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我们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时代.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的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既是"二战"以来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必须具有当代中国自我特色.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探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根本问题,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本质关系,阐释当代中国人在其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的当代发展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离不开当代中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观念.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发展观历史演变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实践"的观点与理论源点,不仅从理论上更新了对于"实践"这一哲学概念的基本认识,并且从"实践"出发确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发展、人的本质等问题做出了新的阐明,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又一次哲学革命.这场以<提纲>为表现形式的哲学革命,不仅对于当时的哲学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对于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它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它不仅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而且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本文仅就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内涵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中国化"也许不是中国的一个现实问题,但它却是现实中国的一个哲学问题.时代和民族铸就的哲学语境,不仅满足了这个问题逻辑要件的要求,而且也在所给予的现实依据中赋予了它的全新内涵.作为当代中国哲学问题的"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是中国当代哲学研究清理地基的理论自觉.它在消解这一问题历史语义基础上所彰显出的民族主体性原则,构架了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的理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国哲学将在以民族的基因与现代世界的对话中,铸成一个现代民族的心智品质.经历了历史的冲刷和现实的拷问之后,"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成为拓展当代哲学思想空间、从而成为一个能够为中华民族带来无限希望的"问题",这表明它已经不仅仅是中国马克思哲学的问题,而且是中国当代哲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21,(1)
多年来围绕生命哲学这一课题,学术界始终缺少真正得到公认的、系统的、对解决现代社会发展问题具有说服力和指导性的理论。其思维方式与理论视野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中国生命哲学的发展潜力毋庸置疑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中国哲学的主题就是关于生命的学问。从理论视角看,它蕴含了存在论、主体性、价值论三重视角;从理论维度、核心内容、研究方法看,它更注重在社会历史语境中、在伦理道德实践中发掘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未来发展看,生命哲学的使命是破西方哲学之困境,立中国哲学之主题,回应社会发展之呼声。  相似文献   

6.
在90年代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 ,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 ,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旨在澄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与世界性 ;与社会理论的比较研究 ,则旨在表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一种历史哲学 ,而且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理论。比较研究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但究竟如何展开 ,则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孜孜以求的课题.马克思在现实的人的基础上建立的唯物史观蕴含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思想的精髓.它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彰显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向度.科学发展观,作为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不仅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由此,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伟大的理论创新,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哲学居于领先地位,缺乏哲学,便无从认识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问题,无从组成它们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和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最高概括。学习它和掌握它,才有可能正确地认识和解决世界上万事万物的问题。学习它和掌握它,才有可能正确地确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不会在茫茫的人生大海中迷航。  相似文献   

9.
吴勇 《江淮论坛》2014,(6):62-66
水在儒道两家哲学中都是一个重要意象,从形下之水超越而为形上之水,它便与人性相关.在孟子哲学中,水之“就下”本性象征着人性的“向善”趋向,水与世界的整体关联证明了人在社会中向善的必然性.在庄子哲学中,人与水的关系验证着人之本性的状态,人与水的合一是逍遥游的表现.孟子与庄子对利与物的拒斥,彰显人之本性的理论合理性,但与人类历史的相悖也说明他们的理论需要重新检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事实的价值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的价值论分析与批判 ,说明社会事实不仅具有规范社会、体现人的存在的价值性 ,而且它与人的世界观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同时它与人们的社会评价活动也具有相互影响的重要辩证关系 ,由此表明 ,对社会事实的研究不仅应以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 ,而且也应从哲学价值论方面来考察 ,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社会事实这一广泛运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潘磊 《理论界》2009,(3):118-120
