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徐渭的本色论不仅仅是指戏曲语言要通俗易懂,而且还在前人本色论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徐渭在其本色论中,指出了戏曲的创作必须以观众为中心,使"奴、童、妇、女"都能接受,并且要摆脱迂腐式的说教,还原戏曲本色,注重戏曲的审美功能即"感发人心"。徐渭的本色论推动了明朝戏曲的创作和戏曲理论的成熟,汤显祖的唯情论和王骥德的戏曲理论都是在其本色论影响下的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孟称舜选编的《古今名剧合选》是一部元明杂剧选集,集选本与评点为一体,集中体现了孟称舜的戏曲观。在该选集的序言及评点中,孟称舜的戏曲当行论和风格论尤值得重视。其当行论表达了戏曲创作如何达到“当行”的见解,涉及戏曲人物形象塑造、戏曲语言等方面。风格论方面,他明确提出戏曲的两种风格——婉丽和雄爽,否定风格优劣论,否定“北主劲切,南主柔远”,主张风格应以作品分而不应以地域分,主张作家风格具有多样性,在具体评点中,对作家具体作品风格和整体创作风格的评价较为中肯。孟称舜的戏曲理论,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明代曲家的"本色论"只涉及戏曲的语言问题,但徐渭的戏曲"本色论"在明代曲家中比较独特,内涵丰富,除关注戏曲的语言外,还广泛涉及了戏曲的审美特征、创作技法、角色塑造、声腔格律、曲家个性、艺术创新诸多曲学范畴的问题。徐渭戏曲"本色论"的提出,因其曲学内涵的丰富性,指导并启迪着当时及后世诸多曲家的戏曲创作与剧论表述,为晚明及清初古典戏剧学高峰的到来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宋代议论文发达,而论兵之文是其中之一大宗。在仁宗朝庆历新政前后,尹洙的论兵之文颇有代表性。由于他曾身履战地,屡历战事,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故其论兵之文不同于泛泛的书生之论,述战守胜败,详明剀切,尽当时利害。又因深得《春秋》“谨严”的史家笔法,使其论兵之文形成了“简而有法”的行文风格。  相似文献   

5.
徐渭的狂草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对后世深远的影响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赏析来论述徐渭狂草的特点;从艰难坎坷的人生际遇、书画融通的创作思路及“本色”“真我”的艺术理论,解析其狂草风格之成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徐渭的思想基础出发,对其文艺以情为本质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徐渭赋予“情”以新的深刻的内涵,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文艺理论,在文艺思想史上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曾巩的创作观主要体现在“作家的修养论”、“作品的风格论”、“文章的言辞论”和“文章的道法说”四个方面。这些言论具有曾巩独特的个人鲜明色彩,是他文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对其文学创作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色论是徐渭戏曲理论的核心,本色论的两重涵义分别是主张作品的真实无伪和通俗易懂,有力地冲击了当时文坛追求复古和华而不实的文风。他的两种杂剧作品《四声猿》和《歌代啸》很好地实践了这种理论主张,思想和艺术水准都达到明以来最高水平。在徐渭的戏曲理论和创作的影响下,明晚期文坛掀起一股关于戏曲理论研究的热潮,戏曲创作也进入一个繁荣阶段。  相似文献   

