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2期刊登了林颖同志的文章《浅议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以下简称《林文》),拜读之后深得启发,也有不解之处。富于启迪意义的是:《林文》从哲学与逻辑学两个层面,对公孙龙的《白马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提出了一些很有理论价值的看法,并从方法论的意义上指出:“我们对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必须加以具体的分析和批判,采取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观点,都不能说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林文》)。不解的是:按照《林文》的论述,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就是“白马不是马”,是否定“白马是马”的,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是形而上学与诡辩论。对此,笔者实不敢苟同。下面结合《林文》,从三方面来论述“白马非马”,并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林颖同志与逻辑界专家。  相似文献   

2.
为公孙龙正名——《白马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白马论》之中心论题“白马非马”的本意 ,既非“白马不是马”,亦非“白马不等于马”,而是“‘白马’不是‘马’”,它是一个表征名与名之间关系的符号学命题。在《白马论》中 ,公孙龙通过肯定名与指称对象的对应关系 ,揭举了作为词项符号的名的确定性以及名与名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并严格区分了名的提及与使用。因此 ,从《白马论》的思想意蕴来看 ,它实际上是一篇探讨名与名之间关系的符号学专论  相似文献   

3.
“白马非马”是先秦时代的著名“辩者”公孙龙主张的命题,为论证这一命题,公孙龙专著了一篇《白马论》。古来学者大都指斥它是“诡辞”,而对它称许者寥寥。只是到了近现代,才有学者开始说“白马非马”原本是逻辑的,甚至是辩证的。我们决不能单以先人的评论为据,本文只想从《白马论》的分析中找一找公孙龙“诡”的巧处。 《白马论》的中心命题是“白马非马”,目前人们主要有两种理解:一是认为它讲的是“白马不是(不属于)马”,故意将两个种属概念说成全异概念,并且在论证中发挥其诡辩的逻辑技巧;另一是认为它讲的是“白马异于(不等于)马”,是讲两个种属概念的不完全等同,因此“白马非马”并不诡辩。我们是赞同前者的意见,这里关键是涉及到对“非”和  相似文献   

4.
“白马非马”是战国末年公孙龙最有名的哲学命题。公孙龙,赵国人,约和孟轲同时,是先秦刑名学派的集大成者。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基本逻辑是;白,是指颜色,马,是指形体。如果说白马,就兼指色和形,因之不能单纯等于形即马。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数理逻辑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这一命题,指出了“白马非马”应当理解为“白马不等同于马”。  相似文献   

6.
语言女学~大I、I、年“场次,是复合盘词吗?···“·……汪磊(1.32)“无以,、“有以.新解·~····一田雨泽(1 .34)艺术媒介:审美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王向峰宋炜(1,36)司马迁作《史记》未采《战国策》说 ‘’“‘’“’‘·…’‘·················……徐克文Q.41)杜甫与农民起义关系求是······……朱明抢(1。47)应该重视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胡国瑞(l。51)莫泊桑与普列姆昌德短篇小说比较 ’‘’‘””””.”二’……’·‘······……王森(1。貂)娜拉和林道静···…  相似文献   

7.
"白马非马"是中国名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个久悬未决的公案。传统上对它的解释都过于牵强,无法令人信服。在充分阅读《战国策》文本和对战国年间思想状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该文认为,战国时代的"白马非马"其实是一个非常朴素的话语。它的本意是:"白马"指的是"白马"这个地方而不是真正的马。这表明传统上以为是战国公孙龙所著的《公孙龙子》极有可能是后人的托附。  相似文献   

8.
对于公孙龙“白马非马”的命题,学界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有的学者认为,“非”字只能作“不是”解,“白马非马”的意思只能是“白马不是马”,因此断言公小龙的这一命题,是通过论述“白马”与“马”在概念上的差异,来否认“马”和“白马”的类种包含关系,否认白马是马。而有的学者则认为“非”通“异”或“(韭巳)”,可以作“异于”讲,“白马非马”的意思是“白马异于马”,从而肯定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一个逻辑学命题。比较两说,我以为后一说较为可信,但对“非”字的训释,由于取证不当,尚难服人。古音“非”在微部,“异”在职部,“(韭巳)”从已声,“已”在之部,因此“非”和“异”或“(韭巳)”都不得相通。本文打算从文字学和训诂学角度,讨  相似文献   

9.
一、论孔子的仁与为“仁之方”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仁相为表里的是礼。从《论语》中所显示的孔子思想,仁确是孔子的思想核心。《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大戴记·王言篇》:“孔子曰:‘仁者莫大于爱人’。”从孔子全部思想来看,“爱人”,确是仁的最根本的意义。 孔子在答子贡和仲弓的问仁时,曾说到仁以及达到仁的“仁之方”,《论语·雍也》篇:  相似文献   

10.
词义札记     
嚇《庄子·秋水》:“……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嚇我耶!”四十年代,有人批评1936年版《辞海》给“嚇”立“惊恐”义不该引《庄子·秋水》“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嚇我耶”作为书证。说:“《庄子》里的‘嚇’字只有一种意义,就是‘怒其声’,也就是一个拟声字。‘嚇’就是拿这种声音来对待我,也就是以为我  相似文献   

