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从哲学的角度考虑人与环境的关系,从中得出结论:人的所有活动、人的生存发展会不断破坏环境的平衡,人类的理性会力图维持人的发展与环境的平衡,但是人的本性会不断从环境中索取。人依赖环境,但又不得不破坏环境。人类的理性只能延缓对环境的破坏,但是不能改变人类破坏环境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其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真切眷注.这是一种追求全球系统安全的理性,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理性作为自觉的理性与人和自然关系理性的和解,有望把自然和人自身从逆反的文化模式的统摄与服膺中解救出来.这不仅要求重新建构外部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重新建构人类社会的文化精神生态或精神生态的协调与平衡,实现对人类文化理性与生产、生活方式的重新塑型.  相似文献   

3.
哈耶克指出人类的历史源于个人奋斗,个人奋斗离不开个人自由,个人自由以责任为前提。有责任能力的人在自发行动中,通过试错不断积累经验而习得知识,凭借知识的无偿馈赠,利用促进进步的力量而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虽然产生不平等,但是自发行动可以自我调节逐步消除不平等,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然而,理性的滥用会导致人为破坏自发行动,使得社会停滞。对此必须以法治来约束理性,而民主则是法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往往社会冲突破坏了这种和谐,其根源在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不相容,为了解决冲突,必然会引入"第三方",在当代主要表现为法律体系和政府的建立,即以外在强制形成博弈均衡,但是"第三方"在解决冲突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冲突,即政府失灵.一系列博弈论实验表明,维系社会和谐的不能仅仅是法律和制度,更重要的是道德.  相似文献   

5.
理性主义发展观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蒙昧走向文明、从野蛮走向理性,这是人类的进步,是社会的发展。理性地筹划自己的生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点。但是,如果把理性作为人类活动的唯一根据,把理性工具化,那么理性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主义在不同程度上正是从这一侧面来理解、规定和运用理性。一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地颂扬理性和崇拜理性是从启蒙运动开始的。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们高举“理性”的旗帜,把“理性”作为裁决一切的唯一权威。他们崇拜理性,以理性取代“神性”。理性主义思维方法成为主宰学术研究的最基本方法。一切…  相似文献   

6.
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从经济理性到生态经济理性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个案社区村民从破坏环境来寻求生存、发展经济,到经济飞跃之后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成功地实现了由单纯经济理性向生态经济理性的转变.这种转变时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与环境危机的矛盾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飞 《齐鲁学刊》2013,(3):81-85
经济理性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经济理性虽然使人类克服了愚昧,摆脱了贫穷,但其并不能无限制的膨胀和使用。经济理性在本体论和存在论上都存在着限度。生态理性是将大自然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融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和谐的理性。经济理性超出了其合理性限度就会转化为非理性,带来负面效应。当代经济理性的不断扩张的非理性逻辑正大盛其行,因此必须扬弃经济理性,发展并实施生态理性,从而避免导致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从启蒙理性到技术理性,现代性在不断的发展演变,工具理性逐渐演变成一种拥有主导性地位的理性,为了使人们的理性精神不断发扬,必然会导致对宗教的祛魅。资本主义社会使人无法意识到自己最根本的诉求,他们从对某一信仰的追求中脱身,继而又去追寻新的信仰来克服自身面对的各种问题,最终导致信仰危机。从现代性的角度出发解读引发信仰危机的原因,并希望通过对理性的合理利用的同时将之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以调制解救现代人类面临的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9.
人类自我认识是随着人类理性的成熟而不断深化的。理性在人类自我认识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多重哲学内涵并表现为不同的具体形式。古希腊传统理性精神的形成深深影响了西方人类自我认识的发展。由古希腊传统理性精神衍生出来的宗教理性、启蒙理性、技术理性和绝对精神,反映了西方从古典到近代人类自我认识演进的基本路向和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自我认识的不同特点。传统理性精神的充分发展为人类从整体上宏观地把握人类自身以及弘扬人的主体性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表现出传统理性特有的局限。从多层面、多角度对传统理性的批判和超越构成现代文化精神的主流,反映了人类自我认识已发展到新高度,具有了新特点,同时许多思潮又陷入另一种片面性。面对世纪之交,总结西方人类自我认识的艰难历程,以总体性的人为核心,扬弃各种片面性,形成健全理性,并实现健全理性与人学研究的统一,这是当代人类自我认识向纵深发展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0.
论点集萃     
【高等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顾明远在《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上发表题为《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文章指出:科学精神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高度物质文明的世界,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面创造着为人们享受的物质财富,另一面却在制造着毁灭人类的武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为了争夺财富而争斗,为了财富而不惜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如果再不理性,前途只会是自我毁灭。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就是呼唤人类理性的回归。高等学校是社会的最高学府,是知识的殿堂,它不仅培养科学技术人才,而且培养着社会的知识群体。…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人类的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必定从其自身生存的环境中进行索取并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是人类满足自我需要,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对这种利益关系的调整需要道德的规范,因此,道德与利益之间就存在着永远的矛盾和张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正确对待和处理好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透过文化,人类在不同层面和视角中确证着自己的本质。哲学作为人类的自我意识理论,从古至今,有一个不断向人自身回归的发展逻辑。当代文化哲学建构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回答和解决当代人类文化实践所提出的问题,尤其是面向21世纪人类发展所日益关注的人的存在、人的生存及文化环境、文化进步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等问题,进而在一种自觉的意义上反映和表达人与文化世界关系的理性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与人”的关系折射着文化哲学的最基本内涵。哲学立足于人的现实存在与发展而对文化的能动思考,为文化的现实发展与…  相似文献   

