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的尧舜禹、夏商之际和商周之际的五星会聚、日食和历日等天象,利用现代天文学的方法采推算这些天象的年代,从而可以对尧舜禹和夏商的年代进行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夏小正》之天文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小正》本以《小正》为书名,是华夏先民数千年观象授时的结集,是现存最古老的月令。与《尧典》相比,《小正》记录观测星象的方法十分古远,必先于《尧典》而作。与《诗·七月》相比,《小正》与之建正一致,乃建丑而不是建子、建寅。《小正》对参宿格外重视,反映了夏民族观星象的习俗。与《月令》相比,两者所记天象一致,《月令》实源于《小正》。而作《月令》者笃信夏正,将《小正》天象以夏正理解,又配以夏正的物候。《月令》之天象与物候错位正好是一个月。据记载的星象位置研究,《夏小正》成书虽在东周,然所保存的天象资料,确是夏代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的尧舜禹、夏商之际和商周之际的五星会聚、日食和历日等天象,利用现代天文学的方法来推算这些天象的年代,从而可以对尧舜禹和夏商的年代进行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战国楚墓帛画人物形象兼具巫觋与墓主双重角色,是汉代关于死后世界想象和图像出现的先导。汉墓帛画描绘天象与天府(太一主神)组合的天界图像,汉墓壁画、画像石描绘天象与仙界(西王母主神)组合的天界图像;汉代冥官系统复杂,但缺少冥界图像。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墓葬照墙与墓室覆斗顶四坡描绘西王母与东王公共同主宰的天界图像,天象图像较少出现。南北朝时期,孝子高士与渐趋科学的天象认识组成的天界想象出现。对天界的无限向往与对冥界的极端回避是汉魏晋南北朝中国人关于死后世界想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今年将发生多次奇特天象,天文爱好者可一饱眼福。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介绍,虎年最壮观的天文奇观,当属难得一见的狮子座流星暴雨。据推算,将在今年11月18日发生,中国是全球最佳观测地点。此外,本世纪中国境内最后一次日环食将出现在今年8月22日。今年9月16日将发生“木星冲日”和10月24日将发生“土星冲日”的天象。  相似文献   

