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渗透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是科学发展本身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历史趋势。人类认识历史,经历了自然哲学到实证科学再到唯物辩证法,出现知识整体化和一体化,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并非互相取代,而是克服旧成分,吸取新鲜营养,创造新概念,唯科学主义片面相信学科的独立发展,是违反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一、“一体化”的含义现代科学发展表明,科学一方面高度分化,一方面又高度综合,在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科学发展的“一体化”趋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互相“交融”则是这一趋势的醒目标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一体化”,是指这两大类学科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日益形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新学科体系。所谓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可以是这两大类学科理论本身直接地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互相作用,如概念、原理、方法的移植、借鉴等等;可  相似文献   

3.
论学科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知识体系不能只是简单地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而应该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工程科学和人文学科五大类.这五类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知识体系.搞清学科的分类对学科本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语言学质疑──与申小龙同志商榷方文惠当代科学发展趋势是各学科互相交叉,形成了许多边缘的、内容相互渗透的新学科,也就是从微观的分析走向宏观的综合研究。就语言学而论,人们已经打破了索绪尔当年提出的"在语言本身之中研究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语言"[1]...  相似文献   

5.
数学与艺术这两门不同学科在近现代发展中相互为用和互相渗透 ,在艺术与美学的研究中受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发展的影响 ,数学学科的发展从艺术和美学中吸取营养、得到启发等 ,这两门学科在研究中的内在联系及相互渗透的依存关系。数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无论对数学的研究还是对艺术的探索都会使它们在今后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力发展运动规律的科学,生产力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渗透和相互推动的创新学科。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对生产力的研究,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李平心的生产力论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研究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的性质、特点、变化和发展规律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发生了伟大的变革。在整个科学领域里,自然科学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产生了极其错综复杂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从而派生出多种新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许多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综合学科以及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现象不断涌现。当今交叉科学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期刊又是反映最新学科的一种出版物。因此,期刊分类应该适应科学发展的新潮流,以满足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是流承于源,科学之间则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一门学科借用其他学科的成果发展了自身,这是常见的现象。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说:“为了解决某一个学科领域的问题,应该借助于其他的科学知识。”档案学这门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相近学科的关系,就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科学发展中,随着知识整体化和专门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大批综合性学科、边缘性学科和横断性学科。这些学科总称为“科际学科”(又称为“交叉学科”)。法律科际学是法学跟一门以上属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或法学内部的基础学科及技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产生的学科群。它是适应当代科学的日益整体化或专门化的发展趋势,而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结果,是对法学和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普遍而深刻的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结果。法律科际学产生的客观基础是,在法学跟各门非法学学科之间,在法学内部的基础学科及技术学科之间,不但存在着差异和对立,而且存在着互相联系的中间环节。这种中间环节,亦即边缘交接部,构成了法律科际学的研究对象。恩格斯说: “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5页)因此,法律科际学具有不同于传统  相似文献   

10.
发刊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文科版)今天和读者见面了。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文科版)的问世,是我校广大教师、管理干部和同学们的迫切愿望,也是现代科学发展相互交错、相互渗透和综合性工科大学向理工管方向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古代,科学知识大部分是经验的总结或思辨的结果,並与古代哲学思想混杂在一起。十五世纪后,随着人类生产实验和实证科学的发展,许多学科,如天文学、力学、地质学、化学、生物学等,先后从这个浑为一体的知识总汇中相继独立出来。自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科学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趋于专业化;另一方面,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相互依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一些新的学科,如边缘学科、多科性的综合学科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适用于各门学科的所谓横断科学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并未忽视社会科学对生产力的巨大作用.生产过程既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力的过程,也是社会过程.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为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留下了大量应用空间.社会科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体现其生产力价值.完善社会科学的研究体系(制),注重社会技术研究,加强与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重组,搞好社会科学研究的产业化,是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科学技术观即单一的自然科学技术观的片面性,运用实践思维方式,阐述了人的现实活动机制--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效应,考察了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物质生产、人的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提出全面科学技术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并据此进一步讨论了科学技术哲学的门类构成及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科学性与合理性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致力的目标 ,但由于自然事物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差别 ,研究者主体与自然事物和社会存在之间关系的差别 ,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的方式的差别 ,决定了人们不能用类似于要求自然科学的方式来要求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应以科学性为己任 ,而社会科学则必须以社会合理性为目的 ,这也应该成为社会科学的致思目标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思想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在现代社会科学诞生之初的三个世纪里,受到近现代哲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影响,形成了机械论的、有机论的和人文主义的三种社会科学范式,在社会科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特征,共同推动了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并为当今社会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科学范式的诞生和发展与哲学思想密不可分,反映了哲学世界观对人与社会的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理论评价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现象由于受人类主观意志的影响,因而没有自然现象的普遍性和重复性,社会科学理论也没有像自然科学理论那样确定无疑的检验标准。对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评价应坚持以下标准:(1)必须用原因解释现象;(2)论证和反驳必须坚持大概率原则;(3)必须坚持逻辑的自洽性、解释的一致性和结论的预见性原则;(4)必须对概念进行严格定义;(5)必须接受反驳和批判。  相似文献   

16.
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缺乏沟通 ,是造成中国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两大领域与西方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从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东西方有关这个问题观念上的比较分析 ,对如何处理好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法学以研究社会中的法律现象,认识和反映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中的客观规律,最终利用法律服务于人类社会为目的。这与以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具有一致性,法律和定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客观物质世界,所以法学是科学。同时由于社会关系作为法律反映对象具有特殊性,再加上把握社会关系客观规律的难度较大,使得主观认识因素在法学中的作用被特别强化,法学成了一门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科学技术引导人在真、善、美三个方面充分展现自己的本性和才能,是人发展与完善自身的内在动力。由于科技发展与人的社会责任、知识成果运用的动机与效果之间存在可能的冲突,科技发展对人的发展也具有否定性影响。必须对科技活动的主体提出自我调适的要求,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于是,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就应当与人类的科学认识相一致。我们在深入分析复杂的社会系统时,也发现了"人的生存、人的自然、人的思维和社会结构"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四大前提。这样,人类历史科学的基本构架就是由马克思提到的四条公理再加上开放性这一外部条件而构成的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的逻辑演绎将借助科学进化理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阐述其运动形态和演化规律,最后的实践检验环节将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实践来予以证明。  相似文献   

20.
自然科学是兵,人文社会科学是帅。18世纪产业革命之后,出现了自然科学之兵对人文社会科学之帅的僭妄。这种僭妄使自然科学失去了应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导向,从而引发了人类的一系列危机,危机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自然科学之兵回归其应然的兵位,从而找回沉默的人文社会科学和失落的人文精神,用科学的和谐带领人类走向幸福安康的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