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维昭 《南都学坛》2007,27(5):41-44
文学想象是索隐红学、探佚红学与文学创作的相通之处,是索隐红学和探佚红学的生命源泉。"拟真"是索隐红学、探佚红学和历史文学相同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2.
索隐研究被广泛应用于文献典籍及文学作品的释读,在《红楼梦》研究中则形成了索隐红学。人们对《红楼梦》产生索隐的兴趣,既是出于文学批评的传统,也是由于作品本身的提示或暗示。索隐派所索隐的红楼本事通常都关乎“本朝”的现实政治。考证派的出现导致了红学的索隐与考证之争以及随后索隐红学的衰微。通过蔡胡论争,索隐红学的研究方法之弊被凸显了出来,“新索隐派”亦由是而改弦更张。但评价索隐红学的功过是非还要考虑到特定的时代环境,不能否定它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代红学是《红楼梦》研究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红学从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过渡的一个重要转型期,研究者的观照角度和表述方式已有了明显变化,提出不少新的命题和观点.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红学论文,代表着红学研究的新突破.这一时期,索隐式研究已由原先只言片语式的简单猜谜发展成较为系统完整的论述,形成一套独特而稳定的索隐式红学研究理论和方法.严谨科学的学术探讨与捕风捉影式的猜谜索隐并行,各门各派的红学观点共存,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2 0世纪 2 0年代胡适与蔡元培的一场论争 ,是”新红学”与”索隐红学”的争论 ,对现代红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他们的学者风范和学术讨论的良好气氛 ,更令人赞赏和钦佩。  相似文献   

5.
学术信息     
近代中国三次社会转型与红学批判范式的转换赵建忠在《文艺研究》2006年第2期撰文指出红学批判范式的转换与近代中国三次社会转型密切相关。第一次社会转型为推翻清王朝以后直至“五四”运动时期,具体到《红楼梦》研究方面,蔡元培持民族主义思想从事红学索隐,“反满”就是当时的“舆论热点”;胡适以《红楼梦》为载体传播他的“科学方法”,而当时的“科学与民主”,也就是“五四”时期的“舆论热点”。蔡元培为索隐派,胡适为考证派。第二次社会转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具体到《红楼梦》研究方面,则是“社会历史批评派”红学因与主流意识…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的红学研究,依然喧嚷不已,但大多围绕老问题的纷争仍无定论.文本的研究和新版本的发现似乎闪现了红学研究的曙光,"探佚"、"新索隐"的逆动并夹杂着商业运作和个人名利,又不断挑战着红学研究的学术纯洁性,使其徘徊在传承与创新、失范与尴尬之间.红学研究正确的方向和方法究竟是什么,如何开展红学多层面的文献、文本和文化研究,在公众中怎样普及红学知识,值得深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文化、学术三个维度综合观察,二百余年的红学历程,可分为"旧红学""新红学"与"当代红学"三个时期。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各个时期之红学,均显示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三个时期持续演进,记录着取得成就及付出代价的历史,也留下学科自身发展的见证。  相似文献   

8.
<正> 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和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为代表的红学索隐派,在清末和民初曾盛极一时。经过胡适、俞平伯考证出作者及家世的大略情况,提出了“自叙传”说,又经过鲁迅发展了胡、俞的见解,进一步从文学的角度提出“写实”、“自叙”和“人情小说”,断定“作者盖知人性之深”,对《红楼梦》作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发动的1954年《红楼梦》研究批评60周年。关于这场运动的得失,《毛泽东传》《中国共产党历史》都有详尽地讲述和结论。这场批判运动有它的特殊性,即毛主席亲自在发动和领导,而方式又是支持两个"小人物"向权威挑战,这给了文坛以很大震动。要说两个"小人物"有"新的理念和新方法",就是他们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和评价文学现象,重视作品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艺术形象的创造,反对对文学作品作烦琐考证和猜谜式的索隐。当前红学研究存在诸多乱象,可能比1954年《红楼梦》批评时期还要糟糕。1954年之于红学研究,对今天仍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纵览红学二百年的历史发展,从“剪不断、理还乱”的热闹纷争中,清晰地划出红学的四个历史时期;评论胡适、鲁迅、俞平伯三个对当代红学影响最深的红学人物功过是非;展望跨世纪红学再造辉煌的光明前景和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繁荣道路。  相似文献   

11.
私人藏书在中国封建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民国时期私人藏书由盛转衰,呈日益萎缩的趋势,并走向终结。其原因有多种:封建社会的消亡使私人藏书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活字机械印刷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出现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对封建私人藏书造成巨大冲击;日本侵华战争给私人藏书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多种因素导致民国时期私人藏书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人学基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它的内容科学揭示了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本质论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汉晋之际是道家思想大发展的时期。大致上可分为四个阶段:东汉后期为第一阶段,是道家思想挣脱压抑,走向复兴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曹魏正始年间,是《老子》学说大发展的时期;第三阶段为魏末西晋之时,是《庄子》学说大发展的时期;第四阶段是东晋时期,道家思想进一步走进宗教和社会生活,为道教的成熟提供理论基础,为佛教的中国化提供契合之点,在政治哲学、人生哲学、美学、庄园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进步,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以浙江省为代表的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以扩充合格教师队伍为重点的院系调整时期、以发展义务教育师资力量为重点的师范教育稳定发展时期、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时期。浙江省教师队伍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不断优化,其关键在于围绕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活力和职业声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基于对浙江省教师队伍建设基本经验的梳理与总结,探索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促进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与创新应注重四个方面:在坚守中创新师范精神,促进师范教育专业化;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建立“新师范”实践共同体;加强师范教育政策扶植,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儿童诗发展已有80余年历史,20世纪上半时期是中国儿童诗的发生期和成长期,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初中期是它的第一次繁荣期,新时期以来儿童诗迎来了它的第二次繁荣;尽管儿童诗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但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被文学界遮蔽,得不到社会的足够重视;二是儿童诗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十八十九世纪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英国逐步成为了世界头号大国,其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基督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独特精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时代背景下,笛福刻画的《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他的经商活动、荒岛生活以及信仰变化无不带有该时代的特征,表现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资产者的精神风貌。对小说中鲁滨逊形象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该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其根本目的在于投资于人民,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提倡"共同富裕",强调五大协调发展。这一发展观符合中国国情,与传统发展观有本质区别,又可称之为新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过渡时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革命转变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以过渡时期理论为指导,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的过渡时期,一方面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过渡时期理论为指导,另一方面也是对过渡时期理论的充实和发展。这一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其给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以科学定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处理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古籍目录经部发展变化与历代学术发展关系密切,经部目录在从图书六分法向四分法的历史流变中逐步发展成熟,确定了经学类目基本类型,反映了经学发展状况,凸显出其发展轨迹。但不管其类目如何增减聚散,其处于古籍目录首位的独尊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反映出经学在古代学术中统治地位的稳定性。同时经部目录的大、小序以及提要也反映了古代经学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趋势,其功能和价值在研究古代经学中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在“二大”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大”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方针,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问题的提出,是党对中国革命思想政治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它在中国革命发展中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