13.
发展价值理性是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的目的、意义和伦理属性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把握.从发展价值理性的视阈来看GNH关怀,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终极价值目标.GNH关怀在矫正GDP崇拜的同时,促成了人类社会发展价值目标转向人的幸福,把实现人的幸福作为引领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航标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4.
人类行为与制度关系的研究有三大视角,即理性假设、有限理性及认知科学三个方面.这三个视角从不同的层面揭示了人类行为与制度的关系.人类行为与制度关系研究的视角之一是规则遵循者与理性最大化者之间的关系;视角之二是制度与人的有限理性的关系;视角之三是基于认知科学的制度研究.这三个层面对人类行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也就是讲更接近于现实的人,这在很大程度已验证了科斯的断言,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应该从现实的人出发,只有从现实的人出发,我们才能揭示制度的起源及其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环境危机的凸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凤珍  熊岳平 《齐鲁学刊》2007,25(3):118-121
今天,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灾难———环境危机。环境危机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类的个体本位思维方式支配下的科学技术异化的产物。我们有必要追溯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人类理性出发,探讨环境危机的根源;从人出发,以人为本,探求解决环境危机的途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椒军  李桂林 《学术界》2007,42(2):231-235
周围的环境仍在不断地恶化,而且看起来正是我们的过错加剧了这种局面。虽然,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似乎仍然不能改变环境恶化的程度。问题在哪?笔者认为在于没有确立环境责任意识,养成环境责任习惯。本文比较了理性主体和非理性主体对环境问题看法的不同,系统地阐述了理性主体和非理性主体的环境责任,从人的责任意识出发寻求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行为理性是人类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理性完整形态应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行为理性的统一.行为理性对"何然"的建构,是以工具理性对"实然"的把握和价值理性对"应然"的确立为基础的.以行为理性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人类理性的完整形态,使其在"实然"、"应然"与"何然"的三个层面上展现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了作为完整形态的理性对真、善、美的追求,使理性达到了在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合规范性的统一中,把握人与客观世界及人类社会自身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宋秀葵 《东岳论丛》2012,33(5):86-90
当代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段义孚关注人的终极命运,以人之生存为核心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他一方面认为,环境建构中,脱离道德的人类想象力会导致种种恶果;另一方面提倡在道德规范之下,人类通过想象力创建注重人性化、内在道德美和通向真实感的人工景观以及有助于升华人性和数化风俗的艺术世界,体现了段义孚主张想象力与道德平衡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自由是人的全面发展程度的标志.人作为具有追求理性超越特点的存在物,自由往往体现在对束缚人自由发展的超越中,但是,超越是指人类立足于自然的束缚,同时要有超出自然束缚的愿望与可能.所以,表达人的自由的超越是有维度限定的,本文从以往对自由的论述出发,着重分析了作为全面发展的人的自由的三种维度空间.试图在实践上界定人的行为空间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与生存     
哲学离不开人的生存 ,人的生存活动不断地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而哲学又提供给人类生存的智慧。哲学的“爱智”是爱人类生存之智 ,哲学发展史就是对不断发展的人的生存问题进行理性反思的历史。所以 ,哲学是从总体上对人的生存境遇及其生存方式等进行理性思考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