6.
岁时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上古时期劳动人民对天象、气象和物象的认识结晶,凝结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智慧和经验,与农业生产、民众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阐述了春节这一中国人最隆重盛大的节日习俗的形成、发展与变迁以及岁时节俗变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汉唐时期,“蚩尤旗”被定义为类彗,而后曲象旗的天象,是兵灾、国丧等灾异的征兆。在汉唐典籍的有关记载中,有为了硬套事应而出现史实错误,如有一次天象不同文献所载事应不同等现象的出现。而“蚩尤旗”的占辞可能也经历了术家根据天象之后的时事,结合现实政治而加以修改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当时民众之所以迷信这些天象星占,是与汉唐时期的现实政治情况,阴阳五行为主的主流儒家思想、佛道等宗教神秘主义,以及别有用心者的利用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
汉唐时期,"枉矢"被认作是昭示动乱、灭亡的流星天象。截至北宋前期,史籍记载了17次秦末至唐代的"枉矢"天象,而这些记载中出现了发生时间的错乱、描述细节的出入、占辞事应的牵强附会等问题。对"枉矢"的解释,也从《史记》、《汉书》所见的两种,增加到了唐代《开元占经》等书中所见的数十种。其中部分可能是后人参考之前天象后的时事而修改、增加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当时人们之所以如此迷信"枉矢",是与汉唐之际阴阳五行为主的主流儒家思想、佛道等宗教神秘主义,以及统治者或有心人的有意推波助澜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麽经以宗教典籍的形式凝固了诸多壮族古老的神话因子,其中存在大量的英雄特异诞生母题,形成了一系列感生神话。麽经感生神话中的感应物分别为风、虹、水等自然天象,本文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语境中分析这些自然天象的文化内涵,以揭示麽经感生神话产生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0.
伐纣天象与岁鼎五星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历史上缺少直接记载 ,武王克商之年是历史年代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 ;而记述有关伐纣天象和历日的文献 ,多出于后人之手 ,时间跨度很大且互相矛盾。因此 ,要利用这些文献记载的天象考查克商的年代 ,必须去伪存真并设法把许多不同说法统一起来。作者认为 ,文献记载的武王克商时出现的五星会聚现象和新出土西周铜器利簋铭文记载的“岁鼎”(木星中天 ) ,对于讨论克商年代都很重要 ,应该予以重视。文章对文献记载的伐纣天象 ,五星聚 ,西周铜器月相纪日和“岁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天文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四大学科之一。中国在天文天象观测、历法制订推步等方面曾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高度发展 ,是政治、生产需求、人们求知欲交互作用的结果。农业是中国古代的主导产业 ,它对天文的发展形成了强大推动 ;与此同时 ,天文学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农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天象观测和历法的进步 ,伴随和标志着农业及农学理论的重要发展。本文将从日月五星的观测、历法制订推步以及时节的确立等方面来探研中国古代天文对传统农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汉语看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语言分析的方法揭示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以及与时间有关的文化事象的内涵,得出了几个基本结论;分析了农事、天象与时间的有机关联以及汉民族对时间的某些具体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法天象地”与“以人为本”哲学和美学设计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设计思想是通过综合分析方法实践的“法天象地”的设计美学哲学,与西方“以人为本”的传统设计哲学与美学有着不同的根源,二者在解决艺术设计问题时也遵循着不同的原则和标准.本文试图探寻两种设计文化体系的主要发展过程和解决艺术设计问题的不同方法,进而分析中、西方艺术设计语言形式的异质特征,总结我国传统设计文化的优势,提出“法天象地”及其美学哲学中“游”的特质是中国特色设计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8日下午,“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我省柳林高红遗址的商代夯土基址入选。为了对高红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笔者通过多方调查,从村名考证、文化遗存、高红人物、天象阐发四个方面对高红遗址所在地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5.
1976年8月我参与了我省科技局、文化局和教育局组织的有关山西省地方志普查天象资料工作。在普查过程中,我有机会看到1976年8月天象资料组汇编的《中国地方志综录》(待定稿)。这部书集全国地区方志目录之大成,而且是目前最新的资料。该书的山西部分录有573种方志,相当完备。但我发现其中明版成化《山西通志》的年代有问题。现在提出来就教于该书的编者朱士嘉同志。  相似文献   

16.
占星术因其借由天象,能够预测人世间的事物,与天命王权息息相关.正统观的论述也围绕天命王权展开.对正统观有所论述者往往也对占星术有所关注.分析诸家在论述三国正统观时对占星术的处理,不仅可得见各家的主观意图、立场,而且能够认识占星术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7.
据5种天象记录(武成历日月相、岁在鹑火、五星聚房、哈雷彗星、文王35年正月丙子月食),从武王伐纣年的45种说法中,用天文综合法求得最优解为公元前1046年。  相似文献   

18.
正满人入关后,清基本上继承了汉族顺应时令的古老节庆风俗,同时又加入了一些满族传统民族特色。春节是汉民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清代宫廷也极其重视春节,圆明园正月的筵宴活动就是典型的代表。形式多样的筵宴活动是圆明园正月里的重头戏,特别是从乾隆朝起每年清帝都在圆明园必设"上元三宴"。一般来说,"上元三宴"定期定例举行,但因斋期、天象等原因也有停止或者移到其他日子的时候。如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乾隆  相似文献   

19.
阴阳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阴阳哲学思想诸元素早已产生并蕴涵在"天象观测"和"生育崇拜"等人类早期的社会实践和理论体系中。在天象观测中,实际上蕴涵了后来阴阳哲学中的两个主要规律:"循环变化"与"往复消长";而在生育崇拜中,则蕴涵着"阴阳二元"形式的直接来源———男女二元。作为先秦天人关系转变之表征的"巫史传统",其存在为阴阳哲学的最终形成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古代天文学有着悠久的光辉历史。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很早以前就有相当系统的天文观测记录,许多发现和天象记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特别在历学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有研究的国家,贡献也最大。但是,我国古代历法发展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着斗争,每前进一步,都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