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台湾政治“解严”后所形成的多元文化语境使得文学表述及叙事的多样性成为可能,家族书写也以自身的叙事样貌展现了台湾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及文学典律生成与发展的形态。通过分析具体作品,可以发现“解严”后台湾家族书写在讲述家族故事的角度和方式上有其自身的特征,将言说家族的方式放置在文学语境与文化观念的变迁之中考察,则可从更深层面探讨再现家族的意义、叙事价值及家族书写在台湾文化语境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讯》是媒介型文学史,是编年体与纪传体相结合的原生态、遗留态、评价态三合一的台湾文学史,被专家称为"台湾文学的简史":其一,它办刊的历史,再现和浓缩当代台湾文学史:即由威权时代的文宣工作,进入解严前后怀柔的"文化领导权"实践,最后转为民营进入文学多元发展时代,它是台湾文坛的"镜像";其二,《文讯》透过史料整理,保存文学历史,对作家的报道,出版、艺文动态的记录,对文学的研究,体现"写史"的企图,它是"遗留态"的历史;其三,文学期刊与文学历史是"同型对应"、"同源互文"和"异构同质"关系。《文讯》从文类、断代、区域、作家、题材等面向透过专题策划,呈现当代台湾文学众声喧哗、合力书写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阐释学诞生以来主要沿着两条相反的路径发展: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阐释路径,导致了阐释的约束性和创造性的"二元对立"。海德格尔与艾柯同为现当代伟大的阐释学家,尽管二者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哲学观基础迥异,但二者皆为消解阐释思想中"二元对立"的关键人物,体现在对阐释的创造性与约束性上有交集之处,即生活世界与文化世界是阐释创造性的根本原因;存在与文本意图体现了阐释的约束性。但是二者的阐释学却均未摆脱神秘主义的影响,未从根本上解决创造与约束的二元对立问题。  相似文献   

4.
台湾政党政治与西方政党政治意识形态的左右之争有很大差异,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台湾社会关于族群和国家的认同分歧。"解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族群与国家议题的操弄一直是台湾政党为实现自身政党利益最大化而扩大台湾社会分歧的思想工具。但近几年来,基于"台湾意识"民意基础的现实以及台湾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台湾政党竞争开始向"去族群化"和"维持现状"的共识趋势发展。政党竞争基于社会分歧,现今台湾社会的族群和国家认同意识还是主导台湾政党政治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处于次要位置的经济因素对其政党认同的影响比重有所增加,所以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在台湾政党竞争中的重要性会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5.
陈大为的诗笔不断出入历史与当下、中国与南洋、台湾与南洋等多重现实与想象纠缠的空间,以之来建构其叙事美学。此处试图针对陈大为诗中的"中国"符号,再探所谓中心/边缘的意识归属,试着从太简化的文化母国/离散文学的二元对立跳脱出来,观察其书写位置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6.
1980年代文学中女性想象继承了"五四"新文学关于女性的叙述成规,这主要表现为叙述的三种模式:欲与理的冲突、家庭与事业的矛盾、男性与女性的对立。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与新文化女性想象具有极大的同构性。在历史的发展脉络上,它是"五四"的回归,是启蒙遗产的继承。  相似文献   

7.
台湾作家施叔青于2010年完成她的“台湾三部曲”,引起两岸文坛的关注.“台湾三部曲”以女性书写重新探索了台湾的历史,为历史中无名、无声的边缘女性、边缘群体发声,试图展现不同的历史景观.这种书写在虚构与现实之间,以情欲对抗历史,以边缘反思为中心,为思考台湾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越高,其社会非政府组织也就越活跃。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为非政府组织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虽然台湾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比较好,但受制于政治因素的影响,其非政府组织大规模的发展却始于解严后。经过解严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台湾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已是相当成熟,并在社会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发挥主要体现在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上,而这种资源配置正是政府或市场难以或无法实现的第三配置。台湾因其特殊政治地位及海岛型经济的影响,其非政府组织在社会领域中的第三配置效应却又显现出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关于民国教育的文学想象与文学书写中,叶圣陶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是无法绕开的一部重要作品。叶圣陶正是通过《倪焕之》对民国政治、民国教育以及在此历史大潮裹挟下的个人命运进行的文学想象与文学书写,展现了历史蜕变的艰难历程。在《倪焕之》这部小说中,叶圣陶在民国教育视阈下对女性困惑和代际冲突的文学想象与文学书写,不仅使其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文学魅力,而且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书写的一个基本范式。无意于成为作家的叶圣陶,却开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先河,成为中国文学史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存在,其内在的缘由值得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地区民主转型是第三次世界民主化浪潮中的组成部分,综观台湾"解严"时期以来的政党活动,台湾地区的民主化过程已经呈现出典型的民粹主义,它主要表现为台湾民粹政客在民主化时期利用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取得政党合法性的一种极端平民主义的政治动员策略。台湾民粹政客时常在台湾民众的"历史悲情"和"族群"矛盾、"省籍"矛盾的基础上虚构出严重对立的政治逻辑,并在"本土化"政策的基础上异化出"去中国化"等严重违背历史潮流的错误解读。  相似文献   

