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历代妇女著作考》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妇女著作的专题文献目录和工具书,是妇女与性别研究学科专题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的"优质"成书与作者胡文楷先生长期致力于版本校勘、古籍点校和辞书编纂等专业工作相关,也与作者关注、重视搜求妇女著作并已编纂有《闺籍经眼录》、《昆山胡氏藏闺秀书目》等书目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天津图书馆从清管延芬《待清书屋杂抄再续编》一书中发现的数页抄自明范大冲编制的《天一阁书目》资料,为研究天一阁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但经与三种有代表性的天一阁书目的核对,管氏摘抄本只占康熙间抄本所录书目的百分之二、三,不能代表范编书目而称之为“现存最早”的天一阁藏书目录.而刘尚恒先生对范编书目的考证文章则一误将黄宗羲字“太冲”与“大冲”张冠李戴;二误范钦的生卒年。  相似文献   

3.
现存最早有关杨时著作的"原始目录",见载于吕本中和胡安国的两篇《杨龟山先生行状》中。通过对此所录和所遗的考察,厘清杨时著作在宋代的流传、明清时期《龟山集》的刊刻与传播、杨时著作的存佚及其版本源流等基本史实,以此弥补学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短缺。  相似文献   

4.
《〈宋书〉词语研究》是宋闻兵先生基于博士论文修订而成的一部专书词汇研究著作。综观全书,胜义纷呈,堪为史籍专书词汇研究的一部力作。以下一些特色,足资学界同好攻错之用: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在其名著《校雠通义》中,归纳出目录学有两大功用,一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二是“即类求书,因书究学”。故此,优秀的目录学著作被历代认为是治学之门径,刘氏父子《别录》、《七略》,为我国目录学开山之作,龚自珍曾谓:“微夫刘子政氏之目录,吾其如长夜乎?”(《六经正名》)又晚清张之洞所著《书目答问》亦为著名的目录书,范希曾称:“书成以来,翻印重雕不下数十余次。承学之士视为津筏。故目录之学,沾溉后人,厥功至伟。喻剑庚君主编的《两刻豫章丛书题记》(以下简称《题记》),为江西先贤陶福履、胡思敬二氏所刻《豫章丛书》,凡129种书…  相似文献   

6.
甲戌本于1927年由胡适先生在上海购得收藏,自1948年年底起随同胡适离开当时的北平,其后大部分时间存放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直到2005年初,始归藏上海博物馆。此本残存十六回,书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考察这个本子的存书状况,结合胡适先生对这个本子不同方面的研究,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甲戌本的正文和脂批的重要内涵,根据对甲戌本的文本早晚、抄成时间、版本价值及在成书过程中的地位等作出相应的判断来看,可以肯定地说甲戌本不是曹雪芹、脂砚斋时期的原稿本,如同我们今天见到的其他十几种手抄本一样,都是一而再的过录本。  相似文献   

7.
孙楷第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了宋元以迄晚清的八百余种语体小说,介绍了它们的名称、别题、卷数、回数、存佚、版本和作者、孤本、珍本并记其行款及藏所,有的且兼录笔记、琐闻、序跋,可说是我国小说版本系统研究的开山之作与集大成之作。正如孙先生自己在《重印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提要序》中所说:“《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是包括现存和已佚未见书的专门书目,在这部书里,可以知道宋、元、明、清四朝有多少作家,有多少不同色类的作品。” 虽然该书在体例编排上不无可议之处,也并非已将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搜罗净尽,但自一九三三年北平图书馆铅印以来,迭经一九五七年作家出版社再印增订,以至一九八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排补正,半个世纪中间,“有了此书,学者们的摸索寻途之苦,当可减少到最低度了。”(郑振铎《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序》)。  相似文献   

8.
《十翼后录》是黄以周经学研究的代表著作。综合诸家公私藏书、书目著录与有关著述之记载,《十翼后录》主要有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七卷本、唐文治所见八十卷本、国家图书馆藏二十四卷本等三种版本。清华藏本作为母本,具有重要的版本和学术价值,对其版本详细叙录,势必极大地推进学界对《十翼后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常有学生提出“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的问题,他用了二年多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筛选了二千二百种常见的重要古籍,分门别类,编成一部为初学者指导读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t书目答问》,于光绪二年(187年)刊行问世。这部书一问世,就受到知识界的普遍欢迎,成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极有影响的一部目录书。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去。”后来的蔡元培先生干脆把它作为简明、实有的购书目录。自西汉刘向、刘敬父子首创…  相似文献   

10.
李侗著作的版本,大致可分为《延平答问》版本、《李延平先生文集》版本和拾遗三个系统。基于《延平答问》的宋刻本、明刻本、清刻本和朝鲜、日本刻本,以及《延平文集》的版本,以及后人所编拾遗部分,通过前人的著录、史志以及罕见的李氏家谱的珍贵史料,进行了详尽的考证。  相似文献   

11.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待访书目"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华裔学者谢正光先生与香港佘汝丰先生共同编著的《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是迄今为止仅有的两部关于清诗总集研究的著作之一.该书集中考察了清初的全国性清诗选本,同时还附录了一个相当重要的《清初诗选待访书目》.但这份书目中的许多内容,从编者、卷数到版本、著录等等,都还有待于仔细考核.特别是其中的《近代诗抄》、《国朝诗隽》、《国朝诗风》、《诗风》、《高言集》、《云山酬唱》六种,问题更为集中,因此首先需要考辨.  相似文献   

