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典型心肌梗死的症状及防治措施,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临床工作中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表现为无痛型8例、咽喉牙痛型6例、胃肠型18例、脑症状型6例、心衰休克型9例、颈肩背痛型3例、心脏骤停型4例.18例行急诊PTCA,10例行静脉溶栓,21例错过急诊手术及溶栓时机择期行CAG,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心电图ST段抬高型AMI 34例(63%),非ST段拾高型AMI 20例(37%).心电图示心肌梗死广泛前壁11例,前壁10例,前间壁9例,下壁+正后壁2例,下壁10例,下壁+正后壁+前壁2例,下壁+前壁3例,后壁3例,右室4例.无痛型AMI见于老年患者.结论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极易误诊,应引起各级医师的重视,要尽早进行动态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以便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HP)水平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AMI患者(n=100)的血清hs-CRP浓度,按照冠脉病变支数分为4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以及左主干组),分析冠脉病变支数与相应hs-CRP浓度的关系。结果 hs- CRP浓度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以及左主干组,其浓度依次增高(P<0.05)。急性心梗各组的hs-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CR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关联密切,有助于临床上预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的范围,及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一、定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心血管急危重症.主要是指由于病变的冠状动脉发生急剧变化,包括冠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加之冠脉强烈痉挛,所引起的冠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而致冠脉内血流突然减少甚至中断,临床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T)或心脏猝死[1].约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30%,预后甚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照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患者口腔牙周临床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AMI患者59例,对照组为同期参加我院体检同龄老年人63例。两组对象均接受了口腔牙周临床指标检测。结果老年AMI组的PD、CAL、SBI、牙齿缺失数目及OHI-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同时,老年AMI组的牙周炎患病例数也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口腔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差,牙周疾病患病率明确增加。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极易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猝死。包括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由于不稳定心绞痛病变复杂,进展迅速,且预后多方向性,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7例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基层医院对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入组病例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对AMI症状不典型者认识不足,导致临床误诊率较高。结论基层医院对不典型AMI应保持高度警惕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C反应蛋白基因rs3093059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优势比(risk ratio,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评价关联。结果 9项病例对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2992例AMI患者和4771例健康对照人群。CRP基因rs3093059(T〉C)多态性可降低亚洲人群AMI易感性(均P〈0.05)。Meta回归分析表明,种族差异可能是各研究间异质性的主要来源。结论 CRP基因rs3093059(T〉C)多态性可能是亚洲人群AMI易感性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年龄≥60岁的1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以及80岁及以上组,并对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AMI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最多(85例,66.41%),其次为有吸烟史(60例,46.88%)和合并糖尿病(33例,25.00%)。男性组吸烟人数显著多于女性组(P〈0.05)。女性组空腹血糖水平(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60~69岁组中有吸烟史者显著多于80岁及以上组(P〈0.05);且60~69岁组患者的BMI显著大于80岁及以上组(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0.63%)显著多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37%)(P〈0.05)。2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病变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治疗手段无显著差异。60~69岁组中经介入治疗的患者显著多于80岁及以上组(P〈0.05)。结论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是老年AMI最主要危险因素,应戒烟并合理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应提高PCI和溶栓在老年AMI患者中的治疗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或狭窄导致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而死亡.50%患者死于起发症状头1小时,尽早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EIF)与脑钠肽(BNP))、P-选择素(CD6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郭峰改良法”、干式快速荧光免疫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88例老年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RBC—ICR)、BNP和CD62P,并与32例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CHD组的RBC—C3bR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RBC—ICR、BNP及CD62P则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为甚(P〈0.01)。结论老年CHD存在严重的EIF低下,免疫机制和炎症因子BNP、CD62P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急诊治疗期间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得分.