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健  宁越敏 《南京社会科学》2012,(4):155-156,154
城市化发展一直是学界重点研究的领域.在1990年以前,城市化研究多架构在城乡互动和城镇化道路的范畴,突出中国特色地方发展对城市区域演变带来的影响,采用城乡互动的观点来凸显一个双向互动的城市化发展模式.1990年之后,我国城市化研究领域更加细化,不同学科研究内容侧重有所差异,包括全球化对城市社会经济分工的影响、城市生产与生活模式的改变、城市人口规模变动及劳动力市场、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区域城市体系的形成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国际城市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前流行的国际城市理论研究,主要围绕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界或全球城市,以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为基础,并局限于理论与经验的静态分析,而对发展中国家及国际城市形成的关注相对不足.由此,在延续劳动空间分工思想的基础上,吸取主流国际城市理论研究方法,构建出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指出国际城市形成主要是由于地方生产系统、全球生产网络、区位和国家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泛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的机制、模式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探讨泛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分别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可归纳为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中心城市集聚因子,由此导致区域内部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泛长江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并对该地区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空间组织模式,并成为国家空间发展的重心。本文首先回顾了城市群研究进展,认为城市群界定必须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并提出了六项界定指标;而后利用"五普"数据界定了13个城市群,并采用"五普"和"六普"数据分析了城市群的人口增长动态和城市化趋势。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城市群在国家中的经济地位进行分析,并以珠三角为例,分析了其人口和经济集聚过程,认为由于珠三角极化发展态势未发生根本改变,广东省内核心-边缘格局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上海流动人口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出现的新现象。本文在评述了人口流动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流动人口的成因和特征。认为从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看,两个原因导致流动人口产生,一是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庞大的外来劳动力市场,二是城乡差异形成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巨大推力。因此,需要从国家和城市两个层次上制定合理措施,有序地疏导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时代,凭借跨国资本的进入,上海成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但总体说,上海以接受跨国资本的辐射为主,对外经济影响能力薄弱.为提升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一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水平,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以提升上海在世界体系网络中的连接性.二要加大改革力度,大幅度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混合经济、民营企业发展.三要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鼓励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大力扶持小微型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四要扩大对内经济合作,依托长三角、长江流域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际城市功能转型理论动态的归纳分析,提出了基于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优势、实现国际城市功能升级的发展思路.以上海为案例,通过分析上海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指出未来上海将需要加强两种网络体系构建,即本土内向型网络和国际外向型网络,其发展途径则是壮大本土企业集团和汇聚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提高对内与对外的全球服务能力,并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从而构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8.
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必须清醒地认识后世博阶段上海人口与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上海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因此,重点分析后世博阶段上海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并对后世博阶段促进上海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产业集聚的空间,其成长伴随着要素利用从无序、低效逐步向有序、高效的转变.本文基于长三角16城市的统计数据,实证考察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素集聚、专业化及政府行为时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实证表明,影响城市生产率的作用力主要包括要素集聚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以及相应的专业化带来的技术进步效率等.但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家中的城市,与政府行为相关的市场化效应与政策租效应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因此,在市场化、区域一体化水平不断上升导致"政策租"不断耗散的情况下,提升城市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城市非政策性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化特点、问题及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2011年的城市化率超过了50%。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中国城市化的三个特点,即规模大、速度快,半城市化现象显著;城市化的区域差异显著;都市化现象已经显现,大城市群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其次,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城市问题出现的原因。针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本文从政策制定和空间策略两方面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认为要深化改革,逐步解决半城市化的问题,二是要实施都市区和城市群发展战略,预防城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