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走向中国本土的发展哲学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全球与中国大发展的时代,也必然是发展哲学嬗变创新的时代.走向当代中国的发展哲学建构必须面向中国本土经验,以"一体两翼"的路径布展创新格局,既需要对接当年马克思关于发展与资本现代性批判的思想传统,返本开新地"接着讲";也需要在与全球发展理论积极的对话中实现发展哲学的本土化转换;更需要在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解答中,对"中国经验"与"北京共识"的哲学反思中,对中国本土发展文化的提升中凝聚为特色鲜明、风格独创的中国发展哲学.守护中国立场,倡导中国学术,基于原创精神,笔者为中国本土的发展哲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新全球化时代"、"中国新现代性"、"中国三个现代化阶段模式"、"现代化原点结构"、"环境支持"等系列创新见解.  相似文献   

2.
时代呼唤新哲学的产生,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社会实践的探索,还是哲学理论的探讨,都在呼唤中国哲学的创新和当代中国新哲学的产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诞生提供了契机和条件.可以说,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其哲学创新的现实根源,当代中国并存的三大哲学体系是其哲学创新的理论资源.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指导,现代西方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补充,中国传统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基础.可以预言,上述三者的有机统一和优势互补将建构起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尤其是近年在中国的兴起是一件重大的哲学事件,政治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是学界对中国面临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一种积极回应。政治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政治社会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入手,建构自己的、适应于现实生活并能引导时代思想潮流的政治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回顾新中国哲学60年的发展历程,其显著变化在于:哲学功能从失落到回归;哲学生态从相对萧条到繁荣;哲学视域从狭窄到开阔;研究范式从固守一体到全面转型.发展当代中国新哲学的途径,是深化中、西、马哲学的沟通与整合.三者沟通与整合的必要性在于:它符合当代世界哲学发展的趋势,是推动当代中国新哲学发展的动力,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三者沟通与整合的可能性在于:三者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和面临共同的时代问题,体现着共同的哲学本性;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精神互补性;处于前所未有"天时、地利、人和"时期.  相似文献   

5.
走向面对"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庆祥 《学术研究》2007,1(8):20-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进展,但总体上没有达到时代要求的水平,面向当代"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建立起来。这在主观上是由于我们的哲学研究没有找到自己的合理位置,对"哲学本质上是什么"、"哲学做什么"和"哲学怎样做"的问题没有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向出现了某种迷失,缺乏一种为人立命、为时立言的神圣使命。要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转换哲学研究范式,以哲学方式对"中国问题"做出符合时代水平的哲学阐明:准确捕捉当今"中国问题";再把"中国问题"提升到哲学层面进行研究,进而提升出哲学理念、思想与思维方式,并以思想的方式影响现实。从哲学角度看,当代中国应首要关注五大问题:领域分离、权力、公民社会、理性精神建设、政治解放。  相似文献   

6.
学者的社会责任与理论的实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这个国家对理论的需要程度。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方式,实质上就是理论在中国的实现方式,也就是中国学术话语的建构方式。马克思哲学当代意义的获得决不是一个解读过程,而是基于当代实践的建构过程。问题在于,研究者面对现实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否达到时代对理论的要求,这既是对学者社会责任的拷问,也是社会对学者基本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中国化"也许不是中国的一个现实问题,但它却是现实中国的一个哲学问题.时代和民族铸就的哲学语境,不仅满足了这个问题逻辑要件的要求,而且也在所给予的现实依据中赋予了它的全新内涵.作为当代中国哲学问题的"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是中国当代哲学研究清理地基的理论自觉.它在消解这一问题历史语义基础上所彰显出的民族主体性原则,构架了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的理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国哲学将在以民族的基因与现代世界的对话中,铸成一个现代民族的心智品质.经历了历史的冲刷和现实的拷问之后,"马克思哲学中国化"成为拓展当代哲学思想空间、从而成为一个能够为中华民族带来无限希望的"问题",这表明它已经不仅仅是中国马克思哲学的问题,而且是中国当代哲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新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史、流变史、发展史,着 重从哲学形态上进行研究,进而在此基础上建构充分反映当代特征和实践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的新形态,既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 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建构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将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方 面或当代中国哲学的一种现实形态而存在,它将成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成 为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突破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基础上,进入了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建构与反思,是从整体上把握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创新和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成果进行了比较集中的梳理,由此反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正在理论和实践中酝酿。  相似文献   

10.
深入把握社会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旨,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是依循这一主旨被规定的。从根本上和总体上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涉及当代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由之而来的研究是具有原则高度的,它突出地体现在深入于社会现实的本质要求中。这一要求在对主观思想—外部反思的批判中展现其基本意义——"现实"不是单纯的实存,而是实存与本质的统一,是在展开过程中的必然性。不仅如此,这种本质性和必然性,还是通过特定社会之实体性内容的充分具体化而显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