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不是一次完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次飞跃,邓小平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二次飞跃。列宁、毛泽东所实现的飞跃是使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但它不是“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只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二次飞跃作了历史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翻开历史的画卷,在纷繁复杂、曲折变幻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我们不难发现,迄今为止,社会主义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它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成为各国无产阶级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理想目标.第二次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第一次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经过70多年的曲折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再一次面临着更为复杂艰难的新的飞跃,即社会主义由现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并从社会本体论的角度考察了社会和谐的根源、基本状态和属性。哲学史上的和谐思想从本质上讲是抽象的、虚伪的,最多不过滞留于空想之窠臼。我党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不仅使古老的社会和谐思想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而且也正在由理论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一、改革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理论根据及意义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社会主义曾经历了三次伟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帜。第二次飞跃,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以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标帜。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从传统的单一观念和模式,发展到具有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观念和新模式,以1978年底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标帜。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即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随着人们认识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理论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建设要不要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这个问题从社会主义社会建立时起就已悄然摆在了人们面前。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条件变化,它变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掀开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探索历程。一马克思以其非凡的睿智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列宁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然而,马克思只解决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问题,列宁也只解决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现实的问题,至于社会主义建立起来以后怎样巩固和发…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完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这是人类关于价值的认识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一百多年来,它一直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进行理论斗争的锐利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包括三大问题:一是空想社会主义为何是空想?因为空想社会主义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道义批判,仅对无产阶级持同情态度,仅对未来社会作空想描述。二是科学社会主义为何是科学?因为从历史过程来看,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现实反思来看,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具有科学性。三是共产主义为何是理想不是空想?因为共产主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共产主义社会一定能够实现。以上三大问题既体现了历史发展进程的递进关系,又凸显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用科学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整体社会形态和研究对象没有变,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回答现实时代问题的核心解释。过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上围绕着“两个必然”这一核心问题,然而,在“两个决不会”方面缺乏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完全可以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重要、科学发展观等这些发展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理论上、实践上对“两个决不会”的深刻解释和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对此,人们是公认的,但是在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时间上,或科学社会主义的起点上,人们的认识是存在着分歧的。有的认为,马克思在1847年上半年发表的《哲学的贫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及其理论基础第一次公开的成熟的表述①。有的认为,《共产党宣言》的发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那么,列宁、毛泽东是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意义上讲把社会主义从科学变为现实,而邓小平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成功意义上把社会主义从科学变成了现实.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继承并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阶段最基本的特征,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基础,指明了社会主义实践的方向,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美好理想。该文将和谐思想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加以研究。空想社会主义对和谐社会的构思只是空想。马克思主义对空想和谐思想进行积极的扬弃并使之上升为科学。党的十七大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上日程,强调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3.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规定了"现实的个人"的概念,它以"现实的个人"作为新世界观的前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标志着马克思"现实人"思想的成熟",现实的人"是人类历史第一个前提,也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探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历程中,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进而巩固和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这三次飞跃不仅是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革命是三次飞跃的强大推进剂。一、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它是与英国产业革命同时发生的,是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而其作用在于实现了工业生产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的转变,使机械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批判之上,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笔者通过反复学习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深深感到: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世界现代化运动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时空背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践的历史反思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条件。20世纪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对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理论误读现象极为严重,其基本表现是脱离本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现实,教条式地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设想。70余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终失败,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上“空想”实验的典型例证。“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邓小平理论建设的中心。曲折发展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提供了回答这个问题的条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克服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空想教条的束缚,再一次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基础之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真正开始了现实的科学探索征程。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又是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做为一种社会思潮,首先在欧洲出现,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描绘的,“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它起初是做为劳动人民的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出现的,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空想的性质。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乌托邦阶段,平均共产主义阶段和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阶段。大体上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寻求和探索,学习和试验,到十九世纪中叶,随着历史条件的逐渐成熟和工人阶级争取解放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先人的研究成果,才把社会主义立足于现实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出现,是一件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事,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场大革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大最重大的历史性功绩,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和科学求实精神,面对我国社会现实,破除种种空想和谬说,在理论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的基本完成。本文就此发表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9.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理论自产生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是人类的价值理想,由于没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所以它只是空想.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但是,在实践中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曾经发生偏差.邓小平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把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实现了追求真理和追求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但"以人为本"究竟何以可能、何以由空想跨越到现实,这并不是不证自明的问题。"以人为本"在中西历史文化长河中思想丰富源远流长,却由于理论本身的缺陷停留于空想;马克思主义的人学革命,克服了以往一切人学理论的缺陷,使"以人为本"超越空想,立足科学,成为现实的可能;当代中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人为本"回归现实,直面生活,正在实现由可能到现实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