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段玉裁谓“音韵之不同,必论其世。约而言之:唐虞夏商周秦汉为一时;汉武帝后自汉末为一时;魏晋宋齐梁陈隋为一时。古人之文具在,凡音转、音变、四声,其迁移之时代皆可寻究”(《六书音韵表》)。段氏古韵之分期盖可从也。《四库全书提要》云:“言古韵者自吴械。然《韵补》一书,庞杂割裂,谬种流传,占韵乃以益乱。国朝顾炎武作《诗本音》,江永作《古韵标准》,以经证经,始廓清妄论。而开除先路,则此书实为首功。”然吴棫之论古音,实仅于《广韵》部目注明其通转而已。其后,宋·郑庠作《古音辨》,分古韵为六部:阳、支、先、虞、尤、覃。以郑书早佚,故其详未之知也。  相似文献   

2.
顾炎武对《诗经》韵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炎武为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祖”,其《日知录》和《音学五书》对《诗经》韵例也多有研究。虽然自唐宋以来,人们对《诗经》韵例已多有言及,但所论或零碎,或不够精当。顾炎武博采众长,为研究古韵而对《诗经》韵例作了精深的研究。其研究对江永、孔广森著《诗经》韵例之文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些研究顾炎武古音学的文章对此比较忽视,鲜见提及。  相似文献   

3.
段玉裁是清代著名的音韵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他在这三方面的成就,集中地表现在他的巨著《说文解字注》中。段氏在音韵学上,集中地研究了古韵学,有名著《六书音均表》传世。段氏的古韵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不论是韵部划分,还是韵部排列,都达到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段氏的古韵学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有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古韵的方法。今天我们探讨段氏古韵研究之方法,对弘扬祖国学术事业,对进一步研究古韵学,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江沅的《说文释例》是《说文》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其产生误解,认为江氏的《说文释例》问世于王筠的《说文释例》之后,其实江氏之作先于王筠的《说文释例》20余年。由于江沅的《说文释例》与王筠的《说文释例》书名相同,人们多把这两种书看作同是阐释《说文》体例的著作,这就混淆了“类例”与“体例”的界限。江沅的《说文释例》是以类例材料阐明《说文》一书的“本字本义”和“音义关系”的著作,而王筠的《说文释例》则是阐释《说文》体例的著作,二者的性质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江有诰被誉为清代古音学的巨星,《诗经韵读》是江氏研究上古音的核心材料,其中包含着江氏诸多古音学理论。以《诗经韵读》体例为依据,采用内部互证法,对江氏《诗经韵读》进行校勘,发现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将韵脚字漏圈或误圈;个别字因形近而错误;个别韵脚字的归部标识有误。  相似文献   

6.
释蚕     
《说文解字》(虫虫)部:“(?),任丝也;从(虫虫),(?)声.”案此非许君原文,乃宋人徐铉、徐锴兄弟妄改许书.据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第十四卷蚕字注:“说文,妊丝虫也.从(虫虫),(?)声.”徐氏兄弟擅改妊为任,并将虫字夺去,致不成辞.段茂堂复虫字,是也;而于任字不惟不加指正,且从而为之辞,谓“惟此物能任此事,美之也.”妊为孕育之义,许君用字精确,无可议矣,而段曲徇二徐,非坚其所失耶!  相似文献   

7.
侔,是《墨经》中关于说和辩的一种方式。《墨经·小取》:“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孙诒让认为侔是“谓词义齐等,比而同之。”伍非百说:“何谓比辞俱行,谓取形式同一之辞,或增之,或减之,以观其结论之是否同一也。”又说;“侔当今直接推理之附性法,用两辞相比而行,以求其另一辞之是非。”  相似文献   

8.
段玉裁谓"音韵之不同,必论其世.约而言之:唐虞夏商周秦汉为一时;汉武帝后自汉末为一时;魏晋宋齐梁陈隋为一时.古人之文具在,凡音转、音变、四声,其迁移之时代皆可寻究"(《六书音韵表》).段氏古韵之分期盖可从也.《四库全书提要》云:"言古韵者自吴棫.然《韵补》一书,庞杂割裂,谬种流传,古韵乃以益乱.国朝顾炎武作《诗本音》,江永作《古韵标准》,以经证经,始廓清妄论.而开除先路,则此书实为首功."然吴棫之  相似文献   

