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以语言非范畴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英语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句法语义表现,主要体现在英语名词可数性的转化、形容 词化和副词化。英语名词在非范畴化后,其在语义、句法等范畴属性上发生改变,呈现新的语法功能。作为非范畴化的工作机 制,转喻认知促成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认知处理和语义构建。非范畴化作为一种思维创新方式和认知过程,是名词非规约性 使用的内在认知动因,而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则是其外在的语用动机。  相似文献   

2.
认知范畴视角下的语义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属性。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内外学者纷纷从语言、逻辑、语用、认知等不同层面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研究。但是由于语义模糊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而且对其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因此对语义模糊各层面上尤其是认知层面上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善。从认知层面上讲,语言的意义与人的思维和认知有密切关系,而人的思维和认知又是通过范畴化来体现的,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因此,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从认知范畴化角度讨论语义的模糊性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会对语义模糊的实质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无厘头语言,作为一种非常规性的语言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语言非范畴化理论,对无厘头语言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进行研究,揭示该语言形式背后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机制,及其在语义、句法、语体、叙事结构诸方面表现出的语言结构非范畴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原型理论及非范畴化理论,从认知角度比较了动词-ed结构与动词、形容词及介词等基本语法范畴的语义句法功能,说明了动词-ed结构的边缘成员逐步远离动词范畴,呈现出特殊的认知语义句法特征的非范畴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词义是具有认知和心理基础的。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高级认知活动被称为范畴化。范畴化就是把通过体验获得的概念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认知过程。然而词义在范畴化的过程中也可能由于某些因素而丧失其原有范畴特征,经历非范畴化的过程。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探讨词义的范畴化与非范畴化。  相似文献   

6.
复合法是词语组合中常见的构词法.出现在复合词中的非限定动词仍具备分句结构特征,因为这种复合词结构体现出语义述谓结构完型框架的映射.非限定动词复合词是体现语义认知的完型结构,其本质是体现述谓结构的从属分句结构的词汇化.遵循"语义是词汇的核心"原则,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非限定复合词进行研究,强调非限定动词的语态演算和语义关系在词汇组合中的完整性.语言中,动词是呈现语义关系的核心.非限定动词的从属性和语义完整性都在非限定复合词结构中表现得很充分:这种结构的语态不是随意的,更没有违反语态语法范畴.非限定复合词的语言表达都基于语义框架的认知规律,反映了语言与思维的动态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义范畴不仅具备原型性、开放性、向心性的特征,还有离心特征,即语义范畴成员有不断挣脱并远离范畴的趋势。其动力来源于人们的创新需求,意义的主观化是这一离心趋势的牵引力。向心性保证了语义范畴存在的完整性,而离心性为范畴的开放及范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语义范畴成员的离心运动结果引起语言创新,人们通过概念合成对创新语言进行识解。  相似文献   

8.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英汉模糊语言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化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认知范畴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范畴的模糊性.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模糊性的认知根源及原型范畴理论界定下的模糊,主要探讨在认知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英汉模糊语言存在的差异,即:范畴体系差异、范畴结构差异、原型内涵差异及范畴的缺失;以期探究语言模糊的实质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语义的范畴划分到模糊语义的研究,模糊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模糊集理论、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语境论等方面的研究,从中可看出,这些研究理论指出的模糊语言的研究向语用方向的发展。从这一理念出发,可以进一步地从语言的开放性来探讨语言的模糊性;从语言的社会性探讨话语受到权力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模糊;从语言的修辞性来探讨模糊语言具有的修辞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对先行成分所指事物具有次范畴化功能,后者则没有这种次范畴化功能。认知功能上的区别决定了两类关系分句与其先行成分之间的语义契合关系和不同先行成分之后两类关系分句的使用规律:限制性关系分句因具有次范畴化功能而只能与可次范畴化的先行成分连用,非限制性关系分句则因无次范畴化功能而只能出现在不能次范畴化或无需次范畴化的先行成分之后。据此规律,本文对独指性和全指性先行成分之后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的使用情况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在古汉诗中数量词的使用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手段, 其模糊语义往往比准确的数字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分析了古汉诗中数量词的模糊化功能, 提出了古汉诗中数量词不仅可以通过模糊语义突破诗歌意境的转化, 也可以利用数量词叠加突显古汉诗神奇的审美艺术效果。同时, 数量词的模糊化语义还能够充分解释古汉诗语言形式的组合和聚合关系的偏离问题。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应注意挖掘模糊化数量词背后所隐含的诗歌前景化语言, 并再现与原诗等值或近似的审美价值, 以突显作品的特殊效果或意义, 增强诗歌翻译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语义学、美学的原理分析了艺术语言产生语义变异的原因,指出艺术语言的语义变异是通过对组合规则的变异以及组合和聚合关系中词语所指的变异而实现的。本文分析了艺术语言语义变异的四种形式及其艺术效果,并具体指出了一些常用辞格的语义变异是属于哪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语义场中的两种基本关系。传统训诂学对类聚观念有所认识,但对组合关系重视不够。很多词的词义不是在聚合关系中发生变化的,而是在组合关系中变化的。在组合关系中分析词义在某些方面确实比传统的训诂方法解释力更强。传统训诂学在发展中可借鉴现代语义学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14.
语义成分分析法深入到词义的微观结构,揭示了词义的构成,对词汇的聚合关系和语法的组合关系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其结构主义的语言观背景,存在着种种局限,语义成分成为一种抽象的理论实体,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在认知语言学视野下,语义成分是一种客观的、具体的原型属性,处于有序的概念结构中,在语言的不同层面有具体的形式表现;语义成分分析法不仅是一种词义分析方法,更是一种对语言形式提供语义解释的语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句段关系是共时语法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着眼点之一。日语补助动词在句段关系上存在一个明显的特征,这个特征反映了相应的语义差异。根据这种句法特征可把日语的补助动词分为三类。同时,这种句法特征符合日语句法的总原则,即先命题、时范畴、再情态的句法顺序。  相似文献   

16.
从语义学原理看 ,语义结构存在着两种关系 :横组合关系和纵组合关系。在词级、句级、句群级存在的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横向”关系即横组合关系。句子中可供选择的同义词、反义词、下位词等之间的组合关系即纵组合关系。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使得语言更复杂多变。分析几例语义纵横结构在文章中的运用 ,足以窥见语义纵横结构在翻译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从语音、语义要素两个层面较深入地分析并揭示了超语段语素音义的独特性、音义不具有独立性、具有聚合关系而不具有组合关系三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本质问题是现代语言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与原子主义的观点根本不同,语言的本质是关系,这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结论。关系是系统的灵魂,语言系统是由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及其联系构成的网络。语言的本质问题是讨论一切语言问题的基础,相关语言的其它问题都是由语言的本质问题派生出来并由它规定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单词联想测试考察了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研究结果表明:语言水平与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相关。语言水平提高时,语音反应和无关反应逐渐减少,语义反应即聚合和组合逐渐增加。当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到了中级阶段,其语义网络就已经形成,并且向着母语者的方向发展,但这种语义网络和母语者的语义网络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经历从语音到语义的过程,学习者最初建立的系统以语音为主,而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语义联系开始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语音联系的消失,因为词汇学习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所以,不能笼统地认为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是语音的、聚合的或组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