发展哲学是对发展现理论形式高度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属于具体的应用性哲学的范畴.它既有着高度的抽象性、综合性、交叉性,又有着社会活动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对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回顾和重大问题的研究,无疑对我国社会发展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西哲学比较,在一定意义上是历史与现实的一种对话.哲学比较研究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外哲学概莫能外.整个人类的哲学思想是一个整体,通过中西哲学比较,寻找不同民族、国家的哲学汇合点,为哲学共同发展开辟道路.中西哲学比较方法虽然也涉及可比性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比较价值标准问题,看它为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为锻炼人类思维能力以及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提供哪些有益的东西和理论.同时我们要注意把握各国哲学的整体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的发展视域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新夏 《晋阳学刊》2006,3(4):64-68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由于缺乏深度的哲学——人学思考,在这一关系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由根基处阐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须从人的发展视角入手。马克思哲学不仅设定了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人文诉求和人文意义,而且确立了与之相关的科学认识。建构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理解并确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应以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为导向。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当代性诠释的哲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之理论基点的"感性活动"理论,同时也是解读<资本论>的理论基点;<资本论>就是马克思"感性活动"的辩证法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历史展开,是哲学批判与经济批判的内在结合.立足于<资本论>内在蕴含的哲学批判维度,深度呈现其"历史哲学"蕴义,我们将不仅消弭马克思早期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后期经济学批判之间的所谓断裂,澄清马克思的哲学批判与经济批判之间的内在关联.而且也将不再纠缠于<资本论>中的个别理论论断之有效性的无谓争论.从而深度呈现其作为历史哲学文本的批判立场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明确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价值向度,它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明确揭示了发展的价值向度,不仅回答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发展的根本价值在于人,而且进一步回答了发展是为了"什么人"和为了人的"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实现哲学思想根本革命变革的标志。它作为一门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或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基础。我国的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一种伟大实践,其理论基础当然也只能是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并没有穷尽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真理;相反,它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社会与人的科学方法论基础。它要永葆青春活力,其内容就必须随着人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它就不可能成为改造社会、改造人自身的方法论基础。因此,关于体制改革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可以大致分解为这样两个紧密相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都是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活动而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在一定观念指导下所从事的研究和探索活动,对哲学理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哲学把握对象的桥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完善,不仅根源于对象世界的整体运动和实际发展,反映着它的历史趋势和时代特点,而且直接依赖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自觉能动活动水平之提高,反映着他们的研究能力之增强和认识的深化。哲学改革,作为当代中国的哲学工作者所自觉从事的科学创新活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我国哲学事业的必经之路。这里面有着无数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题,其中极具紧迫感和现实性的一个问题,就是探测和选准哲学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哲学视域中,理解与诠释社会正义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女性主义视角尚未得到足够的彰显与重视.因女性主义的社会正义研究始于对各派正义论辩的广泛介入,故而凸显女性主义的正义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当代西方正义论辩各自之偏颇,而且有助于于论辩中透视并阐明理想的正义伦理理念应超越当代西方正义论辩的偏狭视野,而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完善为旨归来促进正义之多元价值的综合平衡,以期对当代中国正义制度建设及和谐社会发展给以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把人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从哲学上思考关于人的各种问题,与只注重科学认识论而不研究人生的科学主义思潮相抗衡.人本主义思潮不仅在学术界有相当地位.而且在社会公众中也有很大影响.这一方面是与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往往善于以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关,但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是由这一思潮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所决定的.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科学技术已成为强大的社会力量,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科学技术与人相对立的社会现实矛盾,突出了人的问题.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人感受到的是社会力量的奴役;身处丰富的物质财富之中,精神却日趋贫乏空虚;世界市场的开发与全球性交往的发展,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疏远与对立;针对资本主义现实中人的异化现象,人本主义思潮的各个流派,试图从哲学上研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传统、人与宗教,人与道德、人与价值等等以人为中心的各种问题.由于人本主义思潮的研究内容涉及人类生存的许多方面,因而它对社会影响的广度与深度远远超过其他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20.
刘奔是我国价值哲学的开拓者之一,对我国价值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是:20世纪80年代初,价值哲学刚刚在我国兴起,刘奔、李连科合作写了一系列研究价值论的论文,特别是1982年他们提出了关于真理观与值观的统一的见解,对我国价值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刘奔、李连科还深入研究了实践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刘奔认为,价值论问题首先是一个历史现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念作何种理解,从最本质的意义来说,是关系到能否完整准确地把握唯物史观的重大问题.刘奔认为,价值关系是现实世界对人的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说价值是现实世界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问题,这是对价值本质的精辟概括.他认为价值关系是人作为主体的特有存在方式,价值是相对于人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而言的.价值的本质在于促进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刘奔对价值哲学的又一重要贡献是有力地促进了中日两国价值哲学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