11.
"白马非马"是中国名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个久悬未决的公案。传统上对它的解释都过于牵强,无法令人信服。在充分阅读《战国策》文本和对战国年间思想状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战国时代的"白马非马"其实是一个非常朴素的话语。它的本意是:"白马"指的是"白马"这个地方而不是真正的马。这表明传统上以为是战国公孙龙所著的《公孙龙子》极有可能是后人的托附。  相似文献   

12.
李洁萍、尹承琳合著的《中国历代帝王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4月版)云:“东晋……公元420年为匈奴族刘裕所灭。”(见该书88页) 说刘裕是匈奴族,实在是闻所未闻。《宋书·武帝纪》云:“高祖武皇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楚元王交之后也。”《南史·宋本纪》、《资治通鉴·宋纪》同。《南史·宋本纪·校勘记》云:“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五四以推算世次之法‘乃连前并及身而总言之’,据宋书自楚元王交(一世)顺次数到刘裕之父翘得二十一世,因为裕‘当为交二十二世孙。今云二十一世者,传写误’。”宋书并详细记载了从交到翘的官  相似文献   

13.
浅议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左右)公孙龙大力倡说“白马非马”论,从整体来看《白马论》的论证是诡辩式的,诡辩的成分大大超过逻辑的成分,但我们可以从反面学会运用正的确思维形式和逻辑规律,并汲取理论思维的经验与教训。下面谈谈我对公孙龙立“白马非马”论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首先,公孙龙从他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出发,从三个方面极力论证“白马非马”论。  相似文献   

14.
“白马非马”在是不是诡辩之间引起了经久不息的辩论,本文从李其祥和张章骤之间相反观念中,提出笔者的见解,并从中发现当今学者大都是从“白马是不是马”这个结果来评判公孙龙的。笔者认为,公孙龙的《白马论》主要的是在向世人展示他的逻辑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并指出他使用逻辑推理的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③《说文·艸部》:蕰,积也,从艸。温声,“於粉切,谆部。段注”《左传》‘夷蕰崇’,杜注‘蕰,积也’。又《蘋蘩》 蕰藻之菜’注‘蕰藻,聚藻也。’《小雅·都人士》、《礼记 礼运》借菀,苑字为之。按俗作蕰。《荀子·哀公问》富有天下而无怨财”,杨倞注:“怨,读为蕰,言虽富有天下而无蕴蓄私财也。《家语》作无宛。《礼记》曰‘事大积焉而不宛’古蕴、宛通.此因误为怨字耳。又《富国》“使民夏不怨暍”,杨倞注,“宛,读为蕴,暑气也。” ④《说文·艸部》:“荐 蒍席也,从艸,存声。在甸切。《广雅 释器》蒍,席也”  相似文献   

16.
艺术夸张在我国的文艺评论中也叫增语、增文、夸饰、形容、豪句、激昂之语等等。王充《论衡·语增》云:“纣为长夜之饮,糟邱酒池,沉湎于酒,不舍昼夜。”又《论衡·艺增》有“《尚书》‘协和万国’”之言,还有“《诗》言‘子孙千亿’”之语。这些都是“增语”、“增文”。《文心雕龙·夸饰》说:“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  相似文献   

17.
《春秋左氏传》庄二十三年:“斗谷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国难。”孔颖达注:“‘斗谷於菟’,令尹子文也。‘谷’双走反。楚人谓乳曰‘谷。’汉书作彀,音同。‘於’,音邬,菟音兔。”孔颖达把“斗”当作姓,只注了“谷”字。近人编《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这个人时,也就照这个注的传统解释在“斗”和“谷於菟”之间加上点。这个加法,好像很有根据,因为除了“斗·谷於菟”之外,还有“斗·伯比”,“斗·椒”等。  相似文献   

18.
纪念闻一多诞辰”周年庆祝新编《闻一多全集》出版新时期闻一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闻一多与中国传统文化········……,’’·························“·························……衷千正闻一多烦 —纪念新编《闻一多全集》出版············……’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一项宏大而艰巨的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19.
(括号内数字,前者为期数,后者为页码) 哲学政治哲学的对像、体系和价值,·····……邵腾(1·7)关于西方社会的危机及其解决途径 一一马丁·布伯《我与你》述评 ·····················……袁义江孙永生(1·15)关于真理问题的几个关系简论 ””‘””‘”.’‘”””‘””·’,····……郭海云(1·1)浅沂《福乐智慧》的哲学思想 ”“””“””‘’‘’“’········……玉苏甫江(1·22)《道德经》和《论语》哲学思想 相形研究初探·,·············……屈剑英(3·1)《福乐智慧》思维方式的若…  相似文献   

20.
一、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硕鼠》) 句中“逝”字,北京大学《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注云:“同‘誓’(用近人张慎仪说,见其所著《诗经异文补释》,张据《公羊传》徐彦疏引此诗作‘誓’)表示坚决之意。”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补充注释”云:“通‘誓’。”均强作假借字释之,值得商榷。按“逝”与“誓”禅母月韵,古字音同,本可能通假,但无明证。《说文通训定声》云:“逝,往也,假借为‘誓’。”杨树达《小学述林》卷一云:“盖《三家诗》有作‘誓’字者,此诗本表示决绝之辞,《三家》作‘誓’,用本字也;《毛诗》作‘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