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委婉语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符号。而委婉语则是反映文化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各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及其相通之处使得委婉语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存有异同。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产生及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英、汉委婉语内涵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出现和应用与语言禁忌有直接关系.最典型的语言禁忌大概就是"死亡"了."死亡"的神秘、生者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死亡"给生者带来的痛苦,使得人们不敢或不愿直言它.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总是回避"死亡"二字,这就出现了"死亡"委婉语.英、汉"死亡"委婉语都很丰富,虽然在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上有所差异,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体现了不同民族间文化的共性.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以揭示其相似性,从而促进英汉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是俄汉两种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俄汉委婉语的对比研究对于外语教学、俄汉互译及提高言语交际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拟从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段几个方面对俄汉委婉语的构成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关学意蕴。受宗教审美观和封建等级观念影响,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死亡”有关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文学经典《红楼梦》中“死亡”委婉语的罗列和分析,进一步认识、掌握委婉语的使用规律。《红楼梦》“死亡”委婉语有常规委婉语和非常规委婉语两大类。常规“死亡”委婉语主要受宗教文化、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而非常规“死亡”委婉语从心理接受层面分为感情疏远型、感情愤恨型和感情深厚型。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以往对于"死亡"委婉语的研究多基于语言形式、语义特征或功能归类。本文拟从宗教角度出发,对中英两种语言中"死亡"委婉语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中英委婉语的相异性和相同性,并对它们所折射出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从英汉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委婉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和汉语中 ,存在着大量的死亡委婉语 ,通过对它们进行归类和分析 ,可以探讨中西文化在政治体制、思想意识、宗教信仰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是英汉民族共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源泉于语言禁忌。从委婉语的产生及演进可以看出英汉委婉语的共怀及超同性。文化由公开的文化和隐蔽的文化构成,隐蔽的文化是不易被意识到的属于价值观念的一部分文化,是文化结构中最深层、最稳固的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从英汉委婉语总体超同的表象可以透视出英汉委婉语在深层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并非是汉民族语言中独有的文化现象,它在世界各国语言中也有反映,但是汉语中委婉语的数量却远远多于其它民族,特别是关于“死亡”委婉语的表述犹多,这是由汉民族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决定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有其特有的宗教文化、等级制度、价值观等,这一切都赋予了“死亡”这个字眼以特定的隐晦解释与说法。从几个方面对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明确认识“死亡”委婉语在不同场合下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英汉委婉语跨文化交际失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往往受各自的语言文化的制约。委婉语的跨文化理解障碍或使用不当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进而引起交际的失误。本文通过英汉委婉语言的比较,多角度探析了交际失误的原因。要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就应该了解英、汉委婉语各自的语言特点,提高对中、西文化的敏感性,从而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在英汉两种语言体系里,委婉语是一种被广泛使用并深受社会文化影响的语言现象。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折射出各自所承载的不同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忽视这些文化差异就会在委婉语的翻译中产生诸多问题。在文化视域下探讨委婉语翻译策略将有助于委婉语翻译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浅析汉英委婉语的社会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出发,根据社会价值差异,宗教信仰以及伦理文化的差异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汉英委婉语的表达形式,揭示了这一语言现象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均有大量的委婉语。它们既有相同之点,但更有不同之处。委婉语作为语言客观存在的一部分,折射出社会文化现象的一个侧面,反映出民族心理的历史沉淀和深层构建。研究英汉委婉语,对研究修辞学、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等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认知隐语理论认为,隐语不是修辞现象,而是认知现象,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并具有心理性、委婉性和文化性的特征。通过对德汉死亡隐喻的语用分析,可以看出德汉死亡隐喻分别使用各自不同的目标域影射来源域。分析结果显示,德汉死亡隐喻体现出两个民族“恶死、乐生”的基本死亡观,并凸显出宗教文化、社会等级以及价值观念三大因素在中德死亡观中的不同权重,是中德文化心理图式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人的语言交际中,委婉语无处不在。就日语委婉表达方式分析日语委婉语的特征, 日本委婉语所蕴含的日本人的交际心理,加深对日本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创造的委婉语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语言与社会文化关系的角度 ,阐述英汉委婉语的社会文化背景 ,并对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从而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是一种委曲含蓄、烘托暗示的语言表达方式。委婉语普遍存在于英汉民族的文化中,并反映在英汉语言中,它体现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关系。从社会文化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心理根源及委婉语的社会功能,并通过具体例子对比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共性和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越南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中国——东盟关系稳健发展的背景下,两国的语言文化交流将进一步深化,也将推动学界对越南语言政策的研究。中越两国在语言政策制定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研究越南语言政策对中国语言政策,尤其是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与日本、朝鲜等国并称为"汉文化圈"国家之一的越南,汉语对其语言的影响是比较深刻的。在越南,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汉字一直处于正统的地位,并被广泛使用于教学、科学、公文、外交以及文学创作等方面。因此可以说汉语对越南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文试从汉字对越南文字、越南习俗、越南书法以及越南文学的影响作一些初步的研究。希望能给关注这一问题的人提供一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章从语用学角度论述了委婉语的产生,并进一步探讨了英汉委婉语的构成方式,从而加深对委婉语的理解和应用,对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西南交通大学越南留学生的调查表明,越南留学生与中国文化的磨合与适应经历了W型模式,分为五个较为明显的阶段。他们所经历的"文化冲击"主要是对新的语言环境、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产生的一种焦虑情绪,面对学业困难引发的情绪沮丧和信心丧失,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困难、精神孤独。为此,接收学校对留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学前教育,努力营造和谐、多元的校园文化环境,因材施教,加强心理疏导,鼓励他们与中国学生多交流,以减少文化冲击对留学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