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费耶阿本德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不可通约的观点是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费耶阿本德不可通约理论的主要内容的分析,折射出不可通约的理论对后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因为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的理论反对的同样是理性中心主义,这与后现代的观点是一致的.他的不可通约的观点也进一步表明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有开始融合的趋向.  相似文献   

2.
科学知识社会学与费耶阿本德哲学在历史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科学知识社会学继承了费耶阿本德哲学的相对主义因素,并将其发展得更为彻底.科学知识社会学以相对主义认识论为基础,解释了默顿传统无法解释的许多反常现象,揭示出科学知识的相对性,揭开了科学的神秘面纱.但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无法克服相对主义的理论矛盾,而且其研究只限于经验领域,表现出局限性和浅薄性.  相似文献   

3.
费耶阿本德的整个哲学体现了一种相对主义观点。文章从相对主义的定义、方法、意义阐述了费耶阿本德的基本观点。费耶阿本德倡导相对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要克服理性的绝对化,从抽象概念转向人的生活。因而,费耶阿本德的哲学呈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某种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没有充分注意和挖掘费耶阿本德的一些重要思想。实际上,费耶阿本德的知识论提出了社会科学的实践建构问题,关于理性及合理性的见解重建了社会科学的理性特征,认识论无政府主义和相对主义论题是后现代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的重要来源和思想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人们之所以不断地误解无政府主义认识论,其主要根源是忽视了它是侧重反面论证的治疗性理论。"怎么都行"不是费耶阿本德对于科学研究方法和准则的描述和提倡。他不过是以一种非常戏剧化的修辞学方式表达一个朴素的真理:任何规则都有其局限性。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的修辞学特点:隐喻和反证法的大量使用也是其理论内容的本质体现。从修辞学策略的角度看,无政府主义认识论不是费耶阿本德心目中的真理,只是他用于治疗目前人类思想疾病的良药。理论除了具有正面的建设性功能之外,还具有反面消解的治疗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库恩与费耶阿本德是科学哲学中的巨匠,是科学哲学界熟知的历史主义代表人物,但《从科学哲学走向文化哲学———库恩与费耶阿本德思想的后现代转型》一书打破了以往的定位,在后现代/文化转型这一新的视域下对二人做了独到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规范相对性与道德相对主义是内在关联的两者,前者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类社会道德的事实,而后者则表现为各种相对主义的理论。规范相对性既表现为规范有效性的相对性,也表现为同一规范体系在实践中的冲突以及不同规范体系的冲突。在规范相对性的社会前提下,当代伦理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相对主义理论,其中,哈曼以内在判断为理据,提出不同共同体的道德不可通约的问题,但实际上他是以规范相对性来为自己辩护,哈曼的问题同时也完全无视了人的道德本性。斯坎伦的温和相对主义的理由仍然是规范相对性,而威廉斯提出的距离相对主义,则将历史时空中的道德文化看成是一个相对主义的问题来为之辩护,实际上仍然是一个规范相对性问题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波普尔在理性基础之上,在科学方法之中渗透着人本主义思想;费耶阿本德在非理性基础之上,强调人本主义思想在科学方法中的重要性,然后,费耶阿本德把人本主义思想发展到社会生活层面之中.他们的思想中都闪烁着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费耶阿本德坚持用历史主义的方法来分析科学,并由此出发对归纳原则的最后堡垒——“理论与事实一致”进行了彻底批判。他通过对科学史的人类学解读提出了与其开放科学观相对应的“反归纳法”。  相似文献   

