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也许是曾在清华大学任职几年,后又在大学图书馆工作10多年的原因,当我在书店里一眼看见《不尽书缘———忆清华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这本书时,一股清华情结、图书馆情结油然而生。记得在图书馆工作时,常常慨叹图书馆工作低人一等,正面描写图书馆员的书几乎没有,偶尔有一、二部文学作品提到图书馆员,也往往是板着面孔,毫不亲切。可是,人们往往又说图书馆对于自己如何重要,一生受益于图书馆乃至馆员之处颇多。无疑,《图书馆》一书为我们展示了清华图书馆之于清华大学的重要性,为我们展示了清华图书馆的独特魅力和迷人风采以及清华…  相似文献   

2.
说明:陈明先生把珍存多年的一些作家写给丁玲(1904-1986)的书信交给我,希望发表出来,供研究丁玲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的学者参考。在丁玲诞辰10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准备刊载这组书信,我奉命加一点注释和说明。 就个人经历而言,丁玲和清华没有什么渊源。1924年游学北京,她住在沙滩北大红楼附近,与清华的文  相似文献   

3.
清华的人文传统--纪念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人文基础清华大学的前身是留美预备学校,创立于1911年,名清华学堂。1925年成立大学部,随之改名清华大学,其中有三部: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院。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被聘为研究院讲师(即导师)。研究院存在的时间不长,1929年停办,但其影响深远,探讨清华的人文传统,不能不从国学研究院开始。梁启超与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结不解之缘,是清华人文传统的奠基者之一。他于1911年到清华讲演,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清华学子,后来成为清华的校训。他最早在清华提出将传统与当代、中学与西学相融合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 80年代清华大学中文系复建伊始 ,即着手整理出版老清华人文学科名家著作 ,于是有《清华文丛》之辑 ,凡 5载共推出王国维、吴宓等前辈学者的遗著 8部 ,风行海内外 ;1 995年又有辑录学人新作的《新清华文丛》5种行世 ,反应良好。进入新世纪以来 ,又续出《新清华文丛》第二辑。该辑收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同仁的学术论著 5种 ,2 0 0 2年 9— 1 0月已率先出版 3种 :一是蓝棣之的《现代诗歌理论 :渊源与走势》,着重探讨了现代诗歌批评理论的渊源与传统 ,以及当代诗歌写作理论的足迹与走势 ,显示了这位资深现代诗歌史专家在…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4月14日,由《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隆重举行。此次颁奖会是庆祝《清华大学学报》创刊10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清华大学副校长、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谢维和教授,马来西亚金狮集团百盛基金会主席潘斯里陈秋霞女士,评奖委员会主任、《新华文摘》原总编辑张耀铭教授,教育部社科司出版处田敬诚处长,中宣部理论局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建校 90年了 ,在这 90年中 ,清华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国的文化学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于 1 933年至 1 934年、1 936年至 1 937年、1 946年至 1 952年 ,曾先后在清华任教 ,1 952年高等院校调整 ,清华的文、理、法三个学院都合并到北京大学 ,清华的文法学术研究中断了。近年清华又重建文法学院 ,时异世移 ,希望能取得新的成就。我在清华居住的时间虽然不长 ,但是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1 986年又受聘兼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 ,十年后任顾问 ,和清华仍有一定的联系。我于 1 933年在当时的三院讲哲学概论 ,这是我第一次在大学讲…  相似文献   

7.
文化意识与理性精神傅漩琮,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傅璇琮今年是清华大学中文系建系70周年暨复建10周年,学报特辟“清华人文传统和学术风格笔谈”一栏,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我于1951年秋考入清华中文系,第二年夏即因院系调整,合并到北大。在清华虽然只有一...  相似文献   

8.
吴婧是理所当然的美女,当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就完全明白了他爸爸吴建光为什么跟我说自己的宝贝女儿很适合演韩剧,因为那天我觉得站在我面前的活脱脱的就是从《色即是空》里走出来的金丝蓉。温州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但不是所有漂亮的女孩子都能走上演艺之路的,吴婧是因为从初中开始,学习成绩就她那个当演员的爸爸看不出有多少北大、清华的品相,于是便怂恿她去学表演,就这样最后走进了北京电影学院,用吴建光的话说,在表演这行当里,北京电影学院也就是北大、清华的档次,好歹也算是名校出来的了。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2003年1月由清华大学出版出版,第一次全面地揭示了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的盛况。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华学堂时期。1911年清华学堂创办后,即在教务内设图书馆经理员,负责图书工作。1916年4月,修建了独立的馆舍(现旧馆东部),相应地也引进了西方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健全了组织机构,业务走上了正规。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相应地也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此后,经费骤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享受着崇高的荣誉、设置了高门槛难以入学、编织着紧密的校友网络等等。清华号称一流学府,在国内而言,我以为清华还是堪称第一的。然而,清华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月10日,"人文清华"讲坛在新清华讲堂开启,到2017年春季学期结束,已经完成10场大型演讲活动和深度访谈。"人文清华"讲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每两个月举行一次,邀请清华大学优秀的人文学者在标志性建筑新清华学堂发表公众演讲,阐述其经典学说和独特思考,呈现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笔者注意到这样一件事:《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连登清华、北航等多所高校图书馆年度借阅排行榜榜首,另在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借阅榜也进入前十。尤其是在清华大学,从2019年到2020年,《毛选》蝉联借阅榜第一。不难看出,在大学校园里,年轻人读《毛选》已然成为潮流。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09年11月1日,直属清华大学,为跨学科研究重点机构。秉承老清华研究院国学门的精神,接续1930-1940年代清华人文研究的传统,清华国学院  相似文献   