11.
台湾政治文化具有浓厚的中国品格,与大陆同根连理,是中国政治文化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特殊的历史遭遇和生活经历,台湾社会已逐渐积淀出独特地方性格的政治文化。在政治情感、国家认同、族群问题以及民主认知等层面上都表现出独具的特质,这些特质或轻或重地影响着台湾地区政治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相似文献   

12.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地分析了台湾岛内政局演变和我们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总体上看,50年来台湾政局发展有利于“和”不利于“独”,但在“和”的道路上将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为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党三代领导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并先后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八项主张”等战略方针,特别是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从深刻而又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中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明确地提出了“解放台湾问题要有时间表”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3.
《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作者群是当代台湾思想史上十分重要的知识社群:他们的论述实践重构了“台湾研究”的问题意识。台社知识社群接合传统左翼、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以及文化研究等论述资源,力图恢复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分析的历史关联,进而确立“民主左翼”的知识立场。  相似文献   

14.
蓝鼎元对台湾高山族地区的开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主张;这些建议和主张,为清王朝制定对台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并直接或间接地为清统治者所接受。他是一个从清初统一台湾的施琅到清后期全面振兴台湾的刘铭传之间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在台湾开发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台湾新诗从来就是一座重镇,在中国新诗乃至世界华文新诗地图上均占据有重要地位。它在参与建构祖国新诗中,做出了下列特殊的历史贡献:丰富了中国当代新诗表现生活的空间;在“文革”期间,台湾新诗更是填补了中国当代新诗的大片空白;在表现中西文化冲突、“台湾结”与“中国结”的对峙方面,有自己的特殊经验。  相似文献   

16.
沈惠平 《国际论坛》2011,(2):38-44,80
台湾"参与国际活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与难题,其核心是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决定了其"参与国际活动"包括"参与联合国"活动必然受到限制,即不能冲撞"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国际框架。然而在实践中,台湾当局往往背离这一基本原则,由此导致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的产生。在不同时期,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但从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演变中,依然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线索,如一个中国原则不可动摇、增进双方政治互信的重要性以及"个案处理"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台湾意识”与“台湾主体意识”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意识”中的“悲情意识”在“台湾意识”的政治转化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的“台湾意识”是排斥“中国意识”的,是某种程度的“独台意识”甚至“独立意识”。“台湾主体意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强力鼓吹、宣传、政策推动塑造的,是人为建构的,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意识,是“台湾意识”的另一表达,其实也是“台湾国家意识”,其核心是强调台湾的主权独立性与国家性,是排斥与对抗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清代台湾制糖业以大陆先进的甘蔗栽培技术及制糖方法和台湾优越的自然环境为依托 ,其产品畅销于国内外 ,在中国各产糖区独占鳌头。台湾甘蔗的广泛种植和台糖的大量生产及外销 ,为台湾带来了丰厚收益 ,促进了台湾制糖业的发展 ,并从侧面反映了台湾农业经济的进步与繁荣。  相似文献   

19.
民进党上台四年来,台湾经济从中速发展逆转为负增长和低速增长,处于衰退和低迷之中。其原因主要在于:内部政局和社会动荡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台湾当局以"台独"意识形态处理海峡两岸关系,使两岸关系僵局无法缓解,外资对台投资大量减少;近两年国际经济不景气,使台湾出口贸易受阻,只依赖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出口增长来维持其经济正增长的局面。前两个因素如果不解决好,台湾经济要恢复到过去的中速增长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20.
清统一台湾后,康熙消极地防守台湾,到雍正时期才转向积极经营台湾。这是一个重要转折,蓝鼎元是这一转折的积极推动者。在这一转折中,蓝鼎元对台湾海防的地位及设置,台湾经济开发、社会治安、文化教育、少数民族的开发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主张;这些建议和主张,为清王朝制定对台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直接或间接为清统治者所接受;他是从清初统一台湾的施琅到清后期全面振兴台湾的刘铭传之间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在台湾开发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