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蒋秀兰  刘金方 《城市》2007,(5):25-28
一、中国三大城市圈经济实力及中心城市影响力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形成三大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以北京、天津及周边河北城市构成的京津冀城市群和以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等城市构成的珠三角城市群.  相似文献   

2.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时代标志,是确立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国际战略地位。由此,长三角城市群将会出现功能提升和空间扩展两大发展趋向。在功能提升方面,上海应迈向高端国际化,长三角城市群应迈向更有深度的区域一体化;在空间扩展方面,长三角城市群应向长江下游城市延伸,江淮城市群应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两种趋向下,长三角城市群将会形成"一核、两群、四圈"的空间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孟祥林 《城市》2013,(5):14-21
一、中原城市群与中原文化分析(一)中原城市群的两个子城市群图1展示了中原城市群的大致情况。从空间上看,中原城市群包括了郑州城市群和"许—平—漯"城市群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南北呼应。郑州城市群包括洛阳、济源、焦作、新乡、开封及郑州6个城市,这些城市在空间上临近,围绕郑州布局为弧形,实际上已构成城市组团,便于集中发展。南部的"许—平—漯"城市群是由许昌、平顶山和漯河构成的城市组团,3个城市在空间上构成鼎足之势,彼此呼应,并且与"郑州城市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高级区域空间形态,城市群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制度因素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制度变迁,发现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早期主要受以政府为主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影响,城市群的发展呈现出空间一体化的趋势.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沙、 株洲和湘潭三市产业联动发展,受多元化的制度因素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功能一体化.近年来,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强制性制度变迁作用减弱,诱致性制度变迁作用加强,制度因素作为一种重要力量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空间组织模式,并成为国家空间发展的重心。本文首先回顾了城市群研究进展,认为城市群界定必须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并提出了六项界定指标;而后利用"五普"数据界定了13个城市群,并采用"五普"和"六普"数据分析了城市群的人口增长动态和城市化趋势。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城市群在国家中的经济地位进行分析,并以珠三角为例,分析了其人口和经济集聚过程,认为由于珠三角极化发展态势未发生根本改变,广东省内核心-边缘格局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6.
潘允康 《城市》2007,(8):25-28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既是现代化的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近来关于城市化中的城市群的议论多了起来.理论界先是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三大城市群,即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最近又有人认为中国目前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  相似文献   

7.
以地理类学术期刊文献为基础,分别对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城市群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发现:(1)"空间界限"不明确,城市群划分有待统一;(2)"物质空间"观察较多,"社会空间"关注较少;(3)"空间重要性"受到重视,但"空间构筑"仍待加强;(4)"宏观尺度"及彼此交互关注较少等特点。最后建议应当进一步关注交通网络对城市群空间流动性的影响、新经济版图对城市群经济空间构建的影响以及对新理论范式的引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观察》2009,1(1):24-25
如同企业的发展必然要经过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一样,城市的发展也日益显现出向集团化、规模化和一体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在中国,大城市群正以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孕育着中国未来城市“集团”的新雏形,这就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  相似文献   

9.
覃剑 《城市观察》2013,23(1):113-124,18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为主旋律的背景下,金融资源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群正逐步成为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地理景观和动力。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资源空间配置与城市群发展表现出诸多的耦合性。本文就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和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国际著名城市群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实践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     
《老年世界》2006,(22):21-21
《建议》首次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并明确要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合理分布的新城市群。”  相似文献   

11.
空间集聚存在不同的尺度,城市区域作为当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空间组织是一种大尺度的集聚。经典集聚理论、模型以及相关扩展性实证研究为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形成提供了方向性的暗示。这种集聚在本质上是聚集力和分散力动态组合的一种空间结果,其中,分散力的增强对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区际运输成本的降低,核心区域-外围区域间共享的区际外部性逐渐增强;核心区域的拥挤效应进一步加强了经济活动向外围转移的倾向,最终促使部分经济活动突破地区边界,在地理邻近的地域之间形成更强的空间依赖,呈现出大尺度的经济集聚。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经济性为发展城市群、促进区域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实践中也遇到很多障碍,这对政府在打破行政割据、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加强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发展方面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2.
In his last major work, Charles Tilly presents a schematic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states, and trust networks over the past five millennia. I reconfigure his “look across history” from a more assertively spatial perspective, pushing back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geohistory of cities another 5,000 years to what is presented as the first of three “urban revolutions.” From this geohistorical viewpoint, cities and states do not emerge together de novo in Sumeria but the state is seen as being generated from earlier urbanization processes or what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stimulu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generative power of cities or urban spatial causality, rarely addressed in the 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is being re-discovered today as a primary source of societal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ultural creativity. In my schematic geohistory, the stimulu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s traced over 10,000 years from its earl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ull-scale agriculture and the remarkable artistic creativity emanating from Çatalhöyük, the largest of the earliest urban settlements;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politically charged city-states and city-based empires; to the city-generated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origins of urban industrial capitalism; ending in a look at the contemporary reconfiguration of cities and states and the shift from metropolitan to regional urbanization.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1990年以来东京大城市圈空间扩展与变迁以及全球化对东京的影响。全球化对城市空间的重构有很大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流动、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是影响城市空间重构的主要要素。因此,需要从全球化的视角审视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4.
C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isplay distinct spatial patterns which are increasingly recognised as the fragmentation of urban space. Although the reason for this is largely unknown, it is necessary to recognise it in order to shape appropriate urban policies.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a study of Rabat-Salé, Morocco, tes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physically different fragments determine distinctive ways of using the city. The peculi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ight fragments were identified and, based on information from a sample survey, three issues were investigated: places of reference and the accessibility to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the household's residential trajectory within the agglomeration; and the family network and its spatial loc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the city were not systematic among the population of the various fragments. What emerges is more a social integration resulting from a mixing at the level of family, clan or region of origin, than a societal fragmentation. The research confirms that although two distinct and at times divergent urban spaces exist, they do not necessarily conflict. These differences depend principally upon household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It is essential that urban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take these factors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新格局,主要表现为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加快,优势产业各具特色;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空间发展格局;区域开发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区域合作和一体化不断得到加强。与此同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也遇到新的挑战。因此,必须联动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开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思路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建民  张可 《城市观察》2013,27(5):86-93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24个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主要有: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体空间形态,区域总体发展的重要载体,区域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引领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18.
蔡寅寅  孙斌栋 《城市观察》2013,27(5):94-101
人口集聚产生规模效益,从而带来经济增长,这是大多数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系列城市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越集聚是否越好逐渐成为研究的关注点。本研究从人口集聚的对立面——人口分散角度来探讨是否特大城市已出现集聚不经济。通过对34个特大城市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分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也就意味着集聚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副作用。研究还发现分散对经济增长不是一种持续的促进作用,而是呈现出倒U型趋势,即过度分散并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经过30多年来的建设实践,参照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结合沿海一些大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对我国大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的一些规律,如城市扩展沿交通走廊轴线发展的脉动规律、城市边缘地区定向开发规律以及城市经济集聚与扩散规律制约下的城市空间扩展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探索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防止城市用地盲目扩大、用地失控,并促进城市土地开发按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走城市可持续发展、健康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