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颇具新意的可贵探索—简评《中国古代文学散点透视》鲁敏齐鲁书社1994年5月出版的崔海正《中国古代文学散点透视》(以下简称《透视》),是一本以“轻骑”式面貌出现的、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古代文学研究论文汇集,而在“散”与“透”中贯彻着颇具新意的探索精神,就...  相似文献   

2.
研究古代文学要点面透视,把微观与宏观结合,经验总结与规律探索结合。从宏观、系统的角度研究,确定研究点的依据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一、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外部因素,二、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内容因素,四、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形式因素。面的研究是对作家作品或某种文学现象的具体分析,需要把握四条原则:一、纵与横的结合,二、精与博的结合,三、思想与艺术的结合,四、通与变的结合。透视点面有三种方法:一、宏观系统方法,二、历史发展的方法,三、比较联系方法。  相似文献   

3.
徐志啸 《晋阳学刊》2009,(1):97-102
用西方理论解析和比较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这是美籍学者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一书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他以西方学者的眼光,认识、审视、解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并向西方读者作系统介绍的具体表现。由此,我们可以透视和比较中西不同的文学理论,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陆游散论》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反响包头师专张福勋副教授在古代文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陆游散论》,于去年10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被认为是对陆游研究进行的"新的开拓",是"近些年国内学术界研究陆游的一项可喜收获"...  相似文献   

5.
孙昌武教授,原籍辽宁省营口市,1937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宁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在母校执教。 近十年间,孙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已出版学术专著六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研究项目涉及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化学等领域。 早在六十年代,孙先生即开始了唐代散文史和唐代文学思想的研究,他的《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出版)全面探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渊源、发展、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是一部有深度的唐代古文运动通史。《柳宗元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和《韩愈散文艺术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二书则分别就唐代古文运动的两员主将柳宗元  相似文献   

6.
《诗经·氓》注释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经·氓》注释之我见龚承楷《氓》是《诗经·国风》的名篇,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历来被列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之中。但由于时代久远,注家繁多,不少概念,古今说法不一,给读者与欣赏增加了难度。尽管“诗无达估”,允许有...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究竟有哪些不同于西方文学的民族特点?我们拿什么来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学交流?王齐洲先生的著作《呼唤民族性─—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11月版)对上述问题作了解答。作者关于“呼唤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口号的提出以及对文学民族性的探寻并不是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故作高调,而是切切实实从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从对中国文学史学科体系的总结与批判,从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透彻分析中来展开讨论的。作者认为,中国文学研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虽成就卓著,但…  相似文献   

8.
吴承学,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956年出生于广东潮州。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学报》(文科版)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是我国首位古代文学学科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古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全国重点学科中山大学古代文学学科负责人。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两大文学研究权威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近40篇,并出版《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晚明小品研究》、  相似文献   

9.
赵山林 《河北学刊》2002,22(5):98-103
古代文学中的渔父形象大致有两类:来源于《庄子》、《楚辞》的,体现了潇洒出尘、散淡闲适的人生理想;来源于姜太公历史传说的,体现了待时而动、用世立功的人生追求。二者交错发展,互为消长。研究渔父形象的演变,对于透视古代文人的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元胜 《学术研究》2002,(8):154-154
中国文学史上众多的作家、诗人,其籍贯古今地名考察,有助于古代文学研究知人论世,还历史以本来面目。钟嵘《诗品》评论汉魏晋至齐梁122位诗人(外加“古诗”),其中不少诗人的籍贯,或在《诗品》注释中,或在古代文学作品选本上,或……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的需要,辽宁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集体编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资料目录索引》一书。本索引比较全面、详尽地搜录了1949年10月——1979年12月国内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的总集、别集、选集以及有关的论文集、研究专著和国内各报刊发表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论文目录。  相似文献   