方法 连续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救治的老年AMI患者39例,他们在病情稳定后接受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估,并与45例同期门诊就诊的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组)评估结果比较.结果 老年AMI组PSQI问卷中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因子评分和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老年AMI患者急诊治疗期间睡眠质量较差,制定护理方案计划时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临床评价老年代谢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急性期行PCI术。方法选取代谢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老年组30例,中年组30例。紧急冠状动脉造影,针对“罪犯”冠脉进行PTCA及必要时行PCI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再灌注的平均时间大致相同。老年组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中年组高(P〈0.01)。老年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冠脉造影的病变冠脉记分均高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中年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高;急性期实施PCI术后恢复期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方法不稳定心绞痛组5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76例,正常对照组60例,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于三尖瓣环侧环及右室游离壁中点处测量收缩波(Vs)、舒张早期波(Ve)、舒张晚期波峰值速度(Va),计算Ve/Va(简作e/a),比较三组右心室功能。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舒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常表现为剧烈胸痛,持续不缓解,伴有大汗、恶心、呕吐,但在临床实践中,有一部分患者虽然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但其症状不严重,往往不及时就诊,而是几天后去看门诊,门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本文对这类患者临床特征和冠脉造影结果加以总结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视,并及时作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溶栓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降时间和幅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AMI患者120例进行溶栓治疗,对治疗后1小时、2小时、3小时、1天、3天不同时间段心电图的ST段回降情况进行记录,根据首次ST段回降情况分为A、B、C3组,A组ST段回降≥90%,B组ST段回降≥50%,C组ST段回降<50%,比较3组患者溶栓后预后情况。结果 A、B、C三组CPK峰值、病死率呈显著递增关系,LVEF值呈显著性递减。 A/B2组2小时、3小时、1天和3天心脏性病死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1小时心脏性病死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溶栓治疗后ST段下降幅度越大,下降时间越快,则患者的预后越好。而其余患者则应考虑强化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未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多巴酚丁胺组( B组)、替罗非班组( C组)和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组( D组)。检测治疗前后血中B型钠尿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 BNP)水平和记录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变化并记录住院一周患者存活率。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BNP、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治疗后血BNP水平低于B组、C组和A组(P<0.05),LVEF及存活率高于B组、C组和A组(P<0.05),B、C组治疗后血BNP水平及LVEF、存活率分别低于和高于A组( 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未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衰的患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小于60岁的255例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对比。结果60岁以上老年女性AMI患者与60岁以下的相比较明显增多,无痛性心肌梗死明显增多(30.5%),血流动力学受损的体征和并发症、泵衰竭引起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明显增多,死亡率比60岁以下年龄组明显增多,60岁以上老年组脑供血不足为起始症状的明显增多,且既使无脑血管并发症,烦躁、谵语、定向力障碍、打人骂人等精神症状明显增多,合并脑血管病的明显增多。以急性左心衰竭为超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组明显增多,而梗死范围、死亡原因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60岁以上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多见,病情严重程度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罗发瑞 《老友》2011,(4):51-52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其实际指的是提供心脏心肌血流(即营养和血氧)的血管壁内膜下有胆固醇等似粥状的物质沉积,形成粥样的斑块。此种斑块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使血管腔变小、变窄,或血管发生痉挛而致血管严重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5%),或闭塞,以致心肌严重缺血而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身心症状和心理护理工作量.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急诊科救治的老年AMI患者58例,入选对象接受了心理护理需求调查,统计数据与同期来诊的43例成年AMI患者比较.结果 老年ACS患者的心理护理总时间、心理护理总频次、每天心理护理时间和每天心理护理频次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老年AMI患者需求频次较多、时间较长,制定专项护理计划时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HAG(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激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4年5月期间年龄>60岁的AML患者21例,13例采用CAG方案治疗,8例采用HAG方案治疗,同时给予成分输血等支持治疗,缓解后序贯给予DA、MA等方案交替维持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结果。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2例,无效(NR)5例,总有效率76.19%,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感染。随访至2014年8月,死亡19例(90.48%),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结论 CAG/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AML有效率高,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