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认为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通过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人物肖像描写 ,对比反衬等艺术方法 ,描写主人公岭·格萨尔的性格特征 ,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千古传颂的民族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巨匠 ,《安娜·卡列尼娜》是他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 ,本文以该小说为切入点 ,从史诗描写、心理分析、艺术对比、拱形结构等多个角度 ,展现了托尔斯泰创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蕴丰富于瞬间──茨威格心理描写方法一瞥李伟昉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驰名世界的奥地利杰出作家,其独特的心理描写赋予了他的小说以极强的艺术魁力,赢得了包括高尔基、罗曼·罗兰在内的许多艺术大师的极高赞誉。他有一首题为《壮丽的...  相似文献   

4.
心理描写是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著名小说《红字》的重要特征。霍桑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剖析 ,把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与场景的描绘、情节的发展、自然景物的衬托有机地结合起来 ,层层深入地挖掘人物灵魂深处的秘密 ,并运用各种手法把人物变幻莫测的心理描写得惟妙惟肖。这样的心理描写 ,不仅使人物性格特征鲜明突出 ,而且在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上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初,意识流小说在西方文坛上异军突起,经久不衰,其主要特点就是侧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典型的意识流作品有法国作家爱杜华·杜夏丹的《斫却月桂树》(1887)和马赛尔·普鲁斯特的《追忆流水年华》(1928);英国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1922)和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罗维夫人》(1925);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嚣与狂怒》(1929)和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1932)以及当代女作家乔·卡·欧茨的《海滨姑娘》(1974)、《29条臆想》(1979)等。然而,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并非始于意识流小说。远的不提,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就不乏其例。19世纪后期的一些俄国作家更加重视人物的心理剖析,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问题在于现代派的意识流手法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大相径庭。本文试图将这两种心理描写进行对比,就其不同之处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描写人和自己的斗争,表现人的内在的心理上的命运是尤金·奥尼尔戏剧的重要主题。奥尼尔借鉴和吸收表现主义戏剧艺术,运用象征、面具、音响、舞台布景等诸多艺术手段具体地、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示其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复杂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因为对笔下人物的刻画细腻、真实 ,注重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原因来描写事件 ,亨利·詹姆斯被人们冠以“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本文以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手法为切入点 ,指出心理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 ,以及与意识流小说在创作技巧、表现等方面的不同 ,从而明确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评伊迪丝·沃顿《伊坦·弗洛姆》的描写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背景、人物性格、性这三方面入手,分析了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沃顿(Edith Wharton)的中篇小说《伊坦·弗洛姆》,展示了作品中富含的隐喻和象征描写手法及其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9.
泰国作家查·勾吉迪的长篇小说《判决》一书 (1981年出版 )在泰国文坛影响较大 ,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赞扬 ,作家素帕·沙瓦迪拉称“这部作品美丽得像一座刚刚落成的建筑物或雕像 ,它挑战式地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其中的价值。”1982年获东南亚联盟文学奖。查·勾吉迪以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为主要描写对象 ,以犀利的笔触深刻剖析了泰国社会现实 ,使作品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英国现代小说家 D.H.劳伦斯和美国当代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都是世界文坛上多产而又引发诸多争议的作家。劳伦斯在其小说《虹》中 ,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女主人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威廉姆斯在其代表作《欲望号街车》中同样以象征的手法反映出女主人公布兰奇复杂的内心世界及其可悲的命运。在这两部作品中 ,作者均透过两性关系 ,通过象征这一表现手法描写女性人物心理 ,反映社会现实 ,揭示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11.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不仅有现实主义的描写、浪漫主义的抒情,更有蕴含着丰富意义的象征。本文分析了其中两个主要的象征,即“死亡”的象征和密西西比河的象征:重新审视了哈克——吉姆——汤姆的关系,并进而为该小说发掘出一种全新的阐释:哈克的密西西比河之游是为其不安的灵魂寻找精神归宿的旅行。  相似文献   

12.
马克·吐温,这位在美国文学史上开一代创作先河的小说家,为后人留下了20多篇不朽佳作.其中,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全部作品中,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始终处于最突出的位置,并一直被中外学者公推为其代表作.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美国文坛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克·吐温为什么选择了儿童的角色,而又把他们塑造很空前成功?纵观文学界对马克·吐温作品及其人物形象的有关研究成果和论述,似乎都不能够圆满地答复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在美国文学史上都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在体裁与形式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两部小说创作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典型意义,两部作品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现实意义与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历史环境、民族风俗习惯和艺术传统的不同,中外小说在人物的心理描写上呈现出各异的色彩,那是十分自然的。可是,在极力推崇外国小说具有“细腻的心理描写”的同时,却讥笑中国小说特别是古代小说,“缺乏人物的心灵剖析”,这种看法就不是公允的了。十九世纪的文学大师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侧重于灵魂的解剖,创造出许多不朽的典型,如葛朗台、高里奥、安娜·卡列尼娜、  相似文献   

15.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小说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更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形象之一.本文通过对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血的意象的文体特征及其象征意义的阐释,深入分析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这一美国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其叛逆、激进同时又软弱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人类心灵隐秘的探究者——爱伦&#183;坡创作及诗论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坛怪才爱伦·坡毕生致力于探寻人类心灵的隐秘。他的小说及诗歌以死亡、恐怖为主题,极力试探人类心理的承受极限。他的诗论崇尚唯美,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有着极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向来以神秘、怪诞和离奇著称,其中的故事情节似乎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大都是畸形变态的,再加上作家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放荡不羁,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他褒贬不一。一方面,许多人,主要是同时代的评论家把他看作是一个骗子,一个庸俗无聊的三流作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鄙夷地称他为“醉鬼”。①当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现代作家,都充分肯定坡的才能和创作,例如,象波德莱尔这样的象征派作家就视坡为偶像,而T·S·艾略特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界定典故内涵的基础上,认为辛词典故是一种包蕴密致的意象符号,是艺·术·符·号·之·艺·术·符·号·,它涵盖了历史和现实两层内涵,因而既不同于一般的语词符号,也与一般的传统意象有别。这决定了辛词典故运行的心理机制是统摄性联想。因此,对该心理机制的揭示便成了进入辛词典故幽深委婉含蓄蕴藉的美妙胜境之钥匙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加剧,生态语篇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野性的呼唤》呈现出强烈的生态理念和生态关怀。文章从生态话语分析角度,基于体现经验意义的及物性分析,讨论了《野性的呼唤》中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中所呈现的过程类型、参与者以及环境成分特征,以探讨语篇所体现的生态理念和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吐温笔下 ,“汤姆”是一个性格多样化的小男孩 ,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但却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入某一个类型 ,抽象为某一类典型 ,因此很难为“汤姆·索耶”这一形象下定义。这样 ,“汤姆·索耶”就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 ,更接近了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