9.
对唐宋词的立体观照——评《唐宋词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明同志的《唐宋词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是当前词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成果。它的开拓性,主要在于提供了对唐宋词立体观照的一种新范式。自宋以来,词学研究可分“词史之学”、“批评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声调之学”等门类。(参龙沐勋《研究词学之商榷》载《词学季刊》1卷4号)《论稿》基本属于“批评之学”。而“批评之学”自宋代至清末民初,大都详于艺术形式方面的论述而略于词作的思想价值之分析,又着重于  相似文献   

10.
艺术夸张在我国的文艺评论中也叫增语、增文、夸饰、形容、豪句、激昂之语等等。王充《论衡·语增》云:“纣为长夜之饮,糟邱酒池,沉湎于酒,不舍昼夜。”又《论衡·艺增》有“《尚书》‘协和万国’”之言,还有“《诗》言‘子孙千亿’”之语。这些都是“增语”、“增文”。《文心雕龙·夸饰》说:“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  相似文献   

11.
复除,简称“复”,指依据法律规定或国君的临时诏令,免除人民应纳的租税和应服的徭役。它是伴随赋役制度而产生的,对赋役制度起一种补充和调节作用。复除最初称“施舍”或“舍”,《周礼》载:“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国中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郑司农注云:“舍者,谓有复除不收役事也。”南宋徐天麟在《东汉会要》卷29中说:“汉之有复除,犹《周官》之有施舍,皆除其赋役之谓也。”春秋战国时,出现了有关复除的明确记载。如魏国考选武卒,“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  相似文献   

12.
穷困潦倒的金圣叹穷尽力气要评点六部“才子书”,但仅完成了《水浒》、《西厢》便绝命于“哭庙案”,临终前有“且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如何”的诗句,看来他的唐诗分解是意外的收获,对此他颇有些自负:《与徐子能增》中说:“总之弟意只欲与唐律诗分解。‘解’之为字,出《庄子·养生主篇》所谓‘解牛’者也。彼唐律诗者有间也,而弟之分之者无厚也。经弟之无厚,入唐律诗之有间,犹牛之謋然而已解也。”他认为诗的分解是很重要的,《唱经堂杜诗解》中《赠李白》一诗的注释说:“夫人未有解数不识,而尚能为诗者也。”《与顾掌丸》中有:“分解,而后知唐人律之严,真是一字不可得添,一字不可得减也。如使不分,  相似文献   

13.
壹、总论 古音学在韵的研究方面是有成绩的。顾炎武、江永、段玉裁、戴震等都是研究古韵的,他们有所发明,有所改进。象顾氏说:“古诗中间有一二与正音不合者,如‘兴’,蒸之属也,而《小戎》末章与‘音’为韵,《大明》七章与‘林’、‘心’为韵;‘戌’,东之属也,而《常棣》四章与‘务’为韵,《常武》首章与‘祖’、‘父’为韵;……此或出于方音之不同;今之读者,不得不改其本音而合之 虽谓之协亦可。然特百中之一二耳。”他囿于《诗经》  相似文献   

14.
一、复路“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王逸注:“回,旋也;路,道也。言乃旋我之车以它故道,及已迷误欲去之路,尚未甚远也。”(《楚辞章句》)朱熹曰:“言既至于此矣,乃始追悔前日相视道路未能明审,而轻犯世患,遂引颈跂立,而将旋转吾车,以复于昔来之路,庶几犹得及此惑误未远之时,觉悟而还归也。”(《楚辞集注》)朱冀曰:“复路者,言当复于从容详审之路耳。”(《离骚辩》)鲁笔曰:“复路,仍复乎前直道而行之路。”(《楚辞达》)蒋骥曰:“复,亦反。”(《山带阁注楚辞》)于惺介曰:“回车复路,复返本国也。”(《文选集林》)又郭沫若译此句为:“把我的车掉过来走向归路。”(《屈原赋今译》)王力则以“复  相似文献   