12.
1956年《琵琶记》"大讨论",是《琵琶记》接受史上的重要一环,也是20世纪古代文学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认为,1956年《琵琶记》"大讨论"是"古为今用"的一个典型事件,是运用新的价值观念进行学术探讨的一个实践:一方面,透视出在新的时代文化语境中,在对经典题材的阐释中,古代文学研究中表现出的对政治话语的认同及其一定程度上的困惑;另一方面,在遮蔽、躲闪、矛盾、正视的话语表述背后,体现了对《琵琶记》经典价值的某种认同。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分水岭,其意义在于树起了古典时代终结的标尺。在西方人文理论传入之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以感悟性的评点(如诗话、词话和小说评点)或圈点为主,表现为重体验轻知识的思想特征;进入20世纪后,受西方人文理论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摈弃个人体验,关怀"纯理论的知识"(宗白华《形而上──中西哲学之比较》,《宗白华全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91页)成为一时的风尚,乃至于崇尚理念重逻辑分析成为了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主流。 较早地将西方人文理论引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是王国维。…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体系 恢宏的视界──评祁志祥的《中国古代文学原理》贾明中国古代文论是我国几千年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文论,不仅能够把握我国古代文学实践及其理论的特征,而且对我们建立现代化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有着十...  相似文献   

15.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993年所载文章被转载、摘编、引用情况中国古代文学《白话小说系统中的话本和拟话本》,作者卢兴基,原载《阴山学刊》1993年第1期,责任编辑艾思。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7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书是在朱寿桐教授主持下,积数位研究者多年心血结撰而成。应该说,它不仅在主编者个人学术史上标志着由创造社研究、新月派研究到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三级跳”的实现,更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史上有其集大成的意义。80年代以来,对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已经卓见成效,从比较文学角度和“影响”论上所进行的各种基础性研究工作更是硕果累累。但缺少的却是切合中国新文学史实际的整体价值评估和纳入清醒史学视野的细致周密的“散点透视”。对于一些基本症结性问题,诸如:现代主义在中国新文学中究竟是…  相似文献   

17.
香港大学中文系七十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1997年12月10日至12日在香港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泰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香港本港的学者济济一堂,相互切蹉,进行了友好而坦率的学术交流。 香港大学中文系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拥有中国文学等人文学科的第一流学者。按照由来已久的“文史不分家”的传统治学方法,香港大学中文系对于中国文学、史学、哲学一向是兼备并蓄的。因而这次讨论会不仅包括中国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包括中国史学、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中国文学方面,研讨会涉猎广泛,视界开阔,既有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又有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的研究。从古代文学看,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楚辞》开始,直到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都有学者进行深入探讨。香港岭南学院中文系陈炳良教授的《诗经研究的省思》一文认为,近年来《诗经》研究大多未能摆脱旧注的束缚,有些研究成果没有真正将《诗经》作为诗歌创作看待。文章提出今后的《诗经》研究应做到如下几点:①明训诂——研究古籍,必须从训诂入手。《诗经》多假借字,更宜注意。②通文义——  相似文献   

18.
交叉学科中的古代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叉学科中的古代文学研究是一个旧话题,新世纪伊始谈这一问题,是想说在20世纪学者们在交叉学科中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20世纪古代文学有许多问题的解决是依靠相邻学科的发展来完成的,对《诗经》、《楚辞》的解读人们运用了人类文化学等相关领域的成果,闻一多先生在论述《诗经·NB04E苡》时,从语言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角度阐述了这首诗的文化内涵,对《九歌》的阐释闻先生是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其研究方法给人们的启示非常深刻。陈寅恪先生的唐研究,“以诗证史”,进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态度、方法--关于古代文学研究的一点感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  前不久读了康保成先生的《90年代景观 :“边缘化”的文学与“私人化”的研究》① 、蒋寅先生的《文如其人———一个古典命题的合理内涵与适用限度》② 与戴伟华先生的《交叉学科中的古代文学研究》③ ,我非常赞赏他们的看法。康先生的文章涉及古代文学研究的目的 ;蒋先生的文章涉及我们对待古代文学理论、文学观念的态度 ;戴先生的文章则谈到了研究方法。这三篇文章 ,把古代文学研究中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都提出来了。康先生的文章显然是有针对性的。近几年来 ,一些古代文学研究者似乎感到 ,古代文学的研究被冷落了。它为什么被冷落了…  相似文献   

20.
金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审视──评周惠泉著《金代文学学发凡》胡传志长期以来,金代文学研究不仅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且以往的研究还经常受旧的“正统”思想和民族意识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偏见。进一步加强金代文学的研究,需要我们以新的眼光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