10.
费耶阿本德虽然没有专门论述自由,但是他的国家中立观、教育“超市论”、个体自由观都体现了他的自由观,深刻解读这位哲人的自由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也许会提供一个另类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论费耶阿本德的“怎么都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费耶阿本德从批判传统的理性主义方法论出发,通过对科学史的考察,提出了"怎么都行"的多元主义方法论。不过,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并不是反对一切方法,他的"怎么都行"也不是一条新的方法论规则。"怎么都行"的多元主义方法论有很多值得人们借鉴的地方,也存在一些偏颇之处,需要正确地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2.
库恩将自己的“不可通约性”概念描述成“局部的”和一种不可翻译性,认为在不同群体间的交流事实上是完全可能的。库恩明确考虑了交流的两条道路,即解释和执双语。作者认为前两条道路与科学静态结构是相符的,而不可通约性中还有一条与科学动态结构相符的道路:辞典改变。当这一道路并非虚拟,当它扩展至文化交流时,可以在西学东渐中找到证明。  相似文献   

13.
费耶阿本德提出的"自由社会"概念典型地体现了他的科学社会观。尽管他没有具体描绘"自由社会"的实现途径,但从他的对"自由社会"提出的要求来看,其思想对人们正确地看待科学的社会功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的科学社会观为我们正确看待科学与其他社会传统、科学与国家、科学与教育的关系提供了极其有益的视角。而同时理应看到,这种自由社会的完全实现不论对于科学还是对于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是不可能和不应该的。  相似文献   

14.
梭罗在其著作《在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AWeekontheConcordandMerrimackRivers)中阐述了他对东西方哲学、东西方民族特性及不同民族神话联系的看法。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分析 ,他的思想抓住了文化比较的实质 ,体现了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的生态平衡 ,与当代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有不谋而合之处 ,并对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当代文化语境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确实性》中的某些段落似乎透露出某种相对主义倾向,这与维特根斯坦一贯的反相对主义格调不太协调。对于维特根斯坦对相对主义到底持什么态度,构成了他的“相对主义之谜”。基于对摩尔命题的轴心地位、信念系统的确实性、行为方式等理论在维特根斯坦哲学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相对主义之谜”的谜底逐渐露出水面。  相似文献   

16.
人生态度的不同决定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前途。新中国的嫩芽必由旧中国的老根——乡村长出。乡建时期较之“五四”时期梁漱溟的理论具有更浓厚的儒学色彩,但并未改其生命哲学特质,并在多方面影响着乡村建设思想:对生命主体性的认识使其注重农民自觉;有机整体思想使其反对阶级斗争;中庸之道导致其思想的第三条道路特色;相对主义导向政治的改良主义。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主义在德国的兴起中始终与民族主义交织在一起。兰克及其普鲁士学派就表现出了这种倾向。狄尔泰进行了历史理性批判,其实质是以历史意识取代形而上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历史主义越来越深地陷入相对主义危机。梅尼克为历史主义进行了积极的辩护,但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海德格尔对古典历史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生命在本源上就是历史性的。历史主义的兴衰表明了西方文明的困境。海德格尔把二战之后的世界称为"世界的黑夜",这是因为源于西方文明的现代技术潜藏着毁灭倾向,而这种毁灭倾向又可远溯于古希腊哲学的宰制倾向。世界的出路在于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是屠龙术,它必须与其研究对象相伴而行,适时而作.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极其宽泛,涵盖了人和社会以及宇宙万物.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研究方法的多元性.所谓多元主义,是美国当代哲学家法伊尔阿本德首先提出来的一种科学方法论.其核心理论就是"怎么都行",也称为"反规则".他的多元主义虽然在理论上有失偏颇,但却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打开了广阔的新天地.我们应当对他那"怎么都行"的主张进行改造,即知道什么方法对什么问题能行,就选择什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境遇伦理学是美国基督教内部20世纪60年代起出现的新道德改革运动的产物。与拉姆色(P.Ramsey)为代表的保守派的论争中,革新派中的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最为激进,影响最大。弗莱彻赞赏道德相对主义,甚至把自己的伦理学说称为以实用主义为战略,相对主义为战术,以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实证主义和人格主义等4条实用原理为行动方针,以“爱”为至高原则的道德观。然而事实上,笔者认为:弗莱彻的境遇是相对的,而爱则是道德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