9.
文学教化论是贯穿于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的一条主线 ,它以“诗言志”、“美刺”说、“文以明道”为核心范畴 ,形成具有教化特色的文学本质论、功能论、作家论、创作论及风格论 ,从而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文学教化论体现出中国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 ,其实质上蕴涵着强烈的古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1922年秋章士钊从欧洲考察回国后,提出了以农立国论,主张在中国建立“农国”。什么是“农国”?在章士钊的眼里,“农国”既是一种文化模式,也是一种经济模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平均主义、封闭或半封闭。以农立国论的经济主张有什么理论价值?如何评价以农立国论?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诗话中的诗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诗话对"格"作为诗学审美和理论范畴的内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释,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作为格调、品格之义的诗格论;作为风格、风致之义的诗格论;作为体式、诗法之义的诗格论。宋人着力的理论性辨识为明清诗学理论中格调论的出现和成熟累积了丰富的理论和批评养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曹丕关于“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审己以度人”的文学主张化解为“文学观念论”、“文学价值论”、“文学批评论”三个命题来研究。认为曹丕文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历史意义自当不可低估,其现实意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王充的伦理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王充评判一切社会问题的标准。王充伦理思想的使命和宗旨是“疾虚妄”,即对一切不符合其“命”论思想标准的天人感应论、随命论等虚妄现象进行声讨和批判。王充通过对天体、天道与天地论的批判,对道德神化进行了否定,摧毁了“天人感应”论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人性论的批判,提出了禀气成性及人性有善有恶论,将人性归于所禀之气,认为是气的差异性决定了人性的善恶之分;通过对“随命”论和“遭命论”思想批判,提出人生的一切在于初禀所得的命,否定了“随命以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在古希腊哲学家中,亚里士多德是研究“发生”问题最多的一位,他深度介入生物学、物理学和形上学的研究,提出了丰富的发生论思想。本文梳理亚里士多德在生物学、物理学、形上学等三重语境中使用“发生”一词的不同内涵,总结亚里士多德在这三个领域里的发生论思想。在生物学语境中,“发生”的主要含义是生殖,亚里士多德在此领域中提出了动物后生论的思想;在物理学语境中,“发生”的主要含义是个别事物或宇宙的源起,亚里士多德在此领域中提出了宇宙生成论的思想;在形上学语境中,“发生”的主要含义是实体的产生或生成,亚里士多德在此领域中提出了实体生成论的思想。亚里士多德的发生论思想具有原创的意义和价值,对后人启发良多。  相似文献   

15.
周远斌 《南都学坛》2006,26(4):75-78
《淮南子》中情感论材料丰富,虽散布于各卷中,但可从中总结提炼出这样一个体系:情感的发生论、规约论、表现论、接受论;而且论述深入详致。这一承前启后的体系化情感论发生在汉初,而且发生在一部著作中,这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不但可由此管窥中国古代对情感世界的较早而又较为全面的自觉性体认,而且这对研究古代文学情感学体系也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汉代由先秦的重志轻情,一变为重情轻志,在《淮南子》这里已露端倪,可以说,魏晋南北朝的“人道当情”论、“诗缘情”论在汉初就已开始酝酿了。  相似文献   

16.
实用主义从真理发生学及其实际经验兑现价值的角度 ,提出了独特的真理效用论 ;其与传统符合论真理观之间的张力关系 ,反映了双方在本体基础乃至哲学旨趣方面一系列的理论分歧。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实用主义对符合论观念背后关于认识的“视觉隐喻”及其所蕴含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超越。而导致这一超越的哲学基础 ,在于它实现了本体论假设的转换 ,即由把人作为与世界照面的旁观者的传统观点 ,转换为把人作为在世界中生活实践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17.
谢灵运重视赋的创作 ,他的赋论散见于各篇赋中 :一是自觉的分类意识 ,把赋与其它文体区分开 ,又对赋本身进行分类 ;二是在发生论及本质上 ,强调感发作赋、赋以“通神” ;三是在风格论上不求华丽 ,“去饰取素” ,与六朝诗赋欲丽的审美倾向相悖 ;四是在价值论上 ,作赋是不朽之事 ;五是在鉴赏论上 ,作赋“托之有赏” ,鉴赏的意味更强  相似文献   

18.
西方隐喻研究理论视点述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追溯了西方隐喻研究的历史,梳理和归纳出五种主要研究理论:“替代论”、“比较论”、“互动论”、“映射论”和“概念合成论”,指出这五种理论的发展是一种在不断否定中彼此相承相续的演进过程。尽管各种理论都是在超越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自身却又带有明显的缺陷。文章在讨论介绍各种理论的要旨的同时,析解了各自所作出的贡献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教育哲学孕育了丰富的当代教育哲学生存论转向的理论资源,无论是苏格拉底的“反讽”、柏拉图的“idea”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都体现了一种“理性”与“生存”的张力平衡,但他们的教育哲学生存论开启并不彻底,造成了后世教育哲学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20.
方回论诗,强调以“格高”为第一,并以“格”之高下为评诗的标准,对“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最为推崇。在技巧论方面,方回特别注重“响字”、“活句”、“拗字”和“变体”等法则,提出了许多精当的见解。方回诗学理论中的风格论和技巧论,对“江西诗派”的诗律学体系是一个改造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