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人类社会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作为高级生物群体的人类社会,它也同样要遵循生物学其中包括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所以,人类社会是一个比自然生态系统更为复杂和高级的社会生态系统,或即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它也同样要遵从生态平衡的客观规律。为此,开展社会生态概念、社会生态系统、复合生态概念、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等人类社会生态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也谈生态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和一定的层次等级上,自然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态即生态平衡是存在的。但为解决生态危机而采取恢复和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原始状态的对策是不现实的,这意味着使人类社会倒退至野蛮的原始洪荒。人类应追求的是地球表层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新的相对稳态。  相似文献   

3.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环境是哺育人类的摇篮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内在的依存、保护、改造和利用的关系。科学的自然观 ,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是认识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唯一正确的思维形式。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是人类同自然界关系的内在要求。如果人类不顾自然界的运动规律 ,任意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其后果必然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现代文明社会不仅应该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高度发达的社会 ,而且也应该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在同一个层面上去考虑自然时空和社会时空,其实社会时空与自然时空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与自然时空的比较,可以引出社会时空的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而通过探讨社会时空的内涵,又可以进一步揭示社会时空的结构与社会生活质量的关系,从中得出不同社会条件下人类生存的状况和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演化特点和规律的分析,论证了人类目前困境形成的认识根源和实践偏差。认为师法自然,运用自我调控的生存智慧,遵循和谐统一的审美原则,调整人类自身行为规范,才是人类摆脱困境、克服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自然与文化原生态:生态人类学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态文化的概念,是对于自然原生态中“原生态”概念的借用与发展。自然原生态是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构成的整体,即自然的、自发的自然生态。文化原生态是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进行文化创造时所建构的生活样式和呈现出来的的文化形态。从广义上界定,原生态文化就是发生在农业发生时期,人类为适应自然而创造的相对自然的文化形态,是农耕时代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7.
控制自然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但是大部分人对控制自然存在误解,导致了诸多不合理的控制自然的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控制"一词的理解有很大偏差。因此,梳理控制自然观念的发展历程,对"控制"一词作出合理的把握,以探求一种控制自然的新进路——运用反馈机制,力求在人与自然的最佳平衡中进行对自然的控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根基——自然生态系统,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的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它们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这些生物的存在和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迅速减少,将使人类基本需要的选择余地大大缩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了生态环境同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文章指出,人类在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中,从自然界取得了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沙漠扩大等副作用。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们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是自然界对人们违反生态平衡规律的惩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解决生态平衡问题,关键在于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生态批评的三维知识空间——兼与鲁枢元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知识系统包括自然知识系统、社会知识系统和精神知识系统三个层面;相应地生态批评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三个纬度;这三个系统不应该是历史的和线性的,而是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的.生态批评所倡导的生态平衡必然要求这三者首先呈现"知识量"上的平衡状态,唯有如此人类才能"诗意"地生存.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资源法中人的法律形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无论是近代法治中的经济人还是现代法治中的社会人,囿于其自身的时代实践,对于遏制生态危机,保障人类社会的永续生存和发展都显得力不从心.生态人假设旨在克服经济人与社会人假设本身无法弥补的缺陷,建立一种既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并以此作为环境资源法人性观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在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认识上,人类经历了从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到新人道主义的发展历程。与此相应的是,伦理学发展也经历了从传统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到发展伦理学的不同阶段。其中,发展伦理学是建立在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类伦理学。它从回答当代人类的生存问题出发,在"天道"、"人道"和"物道"的关系中重新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力图以此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根据,从而解决人类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3.
试析法律制度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丽  曲燕 《东方论坛》2002,(5):124-127
法治作为人类迄今为止最好的制度选择 ,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分析这种局限性必须把法作为一种制度存在去关注 ,也就是把法作为一种实然的制度存在放到整个社会中去观照 ,才具有现实意义 ,否则 ,任何的论说都只能是“舍本逐末”。而认识法律的局限 ,则是为了更理智而清醒地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14.
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其中关于宇宙起源、天体与天体系统、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等学说,揭示了宇宙的物质统一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渗透着唯物论、无神论和辩证法。深入研究康德的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启发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案例剖析说明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行为,实现生态和谐,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市的重要因素应是提升公民公德素质,必须用人类的自律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人类由于自然生态的危机、社会关系的异化、信仰体系的崩塌,越来越感到"失去了存在的家".帮助人们找回自己赖以生存、赋予价值寄托的家园并善待自己的家园,就成为哲学义不容辞的崇高职责.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形成全球生态危机和灾难的根本原因。资本将人类的财富生产转化为了商品生产,由于资本家对商品中剩余价值的贪婪,刺激其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过度商品化,其结果虽然提高了资本主义社会从大自然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能力,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能力不断扩张为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消耗和破坏,致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异化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对抗,从而引发生态危机和灾难。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包含着基础理论、现实需求、实践路径三个维度,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展开论述。马克思提出了“现实的个人”的核心概念,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起点和前提,现实的人和物的关系进入了马克思考察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为唯物史观,“实践”这一观点获得了其思想中统领和核心的地位,通过实践的视角和方法,在处理人与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过程中发挥了连接现实的力量。恩格斯则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具体阐释和方法总结为自然辩证法,通过对人类历史实践的具体考察,揭示出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生态哲学尤其关注现实社会及其产生的生态危机,强调将剖析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中,探寻生态危机所产生的表象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资本逻辑。伴随着资本的产生和不断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巨大发展和进步,一方面形成的资本逻辑不断作用于人、社会以及自然界,通过支配和利用不同形式的自然力进而控制和影响自然界。资本首先创造出一个普遍有用性的体系,并在效用性这一根本原则上对待自然界,造成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异化。其次资本遵循无限增值的定律,自然界的资源被无限地投入资本生产中,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最后资本对活劳动即劳动者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今中国社会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矛盾又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为切实有效地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一是实现“生态人”的转变,构建人的新型存在形式,克服资本逻辑对个人的消极影响,通过改变个人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个人重新回归自身,实现自由发展。二是实施生态文明新举措,改善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采取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措施与法规,将会切实有效地改善当前的生态危机。三是通过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生态文明的新发展,面向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需要我们从人类社会与文明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需要各国各地区认清事实,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中蕴含丰富的社会生态思想,它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结束了以往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相对立的状况,并为当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态实践提供了必要的价值基础和正确的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论域。本文首先对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进行简单的罗列和评析,然后对我国生态伦理学的传统资源、研究现状、争论以及主要观点等方面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论梳理,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生态伦理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