问题这一案例中,社工通过紧急介入、确定治理主体、沟通协调、达成共识的介入步骤完成了对广场噪声扰民问题的治理.在这一过程中社工主要扮演着协调者、建议者、沟通者等不同角色,并促成社区公共问题理性解决,带动了社区多元主体治理的发展.这一过程反映了社区治理从传统行政管理向多元治理发展的趋势,但也折射出社区治理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的微观缩影和基本单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快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从现实空间布局审视,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需要以主体存在为支点要素,以现实交往为空间要素,以“共同善”为目标要素。嵌入社区的真实生活情境,多元价值观激荡之下居民的道德自我缺场、空间完整性剥离中居民的道德交往缺乏、风险社会语境中居民的道德审美流失成为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的困境之源。聚合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诸要素之“力”,需要在关注个体中引领道德主体的回归,在空间交往对话中激发道德情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区道德审美。  相似文献   

16.
将社区层面的社会资本定义为一个社区的各种居民团体和协会的活跃程度,从该视角研究城乡老年居民在健康上的差异。通过多层模型,控制个人因素,分析社区社会资本与个人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引入社会资本变量对比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异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个人层面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人口学变量以及社区层面的经济变量之后,社区社会资本与个人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对于个人的身体功能状态,社区层面因素的影响则不明显,更多地是受到个人层面变量的作用。其次,在控制社会资本变量后,城乡老年居民在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明显变小,说明社区社会资本在解释城市与乡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差异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城市居民的优势来自更高的组织和团体参与程度。研究也部分地证实了中国老年人群体健康不平等的社会原因,为人口健康差异形成的理论探讨提供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7.
社区体育是一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众参与程度最高、联系最密切、渗透进社会每个细胞的体育形态,而体育生态化是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是全新的体育理念。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将体育生态化的理念与社区体育的发展相结合,既符合体育发展方向,又紧密契合社区建设规划,是一件相得益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社区自组织能力的有机构成及其提升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自组织能力是指社区组织和机构在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而实现自我生存、逐渐完善和不断壮大的能力。它是由整合资源、凝聚共识、化解冲突、促进和谐、自我适应和实现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有机构成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要提升社区自组织的能力,可以从内核、环境和机制等三个方面来大力实施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9.
刍议乡村公民共同体构建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体是人们彼此平等、相互关爱、和谐温馨的生活形态。我国乡村社会的历史形态包括传统的宗族共同体与村落共同体、人民公社时期的行政共同体,但随着乡村价值体系与社会关系图式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这些共同体形态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公民共同体的构建成为当前乡村自治的学理诉求与实践圭臬。公民共同体构建的现实进路是通过重塑乡规民约与发展公民教育、培育乡村公民社会、发动村民积极参与自治实践来培育乡村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以罪犯复归社会为矫正目标,以社区为矫正平台,以国家、社会为矫正主体,可见社区矫正是一项以刑罚执行属性为主兼具社会工作属性的新型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制度的这种独特属性决定了其独具特色的制度价值追求。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蕴含着普遍价值和特殊价值两个层次的价值目标,其普遍价值目标包括公正性、人道性、效率性和民主性;其特殊价值在于有利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社区建设、司法体制改革等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