14.
金岳霖的为学,包括他的求学、教学和治学三个方面。它的历程分为学生时代、执教高等学府和在哲学所的岁月三个阶段。他考取清华学堂、留学美国和旅欧访学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北京大学执教,创办了清华哲学系,出版了《逻辑》、《论道》和《知识论》三部重要的逻辑著作和哲学著作,主编了光明日报《哲学研究》专刊。他在中国科学院哲学所工作期间,系统地批判了自己过去的哲学思想和逻辑思想,批判了罗素的哲学思想,重视逻辑学普及工作,主持编写了《逻辑通俗读本》和《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15.
数年前 ,我应邀为《清华大学学报》特辟的“清华人文传统和学术风格笔谈”写了一篇短文 ,对清华的学风作了这样三点概括 :一、视野开阔 ,不局限于某一细小局部 ,能从一个时代的文化总体来把握所研究的课题 ,整个研究思路总蕴含有一种清晰的文化意识 ;二、能着眼于当前的现实 ,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 ,而又能够沟通古今 ,并不牵强于什么厚今薄古或厚古薄今 ;三、对中华的历史和文化有强烈深沉的爱 ,但在清理传统时总保持一种理性的自觉。这是我从清华几位前辈学者治学道路的研讨中得出来的。我对陈寅恪先生和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思想曾写有专文 ,提…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市又轰轰烈烈涨起来了。要说我对股市的认识,我认为它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笔者可能是全国极少的一个在短短几年中先後在华南师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复旦大学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学子、教师。至今为止,我在复旦开的两门课(《中国当代经济政策及理论》、《金融市场学》)一亘颇受欢迎。1998年在我读研究生时的母校——北京大学“5.4”校庆100周年到来前夕,我想写一本书《生活在中国的几所著名大学一一华师、北大、清华、复旦与股市》,但出版社编辑部的先生女D士们怎麽也不同意,说:“股市算什麽大学,东算不上著名大学。”…  相似文献   

17.
1950年秋,我从广州岭南大学政治历史学系转学到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后来留校任教,到今天,在清华已经55年了。今年是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纪念。国学研究院与历史系有渊源关系,饮水思源,我这个老学生对养育自己多年的学术“母体”应有所忆念与反思。我最先想到的是陈寅恪先生。先生是国学研究院的四位(或五位,加李济)导师之一,我有幸在岭南大学受教于先生,转学到清华后,又受教于先生的学生(或“私淑弟子”)邵循正、周一良、丁则良等几位教授。我先做先生的“入室弟子”,再做“再传弟子”。今天的回忆就从先生与岭南说起。1949年春,陈寅恪…  相似文献   

18.
什么样的学生可以被清华大学录取?是不是拔尖的学生都是高分低能?目前,清华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在招生工作中启动“顶你上清华”活动,并解密一批今年保送清华的学生在分数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代中叶清华大学的基础课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中叶清华大学的基础课教学李赋宁,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李赋宁北京大学哲学系周辅成先生系清华大学哲学系30年代早期毕业生(和乔冠华同班)。他告诉我当时清华大学文科学生阅读古汉语(文言文)和外语(英文)的能力相当强,当时清华学生人数不多,本科生都能...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四年,鲁迅、茅盾为美国伊罗生编选的英译本中国短篇小说集《草鞋脚》,选了涟清《我们在地狱》一篇,并作了如下评介:“此篇作者是清华大学的学生,真姓名不知道,‘涟清’是笔名。此篇原载一九三三年出版之《清华周刊》(清华大学学生们办的一个刊物)文艺专号中。”“这一篇是写四川最近军阀混战时两个敌对的军阀争一城市而在城内巷战的写真。作者大概就是四川人,而本篇所叙是他亲身的经验,所以非常真实动人。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