15.
一《马氏文通》(以下称《文通》)作为中国第一部成系统的语法学著作,其开创意义早已为人们所认识。该书为汉语语法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结束了两千年来汉语语法研究隶属于传统小学的状况,而使其成为汉语研究的一门成系统的学问,一个独立的部门。所以梁启超称赞《文通》的写作是“创前古未有之业”,指出“中国之有文典,自马氏始”(《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华书局《饮冰室合集》卷三93页)孙中山也说:“中国向无文法之学,故学作文者非多用功于  相似文献   

16.
转注管窥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第一座大厦,而他的“六书”说,则是这座大厦的骨架。可是“六书”中的转注一项却是自来聚讼纷纭,历千余年而不息。现在,古文字研究的成果和古韵学研究的进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本文试图利用古文字的有关资料和古韵学的某些成果,对这个问题作一探索。 许慎在《说文·叙》中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由于这个定义文辞简约,语意欠明,以致引起后人争议不休。据曹仁虎在《转注古义考》中统计,自晋以下说六书转注者共二十余家。近人高亨又据《说文诂林》所记把转注说归纳为十八种。(《文字形义学概论》)如果我们再行约并一下,则可分成四派,即主形派、主声派、主义派、兼顾派。  相似文献   

17.
翻开任何一个学科的学术发展史,都会见到热点的存在,当然热点不是固定的,一般地说,因地而异的少见,因时而异的较多,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热点。就以汉语音韵学史而言,南北朝时,“音韵蜂出”,韵书和音义书盛行,至陆法言《切韵》集其大成。晚唐五代至末,切韵之学兴起,“师法多门”。最值得玩味的是古音学的兴衰。清代自顾炎武《音学五书》开始,古韵之学逐渐成为显学,它是乾嘉之学的光辉的组成部分,乾嘉大师戴段钱王都是古韵学领域的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我们打开王重民先生编的《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就会发现,在清代,一个文士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文概》成书由来翁子光尝谓:“自昌黎之贬,潮州以榛莽之区,遽开文运,至于今不■。而潮州本地“自天水先生而还,以学行称者,志乘纪载代有其人”。1933年饶宗颐先生编纂的《潮州府志》艺文别集类从唐人开始载录,代有所增,到明代达98家139部。太仓图书馆(储书十万余卷)乡人著述部一区的卷数就占全馆书卷总数的五分之一。“乡先哲所遗传文章,不啻什百之与千万”然而“纵有充栋之遗书,尤逊一篇之传诵。”(1931年《自序》)这众多文集,  相似文献   

19.
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力《诗经韵读》用韵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统计法,全面统计了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力《诗经韵读》的用韵,发现两部《诗经韵读》用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韵脚字入韵字理解不同;非韵脚字是否入韵处理不同;韵脚与非韵脚是否押韵理解不一。通过比较发现,王力先生《诗经韵读》对江有诰《诗经韵读》有匡补之功,他订正了江氏的诸多纰缪,可谓“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此外,江氏于个别篇章的用韵的分析是正确的,而王先生的分析尚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0.
江有诰说:“唐韵平声五十七部,上声五十五部,去声六十部,入声止三十四部。论者以屋至觉配东、冬、锺、江,质至薛配真、谆、臻、文、殷、元、魂、寒、桓、删、山、先、仙,药至德配阳、唐、庚、耕、清、青、蒸、登,缉至乏配侵、覃、谈、盐、添、严、咸、衔、凡。相传至今,莫之或易。顾亭林卓然远识,以为如此相承,是犹吕之代嬴,黄之易芈。所著《古音表》一洗前人分配之谬。(《入声表、凡例》)事实亦如江氏所言,顾亭林此论一出,对清代古韵学家影响很大.江氏《入声表》专以阴声诸韵与入声配,便是显明的一例。此外,戴震因江永说提出异平同入、阴阳对转的论点,影响尤大,亦无不与顾氏此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