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幸福之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是社会的理想状态,而和谐幸福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动力和目标。为了实现和谐幸福,我们必须以和谐理念引导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个人幸福和他人(社会)幸福、人类幸福和自然演进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们认为幸福的社会属性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二个方面,前者是人的本质决定的,后者是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历代思想家们都认为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幸福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幸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的统一,社会生活是幸福的现实基础,劳动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手段,社会制度对人的幸福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幸福哲学研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幸福哲学以幸福学为其理论前提,它与传统的从哲学角度看幸福问题的"幸福的哲学"有着本质区别,不能混淆"幸福哲学"与"幸福的哲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是辩证的统一,个人幸福的获得既靠自身的体验与感受能力,同时也靠其生存环境与社会制度;主观幸福与客观幸福是幸福的二重属性。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的幸福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作为最高的善,既是政治学追求的目的,也是好生活与好行为的有机统一。幸福感和幸福指数则是关于幸福的操作性定义,分别代表个人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和国民幸福的评价指标。经济发展与幸福生活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复杂性的合力关系,因而经济发展人民未必幸福。要使经济发展与民众幸福的正向作用更为突出,政府组织必须施行更具包容性的以GDP和GNH为主要内容并有机结合的幸福新政,国民个人则必须学会使用重构认知、管好欲望、善用社会支持等幸福心法。  相似文献   

5.
在迄今为止所发表的诸多宣言中,英国新经济学基金会的《繁荣社会的幸福宣言》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宣言。无论《繁荣社会的幸福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还是它问世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际演变态势,都要求以它所提出和构想的幸福社会为目标进行一场新的幸福革命,也就是亚当 斯密所说的幸福革命。这场幸福革命是全方位的,它包括经济、政治和教育领域的幸福革命,其旨意和目标是崇高远大的。这场新的幸福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它需要理论指导,为此要进行理论领域的幸福革命,创建以幸福学为母学的新的社会科学体系。面对这场新的幸福革命,我们要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因为社会和谐是幸福社会的基础,且和谐也是幸福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何谓幸福?"以及"幸福何以实现?"是萦绕在每个人脑海中的问题,也是人类孜孜追求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中的当代中国,身处空前变革的崭新时代,如何站在哲学的高度,在和谐社会的视域下重新认识幸福的本质,把握幸福的时代特征,赋予幸福"社会幸福"和"和谐幸福"的新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追求个人与社会大众的幸福,既符合人类的本性,也是社会发展的使命和终极目标。但是人的社会性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个人必须以正当的途径去追求幸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发挥经济人性、追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同时也要受到社会道德和制度的约束。在当前我国大力建设和谐社会时期,构建集经济人性、道德人性和制度人性对立统一于一体的和谐人性,才会使作为社会人的个体获得健康人格与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并促进大众福祉。  相似文献   

8.
从心理学角度,幸福被界定为个体内在的主观感受,幸福获得也注重人格等个体特性的完善。然而无论是幸福观还是幸福感都有其社会文化的客观性前提。社会文化规定幸福的含义,界说幸福的标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人们的幸福观有所不同,转型期的中国人也会存在对幸福内涵的不同理解;社会是个体追求和实现幸福的前提和保障,从社会发展及社会和谐的需要出发厘定幸福含义,引导人们对幸福醒思并追求真正幸福,建立基于幸福的社会发展框架是实现和谐个体与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幸福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它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本质。它和共产主义一样,都不是某种具体的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原则安排和形式要求,那就是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追求实现人民的幸福。具体而言,它要求社会是公正的,这是人民幸福的基础;持续的改革和发展是实现幸福社会不竭的动力;建设幸福社会还需要法治作保证,良好的法治是幸福社会的必要条件;另外,幸福社会还必须建立在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和谐社会是幸福社会的底色。建设幸福社会,实现人民的幸福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觉追求,在新的时期,我们应该致力于社会主义幸福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和将来幸福的评价趋势。一般来说,个人对自己幸福的过去评价低于现在,均低于将来,即认为自己的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这一评价轨迹在乐观/悲观者,抑郁/非抑郁者,不同年龄段等人群存在差异。不现实的幸福评价轨迹会给个体的身心带来消极影响。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的一般趋势通常用认知和动机机制来解释。今后应当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视角来探讨幸福评价时间轨迹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人幸福感悟能力的弱化源于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的缺失。信任是社会生活中人对人的一种依赖,是人与人之间对彼此规范、诚实、合作行为的一种预期。作为一种社会资本,信任奠定现代人幸福感的情感基础、公共美德和基本道德规范。构建一个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氛围,增强提高现代人幸福感的社会资本,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幸福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为人民的幸福开辟了通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幸福观。需要传统幸福观向现代幸福观的嬗变、更新和转型。树立以人为本的幸福观,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候,将追求国民生产总值与追求国民幸福总值,将追求个体幸福与追求社会幸福,将追求物质幸福与追求精神幸福等结合起来,以科学的幸福观丰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生中开展幸福观教育,应使大学生清醒认识到自我幸福是与祖国命运、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勤奋学习,踏实肯干,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珍惜当下,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的合理化和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通过改革建立确保社会和谐的一整套合理的制度。这种制度特征可以称为制度理性,其要求是:立足现实,突破陈规,面向未来;个人、集体、组织与社会互惠互利,充分兼顾;注重形式和谐,更注重实质和谐;秩序稳定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允许差别、控制分化又利用差别和分化;倡导合作与鼓励竞争相结合,实现不同经济和社会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代人实现幸福的危机和问题,分析了幸福感危机产生的理论原因和社会原因。分析认为,人类幸福观的多样性、幸福问题本身蕴含着难以克服的矛盾、幸福自身内在的要素与结构的多元性以及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观念与模式导致当代人幸福感危机的加剧。分析结果表明,为了走出幸福感危机之困境,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珍惜生命的内在价值、正当节欲、融洽群己关系。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的社会有机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强调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具有日渐增强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调节、自我再生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要使整个社会成为一个不断协调发展、健康成长、充满活力的有机体。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幸福的阐释,不是从伦理层面进行的,而是从生存方面展开的.老子的幸福思想不仅仅是表述祸福的相互转化,而是致力于社会和谐的哲学思考,它对我们今天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对国民幸福感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要和谐,首先必须实现人的和谐。农民工作为连接城 市和农村、市民和农民的纽带,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本文以农民工幸福感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当代中国农民工的幸福感,从社会和农民工自身二维视角探讨影响农民工 幸福感的原因。其中,主观原因主要是自我认同度低、缺乏归属感、存在攀比心理等,客观原因主要是待遇低、欠薪严 重、维权艰难、子女入学难、赡养父母等。要提升农民工的幸福感,需要内部发力、外部助力共同作用,通过改变农民 工心态、加大教育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