12.
自汉朝刘向开创提要目录以来,历代官私书目力仿其体,但官目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完备者不多。《汉志》和《隋志》均为其中的上品,受史志目录篇幅限制,只作简单著录;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子弟把持秘书监,品位虽高,并无真才实学,所编目录只是随手登记书名而已。至唐宋两代才出现几部较好的目录,如《开元群书四部录》、《古今书录》、《崇文总目》、《中兴馆阁书目》(以下简称《馆目》)等。《崇  相似文献   

13.
凡例一、中国文言小说种类众多,卷帙浩繁,具有重要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自《汉书·艺文志》以下,历代史志及官修、私修目录均有著录,然迄无全面系统之整理,查阅,研究深感不便。有鉴于此,遂编撰《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凡古代以文言撰写之小说,见于各正史艺文志、经籍志,各官修目录、重要私人撰修目录,及主要地方艺文志者,不论存佚,尽量搜罗,共计两千余种。收录各书,以时代诠次,先列书名、卷数、存佚,再列时代、撰者,著录情况,版本,并附以必要之考证说明。检阅本书,庶可知中国文言小说之总貌,及历代编  相似文献   

14.
最近,由武汉大学彭斐章副教授、北京大学朱天俊副教授等合编的《目录学概论》一书,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投放书市。这是一部教科书,它概括和总结了三十年来目录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这是一部学术专著,它对目录学领域里的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这是一部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书,它将目录学理论与书目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部书的出版,必然在目录学界和图书情报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目录学历史悠久,书目著作极其丰富,目录学家代不乏人,目录学理论研究的文字见于各书序跋、学术杂著中者,为数亦或不少;但系统论述而称专著者,除宋郑樵《通志·校雠略》、清章学诚《校雠通义》外,颇为鲜见。所以前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余嘉锡先生曾感叹曰:我国有目录之学,而无治目录学之书。  相似文献   

15.
《五色石》八卷,序言后署“笔炼阁主人题于白云深处”,《八洞天》八卷,序言后署“五色石主人题于笔炼阁”;二书目录首行与正文卷端、均题“笔炼阁编述”,故学者多以为:二书为同一人所撰,如孙楷第先生一九三二年撰《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在《八洞天》条下即云:“此书与《五色石》小说同为一人所撰。”在一九五七年重订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八洞天》条下又云:“此书与《五  相似文献   

16.
《史记》彭寅翁本校异类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彭寅翁所刊《史记》本为见存两种《史记》三家注本的最早刊本之一,其文献学价值自不待言。安平秋先生云:“这部彭寅翁本《史记》在版本研究和学术研究上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价值。”(语见其所撰“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史记》影印说明”,线装书局,2002年)最为扼要中肯;张兴吉先生更以所著《元刻(史记)彭寅翁本研究》(凤凰出版社,2006年)为之发皇。此本之优劣短长益以明白,殆少幽隐。今以此本与今日通行之中华书局点校本相校,窃冀能对点校工作稍有“添砖加瓦”之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子藏·庄子书目提要》是配合《子藏·道家部·庄子卷》而作的目录,对其所收的302种《庄子》著作进行了提纲挈领地总括.提要作者方勇先生深于"庄"学,所撰提要不仅能以精练的语言揭示诸作在论《庄子》、注《庄子》、解《庄子》过程中的独到之处和思想内容的差异性,更能指出不同学说的思想渊源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提要并不局限于单种书籍的介绍,往往能够对《庄子》研究史上的某些传统和现象进行阐发,或就某些具体问题进行考证,使读者了解书籍的同时,对其在庄学史上的地位有更深的认识.在文献校勘方面,《庄子书目提要》比对诸种《庄子》原文之间文本、分卷等内容的差异,仔细考察了诸书所用的底本,尤其对一些难得一见的珍本、孤本的版式进行了具体详细地说明.由此,《庄子书目提要》实可视为学《庄子》之门径.  相似文献   

18.
南宋绍兴九年临安府刻本《文粹》是现存《唐文粹》的最早刻本。文章从公私书目对此本的著录、书名问题、绍兴本的面貌等几个方面对绍兴本进行了考察 ,并推测了绍兴本与北宋宝元本的关系 ,重点将绍兴本与历代重要版本作了对勘 ,说明从明徐刻本开始 ,已逐渐偏离宋本面貌 ,至清代许增刻本 ,据它书校改的情况更为严重。从而突出绍兴本在文献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最近,洪煨莲(名业)先生将保存在北京的中外图书,其中包括许多罕见的目录书如《越缦堂藏书让度记》、《武进盛氏善本书目》、《续修四库提要》,以及各种难得的史学参考书、工具书和期刊等,共计四千三百余种、二万四百余册,全部赠送给中央  相似文献   

20.
元卢琦《圭峰集》所收诗歌与萨都剌、陈旅等人相同作品较多,历来皆认为《圭峰集》误收他人诗作。本文通过对《圭峰集》版本及所收相同作品集的著作版本的考证,论证这些相同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同时指出万历本《圭峰集》误收他人诗作的观点不成立,而所谓的传抄洪武本《圭峰集》则是有意作伪之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